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生活

张经纬 张经纬《从考古发现中国》

内容摘要

这本书是人类学家张经伟关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第一本书评集。它分为五个部分:“考古学”、“中国”、“神话”、“方法”和“各个领域”。除了“面朝黄土,面朝天空”的辛苦挖掘,我们还需要明白,考古也是一种思维工作。这种思考离不开与考古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人类学领域。人类学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用不同的文化看到这种文化的不足。这面镜子也能启迪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照亮那些被忽视的角落。考古和历史著作厚重而深刻,但当我们用人类学的思维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时,也许能从那些著作中读出意想不到的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集中的许多评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献,反思当前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而且可以使中国文明研究者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张经伟是上海博物馆的图书管理员、作家、翻译家和书评家。

2019年12月出版

一个

目录

第一部分考古学

1.无处寻找“夏天”的痕迹

2.考古学的最后一个巨人

3.寻找“中华文明的起源”

4.考古领域的人类学之眼

——解读中国北方边疆史前社会

5.沙漠北部的社会图景

6.深层历史中的人类学

历史上是严寒导致北方民族南下吗?

7.人参的作用是让一幅画开心,哪怕是拼图

第二部分中国

1.“我是谁?”:追溯一个国家形成的遥远历史

2.纪八十年前对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预测

3.丝绸之路有多长?

另外两条丝绸之路的历史比你想象的要长

4.丝绸之路有什么新情况?

5.我们需要“人类历史”

6.构筑一条“人类历史”的大道

7.现代世界起源的秘密

8.选择成为什么样的国家

9.永无止境的“精神”战争

第三部分神话

1.我们今天能理解古代神话吗?

2.德鲁克与“经济人的终结”

3.坚持“神话研究”的启示

4.他诠释了普罗米修斯

5.走出“神话”王国

6.成千上万的人站在一边:探索神话的英雄之路

外三章瞬间变得永恒

——《告别仪式》的人类学视角

7.体育神话的真正来源

另外四篇文章从来都不是现代的:奥运会如何取代传统的神话,诠释全新的英雄传奇

第四部分方法

1.文明是如何诞生的?

2.人类网:500年还是5000年?

3.考古学:骗局的制造和检测

4.如何研究“物”的历史

5.面对万物的本源,头脑是清晰的,清晰的

6.考古学的主流和“暗流”

7.作为现象学的考古学

8.北京人,山顶洞人,尼安德特人,你还认识谁?

9.我们如何在变暖和严寒之间做出选择?

10.大象即将被中国人吃掉?

第五部分朱烨

1.简评欧洲和没有历史的人

2.血腥狂欢节与现代平等主义萌芽

3.作为民族志的《大江的尽头》

4.吴哥窟:戏剧国家的舞台

5.往事:一部地方政治剧

6.在康定发现帝国

2

这本书的框架

在了解古代社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我在这本书里布局了五个板块主题的基本格局。虽然《中国》《神话》《法》《朱烨》这五部考古学著作并不完全对应从经济到神话的具体内容,但它们贯穿了我从史前到文明阶段认识中国的整个过程。

第一部分,我用七条评论构成我对中国考古学的反思和探索。考古不是“打哪里”,而是对考古资料的整体思考。构成古代文明核心的不是物品的残骸,而是曾经制造这些物品的人。人与人互动的时候,物体是他们关系的真实记录。本系列的前三篇文章反思了当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路径,提出了从传统考古学类型学向人类历史的转型。以下文章,从生产和交换的角度,给出了人类历史转折的具体方案。

传统史学曾将气候变化视为人类迁徙的充要条件,但从人类物质交换的角度,我们可以打破“气候史”的误区——气候变化只是人类迁徙的充要条件之一。事实上,当人类物质交换导致的人口增长超过环境容量的极限时,就会发生迁移和后续的文化相遇。从这个角度,我们解开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民族崛起的谜团。这一思想也为我们探索中国从史前到历史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中国”,即从第一部分的尝试出发,让我们借助现有的观念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和当代的历史。自古以来,我们总是用有限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和我们自己。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实时策略游戏的初期,笼罩在迷雾之中。无论我们怎么探索,都只能在地图上找出有限的区域,另一个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位置,遇到承担侦察任务的先驱者。而我们的历史记录,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对这些局部地图的有限观察,自然可以想见,它们所能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

21世纪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整体的观察角度。当我们用卫星地图在3万英尺空的高度上对历史事件进行整体概述时,无论是与人类历史密切相关的“丝绸之路”,还是现代世界的起源和当代中国的选择,我们都可以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看法。所有这些思考结果,总结了我在《四夷居中国》一书中对“中国即中国”的全面解读。

