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古镇坐落于川西平原被誉为“天然氧吧”、“成都花园”蒲江县的北门户,是一座位于山间平坝的小镇。

这里距成都市区84公里,全镇森林覆盖率49.7%,凭借灵秀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西来镇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及“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古镇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战国的船棺、汉代的冶铁、西魏的临溪城垣、唐宋的茶马古道等,留下多少供后人凭吊的遗迹。漫步西来,古色古香的老街,潺潺的临溪,苍翠的古榕,青灰的民居,无处不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和民俗风情。

因临溪而建,西来镇原名叫做临溪,自北朝西魏设县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经历了北周、隋、唐、前蜀、后唐、后蜀、北宋9个朝代后,临溪降县为镇,隶属邛崃,直到明朝政府重新设置蒲江县,才将临溪镇划入蒲江。

蜀中地名多和诸葛亮有关,但“西来”可是缘自咱忠肝义胆的关帝关二哥!

传说康熙年间,这里发生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水,将上游张魁场关帝庙内供奉的木刻关帝神像冲到了临溪西林寺,人们便在木像搁浅处重修庙宇,并以关帝庙为中心,修建了以“西”字为格局的场镇。

再加上“临溪”二字虽然也颇具诗意,但用得比较普遍,所以康熙34年,蒲江县令便因关帝爷从西而来带来繁荣和希望,同时借用佛教教义中“佛法西来”的典故,将临溪场改为西来场。

三国时期,蜀人在临溪河畔建起古渡,成为蒲江与邛崃的必经之地。当时,渡口两岸人丁兴旺,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很多,慢慢便发展出供人歇脚的商铺,并延伸出一条行商走集的河坝街。

现在,古镇的核心区是一条有近百年历史的老街,文风街、簸箕街、龙眼街、烟巷子、水巷子、亭子巷纵横交错,构成了1200米的长街和近700米的小巷。

镇上建筑保留明清风格,木质瓦房临街而列。青街灰瓦,呈现出典型的川西民宅风貌。老茶铺、老客栈、老理发店、老酒馆……置身于此,似乎穿越时空,回到了商贾云集的远古集市。

自古以来,西来被称为"草根儒乡",镇口矗立着一座建于清朝的文风塔,这是一座专门用来焚烧文字的字库塔,塔身第一层“惜字宫”横匾上刻“废墨收经史,遗文贮汉唐”。

读书识字是教化的基础,所以西来镇特别看重文字,甚至到了写有文字的纸不能乱扔,废纸也要郑重检点、焚化敬神的地步。这样的崇文尚教可能与宋代著名的理学家魏了翁曾在此授徒讲学有关。

1210年,魏了翁于蒲江北门白鹤山上创办鹤山书院,各地求学者络绎不绝,书院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治学准则,为南宋朝廷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鹤山"优良的治学风尚,还曾传播到湘、黔、桂三省接壤的偏僻山区,其影响不止广泛而且深远,直到现在,鹤山书院仍是当地教育教学的重地,只不过它如今的名字叫做"蒲江中学"。

古镇老街背面,在近一里路长的河堤上有12棵古榕树,这些古榕树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然枝繁叶茂,人们在树上系上红绸,树下供奉神像,可以说,镇民对这些树木已然形成一种神灵崇拜。

树木崇拜可能与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有关。古代人人均寿命短,人活一世几十年,而这些大榕树历经百年沧桑,阅尽人间悲欢,不管人间几度变幻,它们仍然恣意生长,自在随性地往地下升根,往云中蔓延,着实让人羡慕。再加上这些枝干粗壮伟岸,树叶苍绿长青,根须悬垂,华亭如盖,颇具威严,所以人们拿它当神灵崇拜,也就不足为奇。

西来镇上的古榕树与流水相依,与民宅相连,成为古镇建筑中最自然的色调,除了提供精神信仰的支柱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夏季,大榕树繁衍出一片绿荫世界,人们习惯在榕树下,临江边,喝茶聊天、打牌看景,生活得舒心惬意,这大概也就是西来古镇最吸引人的地方!

