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天气冷,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是对养牛蒡的朋友们来说,这是耳朵开始享受的季节。
到了冬季,也就意味着到了乌鸫的鸣叫期。从冬天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夏季,我们的耳边总能萦绕着乌鸫那优美动听的鸣叫声。不论是当年的雏鸟,还是养了多年的老鸟,此时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乌鸫都应该一展歌喉,在放声歌唱。冬季至来年春夏是乌鸫鸣唱期
当然,以上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养的必须是一只公鸟。因为乌鸫母鸟不会花叫、不愿意叫。关于乌鸫公母的辨别方法,鸫龟先生曾在上个月底的入冬前,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都冬天了乌鸫还不爱叫?它或许是只母鸟,换羽后乌鸫公母分辨方法》。文中对换羽后乌鸫公母辨别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全方位对比了公母乌鸫头部(头型、眼睛、嘴)、羽毛(飞羽、尾羽、腹部和背部羽毛)、腿脚、体型和鸣叫等各方面的不同点。文章发出后至今,仍陆续有不少朋友留言或私信,问及乌鸫公母分辨问题。其实鸫龟先生倒是建议有此困惑的朋友们,能浪费点时间,认真看下那篇文章。虽然内容有点长(鸫龟先生文章的通病),不符合现在流行的“快餐文化”,但仔细通读全文,相信还是多少能有些收获的,基本可以做到分辨乌鸫公母不求人。
现在已经到了12月下旬,入冬以后,乌鸫无论是在外表还是鸣叫等方面,与前期相比,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准确把握这些变化特点,也有助于我们区分乌鸫公母。今天鸫龟先生就来谈谈,如何根据从入冬后乌鸫的变化特征,来判断所养的是不是只公鸟,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一、外表最大的变化是嘴巴和眼圈
从体型大小上来说,乌鸫雏鸟在出壳后的2个月大时,基本就长成型了,体型不再发生大的变化。但在换羽前,乌鸫雏鸟是一身黑白相间的花羽毛(指腹部);到了深秋和初冬,就会褪掉旧羽毛,重新换上一身纯黑色的羽毛,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黑鸟。此时的乌鸫,单纯从体型和羽毛上来看,和成年鸟已经基本无异了。
乌鸫雏鸟两个月大体型即似成鸟(网友kellven_wang供图)
根据以上乌鸫羽毛的变化特点,可以总结出辨别乌鸫公鸟的方法:冬季换羽后,公乌鸫的羽毛应该是全身纯黑色,否则可考虑为母鸟。与换羽前相比,公鸟最大的变化是腹部和背部的羽毛,由黑白相间(或棕白、黑灰相间)的花色羽毛,换为纯黑色。如果发现所养的乌鸫,腹部和背部羽毛,换羽后颜色不黑,为偏红色或棕色或褐色,总之只要腹部和背部羽毛不是纯黑色,那就要考虑可能是只母鸟(外表仅是辅助,最终还需要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换羽后公乌鸫腹部和背部羽毛为纯黑色,母鸟不黑
入冬后,乌鸫在外表上最大的变化是嘴巴和眼圈的颜色,分别简述如下:
(1)鸟嘴颜色的变化
