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故事片《1977年高考》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映。影片开头,一群知青在黑土地上辛勤劳作,音乐响起:“蓝天上,白云飘飘,美丽的长江是我的家乡南京这座可爱的古城。”这首《知青恋家歌》成了电影的主题曲。大学礼堂前座,来自南京的老知青任义是《知青之歌》的原作者,这首歌已经传遍了全国。他几乎为这首歌付出了生命。

知青之歌,一首难忘的歌

文本/乔峰

莫斯科电台播放《知青之歌》

1969年7月,江苏滁河泛滥,汇入京浦东铁路。知青去堤防抗洪抗险。有一天,任义回到知青家拿东西,发现一封留在城里的同学郑剑锋的信。原来郑剑锋在调试晶体管收音机的时候,听到莫斯科电台播放的一首熟悉的曲子,很惊讶。他立即告诉任义,莫斯科电台播出了你的《知青之歌》。频率和时间是多少?仔细听。估计要出事了。

任义一个人在知青家里,偷偷把电台短波拨到莫斯科电台的频率。果然,莫斯科电台悠扬的音乐响起,《南京知青之歌》换成了《中国知识青年之歌》,形式是小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

蓝天上白云飞舞,美丽的长江是我的家乡南京可爱的古城。啊!长虹般的大桥直插云霄,穿越长江。雄浑的钟山栖息在我的家乡。永别了妈妈,永别了家乡,已经载入青史的黄金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任义听到“敌台”放自己的歌,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任一学生时代在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唱歌,练二胡吉他。原本是66班的高三学生,有两个高考志愿,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和北京大学考古系。但是文革后高考取消,任易的大学梦破灭了。

少年仁义

1968年12月,他和南京五中的同学下乡定居江浦县。他自嘲了一下,先去学了地球系。有一天插队的同伴说:“工人有歌《我们工人有力量》,农民有歌《社员是太阳的花》。为什么我们青年知识分子不能有自己的歌?任义,回去写吧!”

草堂昏暗的油灯下,任易触动了心弦,想起了一首抒情歌曲的旋律。1964年,南京五中高士农到新疆丰寿农场,带回一首《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蓝天上,白云飘飘,塔里木河美丽的河岸,是辽阔的国营农场,是我的第二故乡。啊!清澈的河水反射出灿烂的光芒,绿色的林带环绕着我的家乡。”在此曲子的基础上,任毅又修改加工了一首《我的故乡》,副标题为《南京知识青年之歌》,署名南京五中集体作词,并写出了演唱要求:“深沉、缓慢、怀念故乡。”

青年任义

麦收时节,皎洁的月光下,任一弹着吉他的《我的故乡》,知青和高高的麦堆一起哼唱着《我的故乡》。大家找到了宣泄的渠道,纷纷抄袭歌曲,《南京知青之歌》流传开来。但是,这首歌是如何在国外传播并出现在《敌台》中的呢?事情越来越大。

深度,怎么会深?

当时知青生活艰苦,普遍产生离别之情。最初根据地下歌曲《七十五天》,有人改编了《知青在某处的歌》。《南京知青歌》流传后,取代各地的思乡歌,成为中国最流行的知青歌。

从上海到黑龙江的火车上,有人唱了《知青之歌》。经过一个省后,他们唱出了该省的地理特征,那里的山水桥梁,并重新写了歌词,《知青之歌》的歌词有不同的版本。

宋与南京知青歌词

各地知青改歌词,用家乡的河流代替长江。比如重庆版《知青之歌》:“白鸽在蓝天飞翔。金色的嘉陵江是我可爱的重庆山城,我的故乡。”知青俏皮地把“白云”改成了“白鸽”。

大江南北的知青能唱出知青之歌,真是奇迹。怎么传播的?就是口碑。

从南京回江浦的船上,任义听到几个知青在唱这首歌。“原来我的歌词是‘生命的脚步在遥远的异乡’。因为我们是小知识分子,革命的步伐不会那么踏实,步伐永远是深而浅的。我用的是‘深度’的歌词。然而,他们改成了“生活的脚步深深地陷入了一片遥远的异乡”。人家‘深浸’,那你不反动了?”

