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生活

楚地 东北曾流行楚地丧葬习俗

五代时期内蒙古出土的壁画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出土前,帛画放在两座墓葬的棺板上,招魂引路后下葬。画中表现的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在向“天”行进的途中。

汉代文字砖现在存放在营口博物馆。字是用模具印出来的,极其罕见。下图拓本用隶书反写:“叹死者,魂归棺,飞无错,游无虑,寿终正寝”。

核心提示

在我省汉代砖墓中,除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随葬品外,用于建造墓室的青砖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汉代青砖种类繁多,有绳纹砖、花纹砖、人物砖。其中,人物砖数量最少,最珍贵。3月中旬,记者在营口博物馆看到两块汉代文字砖。这两块砖的内容不仅揭示了楚的丧葬习俗在东北地区的流行,也反映了汉代礼仪习俗的传承。

营口发现罕见的印刷文字砖

营口博物馆里有两块极其罕见的汉代人物砖。

“在我省,汉墓中发现青砖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多为绳砖和花纹砖,而文字砖非常少见,印刷文字砖更少。”3月17日,营口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严海告诉记者。据了解,写砖有三种类型:写砖、描绘砖和印刷砖。到目前为止,我省除了在旅顺南山刁家屯汉墓发现的一些刻有手迹的汉砖外,仅在营口发现有印刷体文字的砖。

营口博物馆陈列的印砖是在盖州市九龙地的一座小山上出土的。1972年春天,军队在那里挖掘防御工事时发现了坟墓。得知消息后,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对当时的5座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其中1号墓保存最好。墓为方形一室四龛墓,长2.55米,宽2.5米。虽然不大,但出土了许多陶杯、陶罐、五铢、铜带钩、书写砖等文物。

除随葬品外,当时出土的装饰砖也不少,按装饰图案的种类分为11种。然而,最让考古学家兴奋的是,他们发现了几块文字砖。

营口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拼写正确后,发现这些砖的大小完全相同,长36厘米,宽32厘米,厚8厘米,所有的字符都是通过模压呈现的。但印在砖上的文字内容有一些区别,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弦纹砖面,一面印着隶书,两行垂直排列,共22个字,文字内容是“叹亡,魂归棺,不飞不忧,寿终正寝”;另一种类型的文字砖,一面印有隶书,纵横两行,共26个字。正文内容是“永和五年苦心,千余人用之,士有所助,生死之义已备”。

“文字砖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绝不是其他汉文砖可比的,尤其是‘永和五年’文字砖,是我省发现的唯一一种有明确历法的东汉文字砖,为研究该地区汉墓断代提供了参考标准。”严海说,更重要的是,它为研究汉代丧葬礼俗提供了物质资料。

楚风俗传到东北

辽宁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玉林曾经研究过营口出土的汉代文字砖。在他发表的文章《辽南花砖花砖墓》中,他认为“哀死人”的文字砖上的内容是一种“辟邪咒”。这种说法被后来发表的关于营口地方史的著作引用过。

然而,在研究了汉代的丧葬习俗后,严海对砖一词的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哀死人”砖上的文字并不是“辟邪咒文”,实际上是死者墓中用来引导和安抚死者灵魂的文字,是先秦至两汉时期非常流行的“招魂复活灵”习俗的反映。

严海告诉记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为生命是由生命力改变的。灵魂是杨琪,灵魂是殷琦,灵魂相遇成为活生生的生命。当生命的开端诞生时,有精神依附于形式,精神作为灵魂,形式作为精神。人要死的时候,灵魂和灵要上天,灵魂和灵要下地。这就是人的生命往复的过程。因此,在先秦风俗中,出现了招魂灵的仪式。

这一习俗后来被纳入礼仪,成为古代葬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礼记》《运气》等书对这种招魂的过程有详细的记载。这种习俗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专门负责招魂的人穿上礼服,爬到屋顶抖衣服,用长音把死者的名字叫到北方,重复三遍。这个仪式目前在韩国电影电视剧中经常看到。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三国和晋朝."严海说,在《三国演义》电视剧里,诸葛亮在周瑜死后去吊孝,东吴就举行仪式让周瑜复活,艺术地表现了这个古老的习俗。事实上,这种习俗起源于楚国,是楚人的一种习俗。先秦时期,楚人坚信“魂不死”,认为灵魂死后还存在,可以暗中干涉人事。所以要对死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安抚,使其精神复活。

屈原的《楚辞招魂》其实是招魂返老还童习俗的描写,详细记录了荆楚地区巫师回到东南西北天地六方的话语。

西汉建立后,一些楚俗融入汉朝,与汉武帝刘邦是楚人有关。当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从丧葬到丧葬的丧葬仪式。到了东汉,招魂的习俗传遍全国,东北也接受了这个习俗。

“这块‘叹死人’的砖头,是东北流传丧葬习俗的直接证据。”严海传道,但到了东晋,天下大乱,整个北方被游牧民族占领。北方人的服饰、器物、习俗与汉代有很大不同,汉代的一些丧葬习俗在东北逐渐消失。

汉代的礼俗依然传承

文化专家还解读了“永和五年”砖所反映的内容,如“千人用之,人不在乎之”。

“这个内容正是汉朝盛行的东西

1.《楚地 东北曾流行楚地丧葬习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楚地 东北曾流行楚地丧葬习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439927.html

上一篇

章莹颖案再度延期 被推迟至2019年4月2日

下一篇

世界首个空中全透明泳池 网友:有点酷 有点怕

包饺子的习俗 饺子里包硬币习俗从哪来?谁吃到来年就能发财有福

包饺子的习俗 饺子里包硬币习俗从哪来?谁吃到来年就能发财有福

在饺子里吃钱是什么体验?饺子里包硬币的传统习俗在整个北方似乎相当流行。“一个地方有一个习俗,可能不到十英里就能改变规则。”没想到北方还流行硬币饺子。包饺子的时候把硬币放在一个或几个饺子里。谁用硬币吃饺子,就表示他在新的...

立夏蛋 立夏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

  • 立夏蛋 立夏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
  • 立夏蛋 立夏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
  • 立夏蛋 立夏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
云南泼水节几月几号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云南泼水节几月几号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西南郊区的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景区拥有云南26个村庄美丽独特的风景,精致饕餮的民族美食,丰富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泼水节和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最著名的两个品牌节日。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节日。对傣族...

泼水节是几号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泼水节是几号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西南郊区的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景区拥有云南26个村庄美丽独特的风景,精致饕餮的民族美食,丰富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泼水节和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最著名的两个品牌节日。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节日。对傣族...

傣族的泼水节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傣族的泼水节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西南郊区的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景区拥有云南26个村庄美丽独特的风景,精致饕餮的民族美食,丰富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泼水节和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最著名的两个品牌节日。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节日。对傣族...

泼水节是几月几日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泼水节是几月几日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西南郊区的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景区拥有云南26个村庄美丽独特的风景,精致饕餮的民族美食,丰富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泼水节和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最著名的两个品牌节日。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节日。对傣族...

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西南郊区的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景区拥有云南26个村庄美丽独特的风景,精致饕餮的民族美食,丰富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泼水节和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最著名的两个品牌节日。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节日。对傣族...

傣族泼水节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傣族泼水节 2018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傣族泼水节来历习俗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西南郊区的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景区拥有云南26个村庄美丽独特的风景,精致饕餮的民族美食,丰富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泼水节和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最著名的两个品牌节日。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节日。对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