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阅读

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和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芜湖最鲜明的特色。

一个

万创新城

芜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南部。东临经济发展最强的长江三角洲,西接崛起的中部地区,南接皖南山区,北接江淮平原,浩瀚的长江穿城而过。现辖4县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该市面积6026平方公里,人口388万。芜湖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其经济总量仅次于省会合肥。2017年实现GDP 3065.5亿元,同比增长8.9%,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芜湖自古就有创新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芜湖就开始冶铁铸造。宋代芜湖冶炼处于鼎盛时期,史称“铁到芜湖自炼钢”。北宋时期,芜湖创新性地采用“二元配方”工艺,在国内首次成功烧制出优质青花瓷。

芜湖在明代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宋·的《天工开物》说“织布仍松江,浆染仍芜湖”。明末清初,名匠唐天池创立“芜湖铁画”,被命名为“中国必读之作”,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芜湖是近代四大米市之首。新中国成立后,芜湖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轻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之初,芜湖的“傻子瓜子”三次被邓小平提到,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报春花”。1995年,奇瑞汽车诞生在一片荒芜的沙滩和几个窝棚里,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和乘用车出口企业,中国民族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芜湖被批准系统推进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和改革开放40年40个最成功城市之一。

芜湖市科教资源丰富,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已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开拓先进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其综合创新能力在长三角城市中排名第十。

面积和人口占全省5%左右,创造了占全省1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R&D省级以上机构和专利创造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约占全省的2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排名第九。全市有博士后研究中心30个,科研机构300多个。有10所学院和30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约20万人。

2

高位提升政策领导力

自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见》、《关于推进芜湖市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等科技创新政策。

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芜湖市抓住机遇,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高标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发布了《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并制定了示范区施工图和路线图。

2017年,全市科技创新政策梳理整合,出台《芜湖市支持产业发展政策若干规定》、《关于加快芜湖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芜湖市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构建了“1+5+6”完善的产业支撑政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政策环境。

同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出台了《关于促进芜湖市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和《促进芜湖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等文件。高等学校可以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奖励完成科技成果和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重大公共R&D平台、高水平R&D机构和新R&D机构经批准后可以按照不低于90%的标准实施。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1+5+6”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年5月,芜湖市被省政府表彰为“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实国家科技改革发展重大政策”。

公开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不断深化与大型复合研究所的交流与合作。芜湖已与60多家大型复合研究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建设了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10余所高校先后在芜湖设立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今年6月,我市成为G60科技创新走廊新成员。

全市有650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从2012年的2163亿元和538.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125.2亿元和947.2亿元,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分别从2012年的3961件和675件增加到2017年的18601件和2507件。省内百强发明专利中,我市有25项,奇瑞汽车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我市率先在全省各县、开发区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全覆盖试点。全市共有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奇瑞汽车、清华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成果获得2017年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

科技飘扬腾飞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2017年,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341家,其中国家级39家。全市有12个重点工业技术研究所。创新载体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7个,省级以上孵化器20个。华东光电研究院、Eft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获批在安徽省设立首批技术创新中心,Hart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家机构获批安徽省首批新R&D机构,超过全省三分之一。

芜湖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四大支柱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设备、新型显示及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通用航空空、新材料、节能环保设备、生活健康、轨道交通设备、工业互联网、共享经济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1-8月,机器人和智能设备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3.4%,Efte完成了对意大利CMA等四家公司的并购。现代农业机械工业产值增长7.7%。中联重科与世界顶级人工智能科学家吴恩达及其团队签署合作协议,获批成立“农业部南方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通用航空空产业产值增长12%,被批准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中电首次在钻石飞机上成功飞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外国TC+中国PC”飞机制造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7.3%,奇瑞新能源正式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格,国内首个全铝合金车身“小蚂蚁”高强度铝合金应用比例高达90%。

1.《皖江崛起 芜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奋当皖江崛起排头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皖江崛起 芜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奋当皖江崛起排头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66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