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闻记者曾轶可通讯员蒋报道
离开溆浦县,车沿着国道往南开,两边的山不断被雾气萦绕,像是在提醒初秋的凉爽天气。一个小时后,此行的目的地,小恒隆乡中心小学,就在罗子山脚下等着,明亮而优雅。
这是一所建于1984年的乡村学校,“泥巴操场,破旧的教室,可怜的娃娃……”用该校副校长向春华的话说,小恒隆中心小学几十年来一介,发展一直在县校末尾。
近年来,溆浦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治理贫困、解决问题的决策部署,采取多种措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确保贫困学生“上学、学习、好好学习、好好上学”,为包括小恒隆中心小学在内的许多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型农村学校迎来了“逆袭”的契机。
▲晚上在教室学习的寄宿学生
动,改变校园的旧面貌。
“他的努力将为急需改善教育的小恒宇乡中心小学注入一剂强心剂。”2018年春季学期,学校在欢迎学生返校的同时,也迎来了新校长张永兵。
面对“风尘仆仆”的校园环境,张永兵花了一年时间狠抓管理和制度建设,把所有的老师都拧成了一根绳子。随着资源的积累,这个偏远的山村学校逐渐获得了一些能量。
"令人感动的是,校园里充满了展示才华的舞台."美术老师傅鑫源(音译)指着许多入学后马上就能看到的壁画,告诉记者,他花了美术社十多名高年级学生一个月的时间才画出来。尽管很辛苦,傅鑫源还是很自豪能看到学校简介的美景,五颜六色的植物,名山大川和他的家乡。
2019年10月,在“全省第三批传统文化校长培训”中,讲师说:“学校不是一墙两宅,而是文化圣地,是育人摇篮。”张永兵豁然开朗。回到学校后,他立即着手建设传统的校园文化。
走廊里,墙上挂着90幅师生剪纸、字画;横梁上,可以看到适合不同档次的经典语录;在课堂上,可以时不时地阅读三字经、弟子守则、论语等传统的中国研究...今年学校还在校门增设了木质文化长廊,沿着木框架种上藤蔓,形成树荫。
三年来,小恒隆中心小学每年都要自筹或争取近10个校园改造项目,焕然一新的校园成为十里八巷的明星学校。然而,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让这些农村孩子感到宾至如归,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
介绍,留守儿童有一个“暖心家园”
2019年国庆假期返校后,同学们在校园里发现了一个新东西——风雨走廊,这是学校向县教育局申报并提交材料半年后获得的“暖心”工程。
长期以来,山区阴雨晴的气候特点一直影响着师生在校园的活动,从教室到食堂吃饭、到宿舍休息的道路都是畅通的。"星期一没有伞,整个星期都会下雨."张勇士兵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学生们的烦恼,从他们的心里看到忧虑。项目随即启动。经过几个月的等待,一条连接学校教学楼、食堂、宿舍的60米风雨走廊竣工,这在溆浦某农村学校尚属首次。
位于教学楼一楼的缓冲区,一直是初三学生张嘉诚和朋友玩耍的地方。去年12月,把原来的缓冲区空改造成阳光书吧:靠墙安装了放满书的书架,窗外的阳光洒在长椅和绿植上,简单而精致。张嘉诚忍不住掏出一本书,捧着坐在长椅上,静静的在课间度过了十分钟。
今年夏天,小恒隆乡中心小学还拿下了全县学生防近视护眼工程,在21个教室安装了231盏防近视护眼灯。“我坐在后排,黑板的倒影让我觉得眼花缭乱。我经常看不见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单词。”六年级二班的杨对这款新型护眼灯非常满意。作为一个高个子,他课后再也不用向老师抱怨了。
10盏太阳能路灯从道路延伸至校园,135张张全新餐桌进入学校食堂,学生宿舍已建成浴室、厕所等基础设施...三年来,学校的改造项目不仅点亮了学生的学习之路,也让他们的生活少了些烦恼。全校人数也从2018年的767人增加到这学期的960人,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进入了美丽小十字。
五年来,溆浦县投资4.8亿元建设223所小型农村学校、48所小型农村学校、4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2413所中小学教师宿舍,累计增加农村学位11890个。“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全面完成‘三通’和网络联合学校的建设,全县贫困学生的就学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溆浦县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严说。
1.《溆浦教育信息网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湖南教育扶贫报告㉘|溆浦:山村学校“焕新”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溆浦教育信息网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湖南教育扶贫报告㉘|溆浦:山村学校“焕新”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40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