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在最近的内部讲话中提到,未来的整体趋势并不乐观,华为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1月18日,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在社区发布了创始人任发出的电子邮件,显示任希望调整华为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战略重点。
在这次内部讲话中,任表示,未来几年,大局不要像想象的那么乐观,华为要做好艰苦生活的准备,对经济形势做出正确的估计。对于5G技术,任认为5G没有4 G那么全面,可能是东方的“矿”,西方的“矿”。如果不能炸成碎片,“华为怎么养活18万员工?”所以华为要以“多产粮”“增土培肥”为目标,目前人力资源的战略重点是解决绩效管理的合理性和规律性。
现在每一份工作都要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增加土壤肥力为目标,如果标准一文不值,就砍掉一部分工作,放弃。也要放弃一些平庸的员工,降低人工成本。30年来,华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组织恶性膨胀”。如果华为的整个姿势应该是“握拳练内功”。不过,他也表示,不允许过度裁员。重新规划华为人力资源战略重点的目的是让一切更接近“战斗”,让一切形式主义的非增值管理消亡。
全文:
过去,公司标杆职能的人力资源组织建设逐渐脱离了战斗系统,建立了自我封闭的系统,成为了一个落后于业务发展需要的系统。人力资源是主战部队的助手,在战斗中需要资源,应该对其负责。
什么是“资源”?他们是优秀的员工(骨干+英雄+各级领导)和合理的战斗队形。因此,人力资源制度必须改革,人力资源要注重绩效管理、组织激活、领导选拔和英雄选拔,其他事务性工作(如签证、人事……)要逐步分离出去,而不是抓“芝麻”,丢“西瓜”。
我们应该坚持三个管理方针:坚定正确的政策方向、基于人力资源评估模板的稳定适用的应用、灵活的战略战术(一国一策一品一策……的评估机制、突发环境变化的临时评估机制)。我们要继续发扬过去做得好的东西,使我们的管理机制变得牢固、正确、灵活,一切都向“战斗”靠拢,一切形式主义的非增值管理都要消亡。
以“多产粮食”、“增加土壤肥力”为目标,当前人力资源的战略重点是解决绩效管理的合理性和规律性。首先要集中精力解决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规律性,这是你目前的战略重点。
绩效管理有几个优化点:一是坚持责任结果导向,可以计算“粮食生产”的结果,比如占70%;二是强调战略贡献,评价“增加土地肥力”。根据微软Satya的三篇文章,相关部门要投票,比例可以探索,比如30%。这部分还是不行;第三,差异化管理,不是一刀切。
1.组织绩效管理与业务相结合,利益问题通过“包”解决。人力资源部提供考核方法和工具,授权各级战斗队及其干部部门进行考核。
首先,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使用虚拟评估报告来计算一个国家的初始薪资包。薪资包的基本价值可以根据过去三年全国薪资包的平均值来形成。
第二,计算国家的艰苦系数和困难系数,确定调整值;战争补贴将在战争结束时关闭。
第三,计算整个公司的通货膨胀系数,并给它这个系数(例如,通货膨胀系数可以根据公司年收入与薪资包的关系来计算),从而得到该国薪资包的总值。
基于薪酬包总价值的边界,授权作战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进行评价,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我们要探索优化,比如26%的终端分配是否能持续5年。
我们必须坚持贡献之前人人平等,这是价值评估的基础。贡献的标注当然可以讨论细化和PK。小国加强“全科医生”建设,可以减少人员配备。效益的提升不仅仅是工资和成本的降低,人员所持有的TUP收益,公司股票收益的降低也要纳入国家的提升绩效评价,即使人员调到其他部门,也是降低的。
有人问“如果组织的经营成果不好,首席执行官有没有可能有好的业绩成果?”答案是:“肯定不会!”。但这个大副可能很优秀,所以应该被边缘化到战略预备队,重新接受选拔,剃光头冲锋陷阵,证明自己还是英雄,然后组队冲锋陷阵。
比如、香昆山、石戴过几次,因为金子总会发光。我们不会为了一个人而扭曲我们以评估为导向的制度。当然,这个人可能受过委屈,但他既没有被监禁,也没有被斩首。为什么不去战略预备队重新成长?再起来再打。
2.个人绩效管理坚持责任结果评价导向,着力推进“为客户创造价值”、“相互合作”、“差异化管理”。微软总裁Satya向员工提出的三个问题很科学,值得学习:如何利用公司的成果提高个人或团队的工作效率?你自己做了什么?你做过什么帮助别人或团队的事?