任毅对歌手说:“我是五中的学生。我认识任一。他的歌好像不深,但是很深。”船上的知青说:“有多深?”

莫斯科电台播出这首歌后,感到“深深沉浸”在危险中的任义独自前往南京瓦瓦桥看守所自首:“我是来吃大锅饭的。”所谓吃大锅饭就是坐牢。听了任义的话,一个老警察沉默了很久才说:“回家吧,大锅米饭没那么好吃。你写了一首歌,你怕什么?”老警察把任义送到白下路站,叫他不要胡思乱想。

但是,亲密的同学都很担心任易。甚至有人劝任义跑路,躲在内蒙古草原一段时间。

许将军下令把人关在枪下

1970年春节前夕,大批知青回到上海探亲。从普陀区归来的知青们在里弄和学校演唱了《知青之歌》:“蓝天上白云飞扬,美丽的黄浦江是可爱的上海程响,我的家乡。”

有政治嗅觉灵敏的人向普陀区革委会举报此事,说回来的知青在唱这首歌,上海革委会向北京举报“阶级斗争新动向”。

张春桥、姚对这首歌特别批示:“要密切注意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摸清作者情况,批判黑歌”。

1970年2月,上海、南京组成专案组,到任义的母校南京五中、江浦县下乡调研。

元宵节晚上,任义住的农家院外出现了几个强光手电筒。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破门而入,铐子在手中嘎嘎作响。那天晚上很奇怪,狗没叫,农民没敢开门,看着知青任义被人从门里带走。任义又去了南京瓦瓦桥,逮捕令日期是2月19日。

南京街头批判专栏,推出了《知青之歌》。《知青之歌》一共240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牵强附会。描写家乡美景的歌,是煽动青年知识分子不要下乡;“永别了妈妈,永别了家乡”是雀的鸣叫和哀鸣;“黄金学生时代”就是抱怨教育路线陈旧;《未来之路》传播悲观情绪;“随日随月归”渲染农村劳动艰苦;“重修大地”诋毁贫农再教育;“期待明天”是一种恢复资本主义的尝试。《知青之歌》其实是“讲皇帝、修、反想说什么,唱皇帝、修、反想唱的声音”。

《知青之歌》的歌词铺天盖地,油印、凸版、手抄本、复写纸,应有尽有。专案组还追查到了《知青之歌》,其他人继续着。

抽调了几名教授级的音乐专家对任艺进行审问,试图从艺术的角度分析《知青之歌》的风格。结论出来了:“你的歌属于一首又黑又脏又黄的城市小调,好像有点颓废的声音。”

当时知识青年中流行一些地下歌曲。比如“我习惯了听大海在那里歌唱,我习惯了闻豆蔻的香味。”“看着秋冬又来了,雪花飞舞;美丽的青春会被埋葬,谁会可怜我。“相比这些歌,任颐觉得他的《知青之歌》很健康,很阳光。任义说:“不知道什么叫颓废。”

一个教授突然摘下眼镜站起来说:“小家伙,你怎么会想到这么做?这些天我们躲不掉。你还是犯了这个错误。照顾好自己。”

1970年5月24日,任毅被当时的南京军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经南京革命委员会批准。那一年,任毅22岁。最后一道程序还是要报江苏省军委审批。

许将军的秘书之一将军晚年写了一本书,名叫《许》。书中有一段话,说南京的一个知青,因为写了一首歌,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徐司令员仔细看了案卷,说:“一个知青才二十岁。没有犯罪记录,怎么能说杀就杀呢?”当即指示:“此人年轻,个人历史简单,天真无邪。没有死刑。”大笔一挥,让一个人躲在枪口下。

