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
1.就业人数巨大,就业高峰持续时间较长,形势严峻
//
自2000年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是2001年的五倍多。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4年全国有280万大学毕业生。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73%;2005年,338万大学生毕业。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人,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6.69%。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人,平均就业率达到70%;2008年全国毕业生559万人,大学生就业率70%;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人,高校毕业生初始就业率达到74%;2010年,共有630万大学毕业生。截至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表示,2011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的初始就业率达到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80万人,700多万中专、职高、技校也将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还是会比较集中。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逐年严峻。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但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加,绝对人数在增加。可以预见,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减弱。
//
2.存在“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现象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仍然短缺。但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的变化,以及大学生为适应这种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拥有、大学分布、专业数量分布等方面的不匹配,工作空短缺与失业现象并存。
所以不是大学生太多的事实,而是逃避序列,即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导致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如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学生素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区域结构性矛盾等。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
//
1.劳动力的总供给超过需求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期,导致目前和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高,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就业压力。此外,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下降,使得劳动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
2.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总数增加。
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向“买方”转变
//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人,而2011年达到660万人,这十年间增加了515万人。而且,每年都会有前几年的失业毕业生加入求职队伍。大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再到“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价格机制在调节就业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社会高等教育增长率高,整体就业形势紧张,劳动力市场分化严重。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供给在短时间内爆发,超过了社会经济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大学生的供给是不平衡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失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
3.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机制不完善
//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被供需满足、双向选择、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制度所取代。然而,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一些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就业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不发达,就业市场不规范,劳动力要素配置没有优化。毕业生觉得工作难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哀叹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
//
4.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就业呈现出结构性矛盾
//
产业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不同的行业、不同行业的不同专业岗位以及教育培训的学科和专业联系在一起的。当职业分类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学科分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和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对劳动者的工种、技能、知识和经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带来劳动力结构和知识技能结构的相应调整,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然而,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稳定且滞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性和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之间的错位,使得现有的劳动力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加剧了失业和就业空短缺的并存。
//
5.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
大学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包括专业结构和地域结构。在专业结构上,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很多高校还沉迷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求市场求信息的观念不强。他们没有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导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此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快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速度,导致市场对人才的供求出现时间差,现在可能变成就业的“困难户”。
此外,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追求专业齐全,不注重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导致部分专业供过于求,毕业生缺乏竞争力。有的毕业生专业知识不适应社会需要,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不强,找不到工作学以致用。从区域结构来看,就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形势好,就业渠道相对畅通;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就业形势并不太好。人才缺乏,也无法留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
就业难问题除了社会客观原因外,还与毕业生自身观念跟不上形势密切相关。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社会实际需求反差巨大,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把握较弱,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光远大,缺乏对社会的合理认识,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他们的就业观念背离了就业的现实,很少考虑自己的期望是否脱离现实,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不是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出发,漫无目的,盲目乐观,一本正经。
1.《大学生就业形势 小编说就业 | 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学生就业形势 小编说就业 | 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2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