我认为可以作为评价和改进的参考标准。在成绩上,不要太强调个人贡献,只说你对团队的贡献,最重要的是整个团队都在进步。就像“全营一枪”一样,团队可以采用绝对评估法,让他们的项目经理来分配。
第二,战略贡献也包括协作。这30分包括协作部门对你的评价,级别越低得分越高。
当然,大副和普通员工的考核比例应该不一样。高级首席执行官可能有70%的战略贡献和30%的当前成果。首席执行官必须带领公司前进,领导者以战略方向为中心。如果没有战略思维,他就不是大副。他可以以主管的身份退休,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
个人评价也有方法论。
比如我们号召每个员工站在走廊上,说出自己的学术报告。在说话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激励自己,也带动别人更加开放。如果他说的不符合事实,大家就各抒己见,评价会更现实。越开放越现实,度量衡越清晰。
再比如,每个员工都可以创建自己的工作文件,重复的副本就是不断的建模,这样他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也就建立起来了。
3.绩效管理不能是僵化的教条或形式化的。
第一,考核的绝对性是刚性;强制比例考核会导致内部竞争过度,合作氛围减弱。
所以绩效管理一定不能搞统一标准,不同部门有不同要求,不同地区有不同要求,做什么要评估。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评估才能创造价值。
为什么我觉得员工不应该按年龄划分?有些老员工也很厉害,为什么不提拔?片面的是我们公司需要时时刻刻讲青春,教条主义会打击一批脚踏实地工作的资深专家和员工。
过去我们的绩效管理过于僵化,用“筛子”把18万员工标准化,基层单位的活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当公司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的南国先生掌握了行政权力,后果就更僵化了,因为只有僵化了他才能管理。
第二,绩效管理不能形式化。
以前听说文员每天都要写日记,她围着主管干,每天的工作成果都能看到。她为什么要把精力放在写日记上?当年市场体系要求写日志,是因为市场人员分散,管理体系跟不上。因此,有必要写一个日志,看看一个远离天涯海角的人是否真的在做什么,他所做的是否能让公司生存下来。随着代表处组织建设的完善,我们不再强调写日记,而是强调写案例和理解。过去看不到,就要求写日志;既然能看出来,为什么还要写?这是浪费我们宝贵的“弹药”。
当然,虽然我们目前的人力资源机制还缺乏创新力,但至今没有混乱,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成就。现在只需要在不迷茫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活力。今后相对考核主要用于管理干部和选拔“将军”。要让一些部门和岗位进行绝对考核,激发活力,加强团队合作。个人绩效管理有两个作用,一是评价过去职责的结果,二是领导未来的努力。
“末位淘汰制”是我发明的。年轻的时候看到西点军校的考核体系很好,在我们公司全面推行,前期发挥了作用。但是,这种机制越来越僵化。现在需要做一个改变,允许一些部门采用绝对考核制,但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实施,不要急于大规模的改变。
有些小部门可以自愿选择是否采用绝对评估。他们只要完成任务,就会给出相应金额的薪资包和奖金包,内部分配。
1.应该单独列出人员制度,走绝对考核之路。
每三年,工作人员将评估他们对自己岗位的知识和理解。如果他们想得到提升,就会得到更高层次的评估。没有必要评估对公司战略的理解。泛战略评估是浪费人力。
员工系统应该像高速铁路一样保持高速日常运行。京广高铁只能通过几千个考点到达广州,但都是非接触监管。只需检查几个订单是否一致,然后按下按钮进行操作。
大副负责下达的命令的决策,工作人员负责命令的遵守,而不是结果,降低了沟通成本。如果你一直在沟通,没必要耽误时间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人力。
相对考核就是挤压“火车头”的管理模式。非“机车”为什么一定要玩C?有些部门的人都做的不错,还在担心。不知道今年的C会落在谁的身上;一些优秀的员工,生完孩子回来没有工作,被最后一名淘汰;有些岗位不是作战部队。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新陈代谢?
