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今天我们要分享万物。《快乐之旅》和《平等论》是庄子最著名的两部作品。快乐之旅是关于人生态度的诠释,平等论是关于道家的辩证思维。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一下《万物说》中庄子的思想。我分两篇文章为你解读。
01
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形如一片木,心如一颗死心”,在智慧上与自然融为一体
《吴起论》是庄子的第二章。为什么叫“吴起论”?什么是一切?一切都意味着一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没有对错、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是一体的,是不断向其对立面变化的,所以没有区别。体现“万物合而为一”思想的是那句名言“形如一片旧木,心如一颗死心”。下面是一个小故事。
原文是:郭子躲在机器后面,抬头望着天空,发出嘶嘶声,所以它似乎失去了耦合。燕游到他面前,说:“你怎么能留下来?坚实的形体可以让它看起来像一块木头,而坚实的心可以让它看起来像一个垂死的灰烬?今天隐藏的人,是不是过去没有隐藏的人?”子琪说:“憋着不好,要问!现在我失去了我,你知道吗?女人闻人而不闻,女人闻人而不闻乐!”
这意味着郭子坐在椅子上,仰望天空,慢慢呼气,看起来无动于衷,似乎迷失了自我。颜程子问老师:“你怎么了?,身体不动,就像老木头一样,困难的头脑能让它像余烬一样吗?你今天靠着桌子坐着的样子和以前不太一样了。”郭子说:“你的问题刚刚好。我今天忘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过人的声音,却没听过人的声音;就算听说过地球,也没听说过天籁!”
这里的“来”是指小,是一种中空乐器。人的来是人演奏的声音,天籁是大自然发出的声音,是普通人可以听到人演奏的,而做到忘我的人可以融入大自然,听到天籁的声音。所以庄子所说的“如一块旧木,心死”不是一种被动的态度,而是一种精神实践的境界。
02
庄子对人性的洞察。生活多变,喜怒无常。
儒家《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不发,谓之;叫做“和”,情绪是人类的四种基本情绪。在这里,庄子更详细地描述了情感。庄子用12个字形容人的情绪变化,有喜、怒、悲、喜、忧、叹、复、惧、轻狂、放纵、傲慢、故作姿态。
庄子说:“他的睡眠也是灵魂伴侣,他的睡眠也是开放的,是由联系构成的,每天都在与心战斗。囤积者、地窖看守者和密藏者。有点怕怕,大怕怕。”。有人与外界纠缠,有人整天勾心斗角,有人慢吞吞,有人高深莫测,有人谨小慎微。小的害怕紧张,大的害怕没精打采。
这些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反复无常的。但一切都很正常,仿佛音乐是从空的音乐管里发出来的,又仿佛真菌是从地球上蒸腾出来的。意味着人的这些情绪变化和自然的一样正常。“已经差不多了!当你得到这个的时候,你就是被它生下来的!”算了,都是偶然,不用太在意。
03
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和统一的一面;一切都在变化,都在向反面转化。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对事物的相对性有很多解释,如《道德经》第二章:
“世人皆知美是美,恶已是。大家都知道好的就是好的,但是不好。所以美丑、善恶、难度、长短、竞争都是相对的。
庄子在《万物论》中也说“无我,无我也。也在附近,我不知道它做了什么。如果真的有屠杀,但不是它的痈”。意味着没有外界的一切,我无法展现自己的存在;没有我的存在,我无法确定外面的一切。其实两者关系密切,只是不知道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对立状态。似乎有“真正的屠杀”,但没有迹象。这里的“真宰”就是道家思想中的“道”,所谓“道可以道,但很道”。在道家思想中,道以一种不可预知的方式存在,它高于一切,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源,也是万物之法,万物之理。
关于万物的互补性,庄子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他说:
事情不外如此,事情不外如此。你看不见自己,但你了解自己。所以说“他从是而来,是也从他而来。”。他是,方胜也说过。方虽然死了,方却死了;不行就不行;原因是非原因,非原因是。是圣人不是,而据天,也因为是也。也是他也,他也是。他也是对的也是错的,这也是对的也是错的。如果和你有关系,那是什么?如果没有,是吗?他是最好的搭配,被称为道的支点。枢轴从它的环开始,所以是无限的。也是无限的,但也是无限的。所以说“没有比明更好的了”。
这里庄子说,万物形成“彼此”,而“彼此”又是相对的,所以因果是否会互相改变。比如可以用“手指”表示手指是手指,“非手指”表示手指不是手指。也就是说,一个问题可以通过“证明”或“证伪”来证明其存在,这是一种辩证思维。
“枢始于其环,从而无限。也是无限的,但也是无限的。故:莫若夷明。”这句话至关重要,体现了庄子和道家的智慧。
其中《墨若夷明》的“夷”字被视为“吉”。“一”和“几”在古代是互相使用的。“明”字在下面所谓的“不厌其烦使明一”中是“明”的意思,是智慧和认知活动的意思。所以“明明”就是“明明”,意为“止明”、“行明”、“弃明”、“不需要明”。也就是说,“莫若易茗”的意思是,人们应该抛弃普通世俗人利用智力来辨别是非和彼此的认知活动,而应该从所谓的“平常”中知道事物没有明确的是非和彼此。换句话说,是不是世间万物的因果都是千变万化,不可预测的,不要以为自己聪明,从自己的角度和角度去理解。
这是一种对人类“自我中心”观念的抛弃。两千多年前,庄子能够领略到这样的智慧,显然是了不起的。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以自我为中心、过度自信是人性的显著特征,是隐藏在人性底层的基因。我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评价、判断、决策,这也是对人类思维的一大误解。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万物》第一部,我们分享了庄子的人生智慧。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会给大家带来庄子关于万物相对性的辩证思想。请期待。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广播阅读”或与你的朋友分享。谢谢你。
1.《庄子说 《庄子·齐物论》庄子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才是人生大智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庄子说 《庄子·齐物论》庄子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才是人生大智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61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