千年船棺,挖掘古蜀人的丧葬文化树木除了被视作神灵崇拜,还能为过世的人们提供最后的栖居之所。在我国,青铜陶器类的出土文物多,但是船棺却比较少。蒲江县前前后后出土了10具船棺,而西来镇出土了一副据说有2000多年历史的船棺。

船棺长6.8米,直径1.5米,难能可贵的是,它由一株树龄超过1000年的楠木凿制而成,其中的巴蜀图语印章更是轰动了国内外史学界和考古学界。

不要以为叫船棺就一定得下水。船棺分为土葬船棺和海葬船棺两种,多以独木舟形棺木为葬具。沿海如福建等多用海葬船棺,而战国至西汉前期的古蜀人一般将船棺埋在地下,三峡地区的巴人也把它们吊在悬崖峭壁上,成为巴蜀民族独特的葬俗。

西来现今仍保留有纯朴的民俗文化,如玩狮灯、耍龙灯、抬幺妹儿、踩高跷和春分、端午粉墨登场的唱大戏,每一项民间活动都是历史人文的传承。

幺妹灯为古代花灯戏分支,20世纪80年代,蒲江县民间艺人将幺妹灯艺术进行挖掘整理,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之一。

幺妹灯表演内容大都反映农村生产和百姓生活,语言为蒲江方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寓教于乐。

百颗灯是西来镇上独有的祈福方式。逢年过节时,人们聚集在文风广场,用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点燃百颗灯祈福祝愿。

13米的灯杆挂着36盏油灯,在一群老人抑扬顿挫的吆喝声中缓缓升起,灯下的人们则按照当地习俗摆好香案,焚纸燃香,叩首祭祀,敬天地祖先,泽福后人子弟。

场镇西面还完好地保存了一个戏台,每逢传统佳节,这里都会上演带有川西特色的民俗表演,是西来镇最大的公共活动中心。

关于戏台的来历,据说还跟斗富有关。

旧时,西来街上最有名的就是钱、刘两家,有“刘半场”“钱半街”之称,这两家操控着西来街市,名声显赫。

当时刘家在场东头关帝庙外正对庙门建戏台(1970年代拆除),搭灯棚。钱氏家族不服气,就在场西头也修戏台,树灯杆,以此显示家族实力。场东场西时常二台对唱,各唱各调,各吹各号,引得八乡七里的人前来观赏,在当时也算是一大盛事。

与国内大多数重点发展旅游业的古镇不同,西来的风土人情是属于本地人的,他们并不需要刻意去包装自己,讨好游客。在这个不足3万人口的小镇上,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尤以水果种植最具代表。

蒲江县大、小五面山区的临溪河流域,从复兴乡经西来镇直到寿安镇,有着长约35公里,面积5万亩的猕猴桃产业带。猕猴桃种植涉及2个村,528户,1609人,这里还规划了全国最先进专业的猕猴桃包装储运基地,形成猕猴桃种植、销售、运输的产业链,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每年六月,杨梅红透的时候,西来镇花果山上的杨梅养生园都会迎来四面八方的成批客人。

花果山位于西来镇青山村,与古镇遥遥相望,这里原是一片荒山,2005年,浙江商人将优良的杨梅品种带到这里,建起梅林,到如今已经有400余亩,年产量上万公斤。

也许正如西来镇口影壁墙上的《西来赋》所说:“漫步井市,恍若隔世”,西来是安静且从容的。在这里,感受不到现代都市的繁华嘈杂,也没有某些拥挤古镇的商业市侩,这里就是当地人生活乐居之所。喝茶打牌、听曲聊天,老茶馆里、老酒坊里、理发铺中、打铁房里......都是当地人生活的足迹:低调且从容,素净而平实。

———— END ————

慢生活,轻旅游,我们专做成都周边游

关注我们,带来最新最热最全的热门资讯。第一时间奉上。

关注微博微信:@成都跟我耍乡村休闲自驾周边游

关注微博微信:@成都跟我耍乡村休闲自驾周边游

1.《西来古镇: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现世安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来古镇: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现世安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