我们不能为了僵化而排挤一个人,以至于每个人每天都有危险。
一个海外厨师一个月收入3万多元(1元约合0.1458美元)。他在那里工作了14年,尽最大努力做美味的食物。我们鼓励这样做。如果给厨师一个相对的评价,能不能得个“一般”?考不上。因为他从来没有一个将军的材料,这是浪费人力。
2.专家要循环成长,不断考考,逐步快速选拔优秀员工。如果他们不合适,就会被边缘化。
想成为专家,就去“煎饼”,反复考,毫不留情。专家必须不断贡献和增加价值。如果你考试不及格,没有做出贡献,你的排名将会降低。
专家的循环不能称为最后淘汰。他们是直接战斗团队。考核只有一条标准线,但没有硬性淘汰名额。
3.今后相对考核主要用于管理干部和选拔“将军”。
行政干部必须珍惜机会,全心全意承担责任。每年都有一些行政干部必须被淘汰到战略预备队去找新工作。如果18级的干部在内部人才市场只能找到17级的工作,那么职级会降到17级,工资和股票也会降低。这样大家才会珍惜在职的机会,而不是混,这样才会导致团队氛围的变化。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回家等工作。
人力资源系统不要忘了初衷,敢于改革自己,改变团队。规划思路,先试点改进,再扩股,2到3年逐步调整
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强调要练内功,加强内部改革,整体改革与业务融合,下沉运营力和重心。
首先,从人力资源部的自身改革入手,既要加强“经线”管理,也要加强“纬线”管理。正确的改变人力资源,再去改变别人。但是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避免因人事变动而丢失过去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板。
1、人力资源改革先抓几个试点,防止体育大变革。
我一直主张改善,而不是大改变。人力资源也要在几个试点改革中解剖,派重兵。
林彪当上军委主席后,在一家公司呆了半年。他做了什么?研究厨师应该有多少铁锹、锅、盆;理发师是干什么的,墙上有几个挂钩;一个班应该有几个人,部署的武器是什么...白皮书制定后,中央军委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三人一组,四组一个班,三个班一排,三个连一排,三个连一个营,三个营一个团,三个团一个师...如果军队没有车,那就是骡马,到处都是军马场。军队也是六七十年代最好的。
2.人力资源系统要率先自我革命,团结所有人,形成公司的价值体系,带动整个公司的革命。
首先,应在人力资源内部加强基本模板评估。
一定要掌握工具,然后管理,比如学会用螺丝刀当电工;学扳手当水管工;学着用锤子做铆钉工...人力资源干部和干部部门的干部不能用模板,就是只能喊口号。
事实上,我们的人力资源有很多好的模板,所以所有的人力资源都应该学习和使用模板。对我们来说,掌握和应用模板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模板是错的。不掌握模板就去鉴定。纯属迷茫。带模板帮助AT团队加强组织激活、绩效评估、领袖选择、英雄选择。HR是做基础评估的,领导的面试和面试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360度考试应该是找英雄,而不是总找缺点。
第二,HR为业务服务,是业务部门的助理。需要了解其所服务的业务特点和实际运营场景。
为了翻译的更准确,翻译系周末去东莞实习,可以听懂别人的技术语言。人力资源为什么走不到这一步?去海外代表处调研,发现大部分HR都没去过现场,周末也没去过。闭门造车的HR有什么价值?人力资源要自我批判,怎么才能重生而不困扰自己?