在雏鸟期,没有换羽前,乌鸫鸟嘴越黑越可能为公鸟,最好是黑的发亮;此时雌鸟的嘴是深灰色(褐色),表现为公鸟比雌鸟嘴黑。但到了换羽完成后的冬季,随着公鸟体内雄性激素分泌的增多,鸟嘴开始发生明显变化,颜色逐渐变浅,黑色逐渐褪去,黄颜色逐渐出现,直至到了第二年春季,嘴颜色变为橙黄色。
从当年冬季到来年春季,公鸟嘴颜色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变化过程:纯黑色→浅黑色→黑黄相间→黄颜色→橙黄色。现在的季节,公鸟嘴的颜色应该是处于“浅黑色”、“黑黄相间”和“黄颜色”这三个阶段(视头窝、二窝鸟而有所不同,越早鸟嘴的颜色越鲜艳)。此时的雌鸟乌鸫,鸟嘴颜色虽然也在变浅,但不如公鸟那么明显。这阶段,从视觉上看,雌鸟嘴要比公鸟黑,也就是与前期相反,此时鸟嘴越黑越可能为母鸟。
冬季至春季,乌鸫鸟嘴和眼圈会逐渐变为橙黄色
从上述鸟嘴颜色的变化特征,可以总结出一个判断乌鸫公鸟的方法:入冬后,乌鸫公鸟嘴的颜色是由黑色逐渐变浅的,黑色慢慢消退,黄色及橙色比重逐渐增加,直至全部变为橙黄色。如果到了冬季以后,鸟嘴颜色一直偏黑,看不到明显变化,那就要考虑是否为母鸟。
(2)眼圈颜色的变化
除了鸟嘴,眼圈也是一个变化明显的地方。未换羽的雏鸟,公鸟和雌鸟的眼圈很难分辨,都差不多。但是到了冬季,区别就十分明显了。公鸟眼圈的直观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眼圈在逐渐增厚、变宽,越来越明显;二是颜色逐渐变鲜艳,由浅黄色慢慢变为橙黄色。而此时母鸟的眼圈,仍然很薄,不明显,颜色也不鲜艳,仍为浅黄色。
从以上眼圈的变化特点,可以总结出乌鸫公鸟的判断方法:到了冬季,公鸟的眼圈在增大、增厚,颜色也越发明显,变得鲜艳。如果发现所养的乌鸫,眼圈和换羽前相比,一直没什么大的变化,就要考虑有母鸟的可能。
二、头部(含脖子)和脚底板皮肤颜色的变化
嘴巴和眼圈的变化,非常好观察,一看便知。其实到了冬季以后,特别是到了来年春季,乌鸫身上还有两处变化也非常明显,虽然大多数朋友并不会注意,但掌握了这些变化特征以后,也能快速判断乌鸫公母,这就是头部(含脖子)和脚底板皮肤颜色的变化。
随着体内雄性激素的增多,入冬以后,乌鸫公鸟不仅嘴巴和眼圈颜色发生变化,因为羽毛覆盖,我们平时不注意的皮肤,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乌鸫皮肤的颜色是青色的(青灰色);但当乌鸫上性时(冬季至来年春季),扒开头部及脖子的羽毛,我们会发现皮肤颜色是黄色或橙色的。抓住乌鸫,让其腹部朝上,观察它的脚底板,颜色也是黄色或橙色。而此时对应的雌鸟,无论头部还是脚底板,肤色仍是青灰色。
冬季至春季,公乌鸫头部和脚底板皮肤逐渐变为橙黄色
根据以上这种肤色变化的差异,也可以判断乌鸫公母,即头部(含脖子)和脚底板皮肤颜色黄或橙色者为公,青灰色者为母。注意这种颜色的变化,同样也是逐渐进行的,以春季最为典型,公鸟多为橙黄色。
三、冬季最重要的变化是鸣唱
相对于外表和肤色等方面的变化,入冬以后,公乌鸫最大的变化,还是表现在鸣叫和学口上。从鸣叫上来看,进入冬季的一个明显变化是爱叫了。我们从每天早六点到晚六点算,12个小时当中,除了基本的饮食时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鸣叫的(指在鸟笼中,放出来自由活动不爱叫)。当然,目前是12月份,基本还都是以小叫或中叫为主,并不会大叫。但不管是小叫、中叫还是大叫,它们只是音调高低和花腔多少的问题,并不影响鸣叫频率,爱唱是公乌鸫冬季最大的变化之一。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学口,入冬以后,公乌鸫爱学口了。基本头天听到的鸟叫声音,第二天差不多就能唱出来,难学点的声音,基本在三天以后也多少能分辨出来点。
