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里的“小偷”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每年的春夏两季,都能听到一种鸟的叫声,那就是布谷鸟。布谷鸟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其 实叫大杜鹃,是杜鹃科中的一种,属夏候鸟,它每年秋冬要飞到印度、中印半岛等地过冬,春天才飞到我国来“生儿育女”
。因此它的叫声多为“布谷”音,所以人们把它叫“布谷鸟”。
原来,杜鹃这一类鸟,它们自己不做窝,也不孵卵、不育儿,而是把自己的卵偷偷下在别的鸟窝中,让这些“义亲”鸟来 帮它们孵卵、喂雏。
箭头所指的是杜鹃蛋
这样,杜鹃“无事”可做,便在附近成天叫唤。不过这种叫唤可能是它们呼唤子女的一种行为。因此, 小杜鹃被养大到能飞的时候,就离开了养父母,而跟这些真正的父母一起活动了。有趣的是,有些“义父母”居然毫无觉察 地孵着,即使孵出来的不是它们自己的雏鸟,也同样尽心尽力地哺育。
所以说,杜鹃鸟可算得上是动物王国里的“小偷” 了。而且类似这样的“小偷”,在鸟类、鱼类和昆虫中都有这样一 些,它们自己不筑窝、不育幼,而且把自己的卵偷产在其他种类的窝中。动物学家把这种“小偷”行为叫巢寄生行为,像杜 鹃这样的“小偷”称为寄主,而被“偷”的种类,也就是“让”寄主孵卵的就叫做宿主。对巢寄生行为,人们研究得较多的是鸟类。
在鸟类中,约有80多种有巢寄行为,占鸟类总数的1%。它们大多分布在少数几个科里,如杜鹃科(大杜鹃鸟等)、文鸟科 (织布鸟等)、拟鹂科(牛鹂等)、响蜜鴷科(响蜜鴷等)和鸭科(仅一种,为黑头鸭)。
寄主对宿主的选择有时是生活习性与其大致相似的种类,有时是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但有时两者在亲缘关系上却相 距甚远。大杜鹃是个比较出名的“小偷”,它能把自己的卵偷下在100多种其他鸟类的窝中,可以说是“能偷的就偷” 了。
由于是“偷偷摸摸”的行为,所以寄主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产卵速度快,往往是乘宿主 外出觅食之机“下手”;如果宿主的卵已孵化,
雏鸟正在把蛋推到外面
寄主还常常会把这些卵吃掉或扔出窝外。其次,多数情况下,只在一个宿主 窝内产一枚卵,下两枚或多枚的较少。再次,寄主的卵会早些孵出来,其雏鸟有扔掉其他鸟卵、雏的习性,
而独占义亲饲育。最后,寄主卵的形态特征一般与宿主较接近,但也有许多相差很大的,例如1999年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所发现的杜 鹃寄生巢中,有一些很相似,而另一些则在卵大小、颜色上都相差很大。
显然,寄生对宿主来说是很不利的,它们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于是,许多被寄生的宿主也有不少反寄生行为,也 就是“防小偷”和“抓小偷”。有的看到“小偷”进入其领地,就进行攻击或驱逐。有趣的是,有些杜鹃似乎因为“做贼 心虚”,竟也被一些比它还弱的小鸟赶得灰溜溜逃跑呢;有的尽量把窝建得更隐蔽些,要么外出时把卵盖好;有的则能认出 寄生卵,要么扔出窝外,要么干脆另做窝,让原来的卵与寄生的卵“同归于尽”。
正在喂食的鸟
如此看来,在寄主与宿主之间,就像“警察和小偷”,总是存在着寄生与反寄生的斗争。寄主总是使其“偷”的本领更 加高超,而宿主总是使其“防偷”、“抓偷”的本领更加完善,于是在自然选择中,两者的行为都得到了进化,这就是我们 所知道的“协同进化”或“共进化”。
大杜鹃离巢
不过对于巢寄生动物与宿主之间到底是怎样进化的这样一些问题,人们至今了解得 还很少,还需要更多地深入研究。
1.《【文鸟科】这个世界上”心机“最重的鸟,从来不孵蛋喂食,而是让别的鸟当保姆,其雏鸟也非常残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鸟科】这个世界上”心机“最重的鸟,从来不孵蛋喂食,而是让别的鸟当保姆,其雏鸟也非常残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3318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