餐桌上常见的东西,不仅与人们的现代生活密切相关,还与中国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你能猜到是什么吗?
就是酒。
想要了解中国文化,酒文化是不可不提的一部分。尤其是作为中国古代礼制成熟期的夏商周时期,是我国酒与政治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正所谓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欢。夏商周时期,酒几乎充斥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就连甲骨文中对此都有记载,人们求雨求收成,祭神祭祖先都是少不了酒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宴请来宾,战争取胜、封侯拜相、甚至养老教子等,都皆以酒为礼。贵族统治阶层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了美酒相伴。可以说从统治贵族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酒是必不可少的必备品。
酒能够成为当时的必备品,与当时农业发展、农业发达,人们有大量余粮可以酿酒不无关系。早在夏时期,酿酒已发展到可以由作坊批量生产。从各地商代遗址中普遍出土、数量颇丰的酒器中可看出,当时的酿酒作坊已十分之多,从王都到地方皆有,民间阶层甚至有的酿酒自售,《古史考中》即讲述了商末吕望曾经“卖饮于孟津,”卖饮即卖酒。
酿酒业和酒礼的繁盛,也带动了酒器的发展,青铜酒器也成为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中最为辉煌的亮点。
最近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上就展出了一个商朝的提梁铜壶。此壶就出现于商代中晚期,壶的颈部有对称的两个立体兽首和双耳,耳内套有提梁,下腹的双耳可穿绳配合提梁倒酒。器盖内壁铸有铭文“马危”,为做器者的名字。这件铜壶的造型和绳索纹提梁均表现出早期铜礼器模仿陶器的风格。
商代人的崇饮之风远胜夏代,自王至诸侯群臣莫不如此,《尚书.酒诰》中直指商人“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
并且,据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地中发掘的材料,平民墓地中最常见的随葬品就是酒器,这充分体现出了晚商寻常平民百姓的饮酒习好。
商代社会这种从统治阶层的“沉酗于酒”,到后来影响到平民阶层都嗜酒好饮的颓废之风,导致了整个商王朝似乎都“庶群自酒”,这也是导致整个社会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王纣自焚于鹿台,商朝也随着灭亡。
西周初年,商王鉴于殷商亡于酒,曾一度禁止酗酒。下图是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腹壁上刻有291字铭文。内容叙述了周王训告盂(人名),记载了殷代因酗酒而亡国,所以周代忌酒,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并且,周代统治阶级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的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 同时,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虽然统治阶级曾一度禁酒,但是群众对于酒的热爱显然不是一纸禁令能够阻止的。从大量的文献中可以看出,酒在周朝的发展仍是十分迅速的。周代风俗礼仪中,周代风俗礼仪中,就有冠、昏(婚)、丧、祭、乡、射、聘、朝八种,大多又酒冠其中,有声有色。例如:男子年满二十要行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在冠礼活动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中国文化史》),庆贺自己走向成熟。
所谓读史不可无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借着微醺,再细细翻读一遍夏商周吧!
1.《.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看这里!既让人喜又让人忧的“酒文化”原来早在夏商周朝就已经很繁盛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夏 商 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看这里!既让人喜又让人忧的“酒文化”原来早在夏商周朝就已经很繁盛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2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