第三部分的神话主题是我长期关注的,也是探索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基础。神话究竟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史前记忆,还是历史上某一时刻为了特定需求而临时创造的现实背书,是我们研究这样的历史文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幸运的是,我在本科期间尝试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学术著作《20世纪的四个神话理论》找到了解读神话的合理方法。李维斯和普罗普为我提供了神话结构主义秘密的钥匙。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人类学分析的钥匙,无论是古代中国的“神谱”,还是现代主义道路上的德国的“经济神话”,甚至是当代社会领域的“体育神话”,都可以向我们展示其背后的社会变迁。

此外,我还补充了“其他三篇文章在实例中成为永恒——《人类学视野中的告别仪式》”。通过这样一篇短文与前一篇文章《千人一面:探寻神话英雄之路》的结合,或许可以窥见在人群迁徙的背景下,人类的普遍交换形式是如何孕育出社会等级、文化交流、英雄神话母题等众所周知的文化元素的全过程。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板块的核心将独立成为一部新作的前奏。

第四部分是“方法”。虽然没有田野考古的经验,但我仍然认为一个纯粹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历史。有时候,发现新知识不仅仅是田野里发掘的古代遗迹。如果能通过思辨摆脱过去观念中的缺陷和愚见,就能从现有的材料中引出新的认识。

所以这一节不仅包含了对人类文明研究的最新认识,还讨论了考古研究中的各种误区,包括对史前人类的偏颇认识,

还有中国历史考古对既定主题的偏执。当然,纠正错误并不是我们寻求的全部。通过我的拙作《博物馆中的中国简史》,介绍了对中国考古和文物进行“校正”的经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探索。第五部分名为《朱烨》,包含几篇与具体历史研究相关的长篇书评。从婆罗洲到柬埔寨,从中甸到康定,这些我们眼中的边缘历史,其实都是位于自己的中心。如何在这种文化视角下看透这些“没有历史的人”,将为我们提供一个难得的维度来更好地审视自己。同时也可以帮助对人类学感兴趣的历史学习者获得人类学的想象力,开始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思考人类历史。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书评人,到一个职业玩家,我用了快十年的时间。作为最后一个彩蛋,我将在这一节向读者开放这门浓缩课程。

建造每一块铺路石

时隔多年,我是否找到了通往历史深处的捷径,还需要来自未来岁月的证明。不过,我还是会继续用人类学的镜头去看考古和历史研究领域。

我很少写纯学术论文,书评大概占据了原本留给学术创作的时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在考古或者历史书评领域更有发言权。然而,这些实践肩负着为我从评论员到独立研究者和作家的漫长旅程铺平道路的重任。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评论员和创作者,我保持着“他者”的视角。就像在评论别人的作品时,最直接的要求是分清好坏,找出作者的想法,提炼作品的新意,我也逐渐形成了判断作品好坏的自我标准,用这套原则修改了我的文字。因此,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些原则可能对许多潜在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建立一套自洽的逻辑。好的书评和好的书有一个相似的标准——解释一个道理。一个优秀的作者会按照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提出假设,论证,接受问题,得出结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享受到仔细思考的乐趣。对于书评人来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发现这种逻辑脉络,为潜在读者提供这种阅读线索。例如,在德鲁克和《经济人的终结》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经济人的终结》的意思是“极权主义的起源”,因为当经济发展面临问题时,是所有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利用技术和文化变革来改善不利局面,还是通过削足适履的手段来避免发展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了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也为当今世界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那么通过揭示这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近面对德鲁克的极权德国。

第二,要有跨学科的判断力。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作品的结构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体系之上的。要求所有书评人比作者更了解作品,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是更全面的知识储备会让我们在面对作品时做出更敏锐的判断。比如在《人参的作用是为了取乐,而是为了提高智力》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参的药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明清时期的经济交换关系所构建的。回避这个关键因素会蒙蔽我们的思维。因此,从这种跨学科的角度来看,批评家可以从更客观的角度来判断作品的价值。

第三,不能用“上市”代替思考。很多书评作家或研究者都喜欢这种写作风格,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并不可取。与其说是一个合格的研究,不如说是一个特定项目的数据的汇编,以发展任何主题根据年份和罗志的相关内容的每个朝代。

所以,我们在具备逻辑和维持判断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任何书评都不应该成为书评目的的附庸。一方面需要避免按章总结核心意思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放弃“扔下书包”的写作风格。只有充分理解一部作品的全部意义,才能成为真正能与作者沟通的平等对话者。