最后,建邺区军委以目前的反革命罪判处任义十年徒刑。有人居然做了个计算:“任一,你真委屈。你付了多少?”你写了240个字,为了一个字要坐牢14天。

在雪夜唱《知青之歌》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纷飞,溧阳监狱的一名警卫兵晚上突然敲监狱,让牢房里的任义唱《知青之歌》。第一次在监狱里,任义从头到尾给士兵们唱歌。战士们听着眼泪流了下来:“我也是知青。”

过了一会儿,那个士兵又来了,手里拿着一包馒头和一瓶酒,塞进监狱,转身走了。任义在雪地里看到一个长长的影子,像刺刀一样直刺向他的心,百感交集。牢房里有成了犯人的知青,窗外有看守犯人的士兵,曾经有过同样的身份。

知青海报

1978年,任义决定上诉并撤销案件。监狱里的教官说:“你这样做,后果自负。但你要写定罪书,我给你放几天假,你就别出去打工了。”那段时间,任义在监狱里比较散漫,早上可以出监狱,晚上可以回来,没有人照顾。在监狱里呆久了,监狱以为任义没有逃跑的本事。就算逃了,也没本事活。另外,他做得很好。

任毅是66班的高三学生。帮助管教干部的孩子复习功课是很好的。这些孩子的成绩进步很快。问问是谁教的?任义教的。纪检干部不好意思说你要多教我孩子,于是又用另一句话对任义说:“你不用晚上六点回来,反正可以回来睡觉。”

这样,任毅写了空多本翻案书,通过管教干部子女的渠道发出,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最高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也要送到音乐人协会、作家协会等学术单位进行论证。

任毅的母亲是教师,被调到江苏省泗洪县。当地知青知道她是任义的母亲。早上上班的时候,她在房子周围唱着《知青之歌》,吓得她妈开门。任义的母亲收到任义的投诉信后说:“任义要翻案,写申诉。我是个老女人,一晚上最多只能写几个。”周围的知青说:“任易是为我们坐牢的,没人写,我们都帮你写。”

公社书记丢了一把棉花吉他

至此,是时候拨乱反正了。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知道此案,并发出指示:“迅速查明此人,为他平反并释放他。”然后,以此案为典型的“四人帮”迫害案例:一个青年学生刚刚写了一首《知青之歌》,遭到野蛮攻击。

1979年1月4日,南京建邺区法院判处任义“无罪释放”。至此,任义距离服刑还有45天,也就是9年。

任义出狱后回到农村永宁公社,踢开永宁公社书记的门。“我是任毅,原来是红旗八队的。你为我的吉他付钱。”秘书感到不解:“放心吧,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九年过去了,公社书记换了好几次。现任秘书决定丢一把吉他,问是什么牌子。任义曰:“棉花树。那年我买了三十多块。”公社书记说:“现在不是这个价,我给你80块钱。你看够了吗?”

任义道:“够了。我来不是为了八十美元,我来是为了呼吸。有些东西不是金钱可以补偿的。”回到南京后,纺织公司的天鹅绒厂热情接待了任毅,并安排他到总务处工作。南京五中的老同学来求婚。求婚的是女孩的哥哥和知青,他们对任易印象很好。因此,这扇门彼此更加靠近。

现在,任易退休在家,过得很幸福。

这是《朝文》第1067期。请点击右下角的“写评论”来表达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提交邮箱。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其是思想观点,干货无病;当下的文化热现象,流行影视剧评论,流行舞台表演评论,流行小说评论,特别喜欢针对热点,切入短板,把握创作倾向的走向;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自己外观的第一期,优秀的也可以入选新推出的上海观察“超华石闻”专栏或解放日报“超华”页面。请务必注明地址、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

《超华石闻》可以查询为《解放日报》“超华”撰稿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著名媒体作者的代表作,猜猜他们是谁,并在首页对话框中回复你想要的名字。如果我们已经建了这个作者的目录,你可以等着把这个作者写的文章发到这个补充或者微信上。也可以回到上一页,看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看看最近的大作。

1.《南京知青之歌吉他谱 因为写《知青之歌》,他的青春成了一支悲喜自知的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南京知青之歌吉他谱 因为写《知青之歌》,他的青春成了一支悲喜自知的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97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