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片子上可以看出,第二、三颈椎融合。这是怎么回事?
颈椎正常情况下分为七段,每段相互独立,各有活动度,互不相连,通过关节、韧带、椎间盘连接在一起,以保持颈椎的最大活动度。
颈椎融合可分为两种情况:
1.先天性颈椎融合:正常颈椎7节,先天性颈椎融合可能只有6节甚至5节。这种情况下最常见的问题是颈椎疼痛,活动范围变小;
2.手术的结果是,颈椎病患者出现颈椎疼痛,无法缓解。他们需要手术和椎间融合。将切断的椎间盘取出并放入椎体间融合装置中,以人工将两段融合在一起。
而毛女士属于先天性融合,因为第二、三颈椎融合,也就是说这两个颈椎的关节不能动。所以她的上颈椎(第一颈椎)和下颈椎(第四颈椎)别无选择,只能帮她做更多的工作来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否则活动范围会变小。正因为如此,它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颈椎疼痛和不适。
毛女士的症状和关节融合有关系吗?而且关节的活动范围缩小了,还能缩小吗?会有危险吗?
治疗思路
一步和三步定位诊断
第一步,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
有肩颈部不适史,偶尔头痛,左侧偏头痛,睡眠质量差,所以初步考虑是上颈椎(枕环关节和枢关节)引起的;
第二步,根据体检:
(1)神经反射:霍夫曼(-),膝盖反射(-),神经反射正常,可以消除脊髓压迫的问题。
(2)C1右,C2/3右压痛,考虑上脊柱脱位压迫椎动脉引起头痛;
(3)体位评估:患者呈上十字体位,有一个财富袋;
(4)肌肉功能的评价:主要是由于左斜角肌的高度紧张。
第三步,根据颈椎DR片:
颈椎很多棘突偏斜,两侧寰枢椎齿间隙左侧略宽,右侧较窄,上颈椎确实脱位。
综上所述,基本确定毛女士偏头痛与上颈椎(枕环关节、枢关节)脱位直接相关,与颈椎2/3颈椎融合不直接相关。
二、处理思路
根据三步定位诊断,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关节融合术,我们直接采用龙氏上颈椎提拉晃动法。但由于患者有关节固定术,需要对关节固定术的不活动部分(颈部的2/3)进行补偿,所以颈部周围的肌肉特别容易疲劳和紧张。
结构直接影响功能。既然关节融合的结构不能改变,那就必须从复位前的功能入手,这样周围的肌肉才能越来越强。
1.结合三步定位诊断的第二步,可以看到患者有上横姿势,有财富袋,所以上横姿势要先矫正。上横姿,如果整个头向前伸,整个脖子的肌肉必须保持非常紧张的状态;否则,如果颈部肌肉不收紧,头部会掉在地上。伤害大于治疗,不纠正,下一次治疗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
上横姿主要紧张于胸肌和枕下肌、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应相应放松。十字姿势修正后,财富袋迅速缩小。
2.在肌肉功能的调查中,最紧张的是斜角肌,它是我们最重要的敌人:
颈部两侧有三块斜角肌,按位置分别命名为前、中、后斜角肌。都起源于颈椎横突,纤维向外向下倾斜,分别止于第一、二肋。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骨之间形成三角形空间,称为斜角肌空间。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穿过它。所以在这个空间注射麻醉剂进行臂丛阻滞麻醉。我们观察下面这张图,斜角肌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果斜角肌肥大或痉挛,它会压迫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从而引起斜角肌综合征。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些人可能急于对付斜角肌,但其实斜角肌主要是稳定肌。要真正缓解症状,不能简单的处理斜角肌。只是个替罪羊。上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肌肉面积远大于斜角肌。如果不能正常工作,斜角肌自然会紧张。如果只治疗斜角肌,很容易再次出现损伤和不适。
这也提醒我们,在临床上不能急着处理,要想根治问题,必须综合处理!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更好的释放和激活斜角肌上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在龙的技术中,我们在三个不同的位置放松颈部肌肉:仰卧、侧卧和俯卧。
对于颈部放松,很多人让患者趴着,但其实真正有问题的肌肉很难释放出来,因为都在前面。对于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患者应尽量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进行治疗,而对于上斜方肌,侧卧位更好,仰卧位更常见,这里不做描述:
1.仰卧位: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都有同侧屈曲和对侧旋转的功能,所以当同侧屈曲和对侧旋转时,这些肌肉会相对缩短和放松,所以仰卧位更有效。
2.侧卧位:斜角肌、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此时可相对充分显露,松解会更简单有效
释放这些肌肉后,我们可以对该患者的症状应用龙氏捏脊法的向上摇动方法。
案例摘要
1.很多头晕头痛其实和颈椎脱位有关,就是颈椎头晕头痛。即使有颈椎关节融合也不要怕。融合段稳定性好,但上下关节需要更多的补偿,不能复位。我们需要根据症状判断往哪里移动,比如头痛,这与上颈椎、枕环关节、枢关节的脱位密切相关。刚搬过来,主要是摇头龙正骨。
2.如果颈椎天生畸形,生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所以要特别注意姿势,尤其是要多做收下巴的动作,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颈部深层肌肉,还有助于缓解颈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