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林(郑州大学)
据人民网《地图公报》3月27日消息,网友评论“旱厕被拆除,家庭没有厕所,现在很难脱手”,河南省信阳市矿县委办公室24日表示,正在计划公共厕所的位置,并向县级部门申报,需要计划修建污水管道是一项长期工程。
这位网民27日再跟评称,厕所不是能够等上一年半载的事情。(3月28日 澎湃新闻)旱厕是指蹲坑下面有一个贮粪池或粪缸等埋入地下,用来贮藏粪尿的厕所。农村卫生条件脏乱差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旱厕造成的,旱厕没有良好的排污系统,不仅导致蚊蝇滋生臭气熏天,还需要费时费力靠人工清理解决。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旱厕属于村民自建,因此年久失修,面对摇摇欲坠的砖头和蜘蛛网,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旱厕卫生、安全问题的检查,导致很多旱厕一不小心就变成“危房”。
其实农村的厕所问题不是一天半载的事儿了。早在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时,就重点提到了农村厕所改造、庭院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等问题,这些年国家也一直在推进这方面的治理。随着乡村振兴,大家逐渐富裕起来,买个陶瓷马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样的情况下,旱厕仍然被大批量地保留下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村里并没有完善的排污排水管道。如果用陶瓷马桶和旱厕都一样需要人工清理排污,那又算得上什么“现代化”?更何况排污排水管道并不是一家之力就能完成的,需要当地政府统一规划。
可惜有些人并不觉得“厕所里的事儿”能是什么“大事儿”,又或者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事儿”,而是“影响村容村貌的事儿”。既然旱厕有着诸多的问题,不如直接“一拆了之”。设置排污管道的事要申报,是“长期工程”,挖掘机把旱厕推倒是“短期工程”,好像没了这些旱厕,乡村马上就能成为“美丽幸福乡村”,但这样的举措却忘了要真正考虑人民的需求。我国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早就提到,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推进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人民并不是不愿意用陶瓷马桶,但改建好了厕所,排污管道还得“看政府”。
虽然旱厕是注定被历史淘汰的产物,但既然其目前仍在一些地方存在,只能说明这些地方确实有需要它们的地方。地方政府不能光顾着“政绩”和“排面”,把“文明”之事用一些强拆手段变得“不文明”起来。政府负责的不应是“掺和村民的自家事”,而是“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真正有说服力的行为,应该是为村民安置好合理的排水排污系统,让村民“用脚投票”,自行放弃旱厕,而不是搞一刀切,让村民无厕可上“解手难”。
1.《【厕所】“厕所的事儿”其实就是“天大的事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厕所】“厕所的事儿”其实就是“天大的事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3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