第四,我想说,在阅读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时,保持人类学的洞察力会让你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第二部分的“唯物主义”维度不一定是一个无可辩驳的解释模型,但这样一种在生产维度上有机结合人类社会各组成部分的思维方式,将是人类学对当前人文领域研究的贡献之一。至少,它让我们有可能将分散的不同社会领域重新整合到各种人文学科中。

这本书收录的这些书评,可以算作我在尝试建立这种解读模式时留下的痕迹或笔记。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探索性的想法。我希望借助这张地图,我们可以有一个更整体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历史和现在。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始自己的探索之前,获得更可靠的支持。无论离考古遗址多远,我们都可以通过人类学的指南针找到通往远方的路。

整理:石材排版:cxq审核:李丽丽宋荣鑫

1.《张经纬 张经纬《从考古发现中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经纬 张经纬《从考古发现中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88123.html

上一篇

看见恶魔演员表 韩剧中演员们饰演杀人魔角色后,留下的各种后遗症

下一篇

情趣用品团购 那个卖情趣用品的90后美女,怎么样了?

若曦历史原型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是谁

  • 若曦历史原型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是谁
  • 若曦历史原型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是谁
  • 若曦历史原型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是谁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是谁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是谁

《如履薄冰》中的若曦是很多人心中最喜欢的电视剧女主角,刘诗诗对马耳他若曦的表演生动而有魅力。但是电视剧里面有虚构的成分。玛泰若曦在历史上存在过吗?如果有,玛泰若曦的历史原型是谁?她是怎么结束的?早在电视剧里吗?Martai Ruoxi这个名字是《如履薄冰》的作者发明的,她的故事也是作者编的。但玛泰...

独孤靖瑶结局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独孤靖瑶结局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和唐荣耀的独孤景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很多网友猜测万茜饰演的独孤景尧原型就是她,那么历史上独孤景尧是怎么死的呢?独孤贵妃是独孤靖瑶吗?在剧中,独孤景尧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虽然是大将军的女儿,但是因为误信安禄山,失去了家人,父亲被安清绪杀死。独孤靖瑶和李俶一见钟情,但他不知道这个男人已...

大型历史剧 国产评分最高的大型史诗级历史剧,每年至少重温一次

  • 大型历史剧 国产评分最高的大型史诗级历史剧,每年至少重温一次
  • 大型历史剧 国产评分最高的大型史诗级历史剧,每年至少重温一次
  • 大型历史剧 国产评分最高的大型史诗级历史剧,每年至少重温一次
独孤靖瑶历史原型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独孤靖瑶历史原型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和唐荣耀的独孤景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很多网友猜测万茜饰演的独孤景尧原型就是她,那么历史上独孤景尧是怎么死的呢?独孤贵妃是独孤靖瑶吗?在剧中,独孤景尧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虽然是大将军的女儿,但是因为误信安禄山,失去了家人,父亲被安清绪杀死。独孤靖瑶和李俶一见钟情,但他不知道这个男人已...

独孤婧瑶历史原型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独孤婧瑶历史原型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和唐荣耀的独孤景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很多网友猜测万茜饰演的独孤景尧原型就是她,那么历史上独孤景尧是怎么死的呢?独孤贵妃是独孤靖瑶吗?在剧中,独孤景尧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虽然是大将军的女儿,但是因为误信安禄山,失去了家人,父亲被安清绪杀死。独孤靖瑶和李俶一见钟情,但他不知道这个男人已...

独孤靖瑶最后的结局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独孤靖瑶最后的结局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和唐荣耀的独孤景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很多网友猜测万茜饰演的独孤景尧原型就是她,那么历史上独孤景尧是怎么死的呢?独孤贵妃是独孤靖瑶吗?在剧中,独孤景尧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虽然是大将军的女儿,但是因为误信安禄山,失去了家人,父亲被安清绪杀死。独孤靖瑶和李俶一见钟情,但他不知道这个男人已...

独孤贵妃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独孤贵妃 独孤靖瑶历史上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和唐荣耀的独孤景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很多网友猜测万茜饰演的独孤景尧原型就是她,那么历史上独孤景尧是怎么死的呢?独孤贵妃是独孤靖瑶吗?在剧中,独孤景尧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虽然是大将军的女儿,但是因为误信安禄山,失去了家人,父亲被安清绪杀死。独孤靖瑶和李俶一见钟情,但他不知道这个男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