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最早是由法国东方学家沙溢在1913年提出的。它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转化为明清。这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本期《温州宝典》要描述的这个“宝”,就是洞头区出土的南宋银项圈,目前收藏在洞头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它的“前世”故事与洞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交通要道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前世的传说
出土的地窖银器
包括第一种珠宝货币
1985年5月,洞头县北沙乡九亭村渔民在县木材公司仓库工程施工中,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深度发现了一件带有一批宋代银器的素瓷。这批银器分为珠宝和货币两种。首件有银簪和夹式银镯两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铸造、雕刻空和烫金。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吴先军介绍说,第一批饰品中,银簪和夹式银手镯的工艺比较典型,其中双向折叠的银簪做工精致,银丝弯成四股,弯处的簪顶饰有菊花。发夹又圆又细,尾端和连接处有切割痕迹。两个完整的银簪股上分别刻有“冲四郎”和“□ 15郎”的铭文,其余两个金银簪股上分别刻有“朱倩四郎”和“□ 15郎”的铭文,应该是当时金银铺子里工匠的名字。
四个银项圈被认为是钱,除了一个完整的,其他三个是小块的银项圈,被切割和称重用于支付。完整的银领长8.2厘米,宽5.3厘米,厚0.7厘米,重282.9克。
吴先军介绍说,由于这些银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中国文化文化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考古》在1987年第11期刊登了郑嘉庆的文章《浙江洞头发现的一批宋代银器》,并称这些银器“为研究当地古代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铭文表明银项圈
来自南宋都城临安
古代银领主要出现在唐宋金代。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猪的肾,当地人通常称之为“猪腰银”。常见的形状有圆头腰封、平头腰封和圆头腰封。元明以后类似的银块叫银锭和元宝。
根据相关资料,由于南宋后期货币流通的需要,银项圈的重量分为大、中、小三类。南宋时,胡三省的《通鉴·石闻辨误》中说:“今之人,闻之有银。大领五十,中领一半,小领一半。世人称之为白银。”从唐朝到清朝,一公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公斤相当于37.30克。所以按重量计算,洞头出土的完整银领约为七个半,可见是一个小银领。
不过三个银项圈的小块的侧端都被裁过用了。从它们的厚度和表面装饰来看,可能是从不同的银项圈上剪下来的。其中,两个小银项圈的表面印有“八南街北”和“肖静银项圈”的铭文。正是这两组铭文表明这些银项圈来自南宋都城临安。
吴先军说,南宋都城临安以后,四面八方的人聚集起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商业经济繁荣,商店增多。御街形成了南、中、北三个商业中心区。在众多的店铺中,有一家特别的店铺——金银交银铺。在保留前朝金银店各项业务的基础上,其业务范围增加了交换政府垄断商品和票据的业务,是一种具有官商性质的民间金融机构。“巴南街北”是南宋银领上常见的铭文。根据《仙春临安志》和《界说》,灞南位于临安市西湖以东、清河坊以北,街北指临安市御街以北,即今天杭州市彭桥至中安桥、官桥的城北。“北京卖银领”是指在北京临安出售和铸造的银领。
南宋时期,商业贸易发达,民间交易使用货币,金银使用极为普遍。由于金银的广泛使用,具有销售、铸造和交换功能的金银商店竞争非常激烈。仅南宋都城临安就有一百多家金银商店。为了显示这家店的信誉,金银店、街道和工匠的名字经常标在金银项圈上,表明他们对银项圈的颜色负责,可以在流通中随时检查。
-这个人生故事
切割和称重
南宋常见的支付方式
中国古代没有像铜钱一样把银子做成重量固定、内容固定、形状固定的货币的法律和习俗,只是把它铸成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银块,然后在交易时切割称重付款。
吴先军说,南宋时期,朝廷在税收、军费、救灾、奖励、官俸等方面使用金银。,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量的金银作为贵重金属称重货币流入人们的手中。相对而言,白银的使用非常广泛,人们甚至直接或间接在衣食住行中使用白银。贾腾凡《唐宋金银研究》中说“金银铺对品味特别高贵的稀有金银给予特殊价格,对普通金银,按其金银品种的重量计算,然后征收一定的手续费,再兑换硬币。”由此可见,普通金银饰品和用作货币的金银的价格取决于其颜色和重量。这种货币和金银的交易,金银可以说是一种买卖和交换。金银作为财产买卖时,是商品。当金银作为媒介交换时,就是货币。
“海上丝绸之路”
主路见证
吴先军介绍说,在宋元时期,由于战争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囤积财富成为一种重要的临时储存手段,如在四川省遂宁县金玉村发现的南宋瓷器,在后龙村、北坳、洞头等地发现的龙泉窑瓷器等。
洞头区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它四面环海,紧靠温州大陆,以洞头港、三盘港为中心,四通八达。洞头港前有半平山和大曲山作为屏障,是很好的避风处。1985年,洞头北沙乡九亭村北部出土三盘港,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泊位。南宋时期出土的银器对于研究金银首饰工艺、金银货币铸造和使用制度以及洞头地方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吴先军说,这些来自南宋都城临安的窖藏银器,以及1988年4月在洞头北坳后龙村发现的元代龙泉窑出口瓷器,是洞头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历史的重要见证,只是前者是输入温州,后者是输出。
来源:温州晚报
1.《铤 洞头出土的南宋流通货币银铤 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见证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铤 洞头出土的南宋流通货币银铤 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见证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4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