冬季至春季,爱唱会唱者为公鸟
以上这种冬季鸣叫的变化特点,鸫龟先生认为是判断乌鸫公母“第二准确”的一个方法(生鸟不适用)。因为外表确实有迷惑性,一只拥有十足公鸟相的乌鸫,最后可能会以产蛋的方式,告诉你它其实是只母鸟。外表可以骗人,但乌鸫的声音不会骗人,爱叫、会唱的才是公鸟。不过这里要更正一个说法,乌鸫母鸟并非不会鸣叫,它是会叫的。但是和公鸟相比,乌鸫母鸟不爱叫,几乎就是个哑巴一样,偶尔“甲甲”叫两声。同时,在学口花叫方面,也和公鸟没法比,母鸟叫声多单调,花腔不行。
也就是说,如果所养的乌鸫,不管它头型、眼睛、鼻子、嘴巴、腿脚、羽毛、体型等方方面面,多么像一只公鸟,也别管多少“高手”告诉你它就是“包公”或“铁公”,只要它一不愿意叫,二不爱学口和花叫,那十有八九就是只母鸟,这是女汉子乌鸫。相反,不管这只鸟外表多么像母鸟,也不管多少人说它是母鸟,只要它爱唱、爱学口,到了冬季以后会花唱,那它其实是一只公鸟,只是长得有点娘而已,但终归是纯爷们。
有朋友也许会有疑问,你说的这么有信心,为何说这是第二准确的判断方法呢?嗯,这是因为第一准确的判断方法,没人能撼动。那是判断乌鸫公母的终极方法,即看是否会产蛋。是公是母,下个蛋就知道了。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养到第二年或第三年,如果下蛋了,那就是100%母鸟,反之为公。朋友们,你们说这个方法是不是极为准确?
网友养了两年,发现下蛋了的“公乌鸫”
当然,以上辨别方法,都是建立在正常饲养、不忍饥挨饿、不缺营养的基础上的。因为乌鸫的鸣叫,本质上是一种繁殖求偶行为,吃饱喝足了才有这个“雅兴”。缺乏营养(比如只喂劣质鸡饲料),乌鸫也是不愿意鸣叫的。关于冬季乌鸫的养护方法,请参考鸫龟先生之前发表的文章,《乌鸫冬天在笼子里怕冷吗?笼养怎样过冬?详解冬季百舌鸟饲养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四、结语
进入冬季以后,乌鸫在外表和鸣叫方面,与前期相比都有所变化。把握这些变化特点,有助于我们判断所养的乌鸫到底是公鸟还是母鸟。一般来说,进入冬季以后,如果发现腹部和背部羽毛不是纯黑色、嘴巴颜色偏黑、眼圈不明显、头部和脚底板肤色不为黄颜色,就要考虑是否为母鸟。当然,更准确的判断方法还是听鸣叫。进入冬季以后,也就进入了乌鸫一年当中的鸣叫期,公鸟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应该是在鸣叫的,且也开始了花唱,声音多变。如果发现一直不叫,就如哑巴一样,或者偶尔单调的叫两声,不管外表如何,那就可以认为是母鸟。
【特别说明】:鸫龟先生,溯本正源,坚持分享简单快乐的乌鸫、乌龟和原生鱼实操饲养方法与心得体会,欢迎关注。本文原创首发于头条,欢迎以转发的形式分享,但请勿搬运抄袭,谢谢理解。
更多关于乌鸫公母分辨的方法和信息,鸫龟先生建议大家,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乌鸫公母分辨”,点击搜索,即有大量详尽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分辨方法。
1.《【乌鸫】冬天了还不知道如何分辨乌鸫公母?把握3个变化,准确区分雌雄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乌鸫】冬天了还不知道如何分辨乌鸫公母?把握3个变化,准确区分雌雄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2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