第三,人力资源团队不要封闭自循环,要开放边界。
除了通过内部考核选拔优秀的HR外,还需要加强西方公司高级HR人员的招聘,鼓励公司优秀员工自告奋勇。对于暂时考核不合格的HR,如果想继续工作,要尽快学会自己补课。你也可以杀个“回马枪”来评定,但必须符合标准。
改进面试方式,非常规获取高素质人才;建立适合不同场景的人才内部流动机制,按贡献管理个人排名评价。
1.关于招募和部署
第一,招聘管理最重要的是提高面试水平,学习西方公司。
每个考生可以先讲半个小时自己的学术报告,经过五轮面试。每个人的优势不同,不能简单拿个标准筛子来评价。面试结束后,他当场决定了结果,包括工资。他拒绝接受,可以协商,听听申请人的论据。
第二,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允许适当的人力增长,不要太死板。
比如优秀留学生,在当前人才转移的新时期,可以制作专门的招聘指标进行专项审批;对于优秀的外包员工,今年可以给出合适的指标,从外包员工中聘请部分(3000)优秀人员;对于高端人才招聘,不受指标限制。
我和北俄罗斯科学院院长见面的时候,他带来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激光科学家。两个月后,美国航空航天局空不仅把她挖了出来,还办完了所有手续。这就是美国的人才获取政策。
目前华为的人才获取政策还比较落后,要积极完善。
2.关于人员流动
首先,人员的合理流动是必要的。
这项工作以后应该由人力资源和一般干部部门来进行。原则上,中基层员工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高级干部要服从分配。
整个流动的政策、原则和规则由人力资源部和总干部部共同制定,以人力资源部为主;要加强少数干部的流动性,总干部部要发挥作用。
一定要允许人自由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个人特点和特长,容易让人保持活跃。在流动的过程中,你可以找到他能发挥最大作用的位置,你可能会留在那里努力。事实上,员工最有可能改变工作内容的时期是工作的前几年。这时候他们要找到自己的贡献机会去标杆,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更难改变了。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有些地区,干部的流动性不要过分强调,可以就地升级前线作战部队的军衔和待遇。
比如西藏的“将军”不适合“航母”,但是专业渠道在这里,不适合横向比较。所以,为什么不在西藏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就像合同场景主的待遇可以和代表一样,不需要搬到其他地区,给他更高的级别和相应的待遇。当然他也可以去德国留学一两年,不参加考试,提高能力再回来,让几个人抱一个西藏。西藏面积大,场地少,减少了总编制,降低了总成本。
3.关于等级管理
第一,我们对个人队伍的管理要严格认真。
我们应该肯定历史上的英雄,不要轻易抹杀他们的贡献和努力。但员工不能装英雄,然后以“南国先生”的身份“躲”在某个职级。为什么他们不能回家看书?学好了再回来申请,进宫两次。我们应该不断评估优秀员工的表现和他们持续贡献的能力,并快速使用他们。
第二,一个员工的工资回报并不完全对应其岗位的职级。
比如13级员工做的好,他当年的工资和奖金总回报可能达到21级的水平。如果他不仅有好的年度业绩成绩,而且学会快速提升,不断提高管理能力,那么他可能有机会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他的个人官阶可能得到提升,走上将军之路;这样,他的工资更高,奖金可以更少。如果他暂时没有能力承担重任,那么他已经在原岗位上获得了丰厚的奖金。
4.关于领导
一、明确“先有鸡,后有蛋”的政策。
为每一个新业务建立一个项目,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业务领导,而高层领导是最重要的。因为领导是天生的,不好找。对于高层领导来说,关键取决于领导业务成功的潜力,资历和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选择因素。
第二,在收购一家外部科技公司时,该公司明确要求创始人永远不要被解雇。
之前收购公司的创始人可以谈谈是否可以重新聘用。以后这二三十个人合起来加入柏拉图研究院。这些人虽然不一定技术熟练,但创新思维很强大。他们能把握时代脉搏,和他们“喝咖啡”,就会产生思想碰撞。
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要有正确的判断,把握命脉,不能盲目。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增加土壤肥力”为目标
未来几年,整体情况应该不会像想象的那么乐观。我们应该为艰苦的生活做好准备,并对经济形势做出正确的估计。
比如5G不能像4G那样势如破竹,可能东炸一个“矿”,西炸一个“矿”。如果不能爆成碎片,就要养活18万员工,年薪、工资、股票分红都要超过300亿美元。如果它不生产那么多粮食,怎么用钱分?
1.《任正非最新讲话 任正非最新内部讲话全文: 华为准备过苦日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任正非最新讲话 任正非最新内部讲话全文: 华为准备过苦日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27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