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从夏朝大禹王开启家天下开始,就已经实行了这一个家族之中传承国家的这种历史传统,由着这些一个家族开创的朝代时间有长有短。晋朝是中国历史之中一个存在感十分低下的王朝,如果说要把这个王朝去掉的话,对于中国历史的整体影响也是利大于弊的,毕竟是他开启了中国南北朝的一个乱世时期,也是他终结了汉朝后期三国的分裂。自身不够强大完全靠着巧取豪夺得到天下,这样的王朝大部分都是来闹笑话的。

如同笑话一般的西晋王朝

晋朝在在中国历史之中的地位真的不是很高,有的时候要不是因为三国的存在很有可能会使得很多人都忽略掉这个王朝。而晋朝的建立也不是被人们所熟知。这个朝代的建立说起来是有一点卑鄙的,其实晋朝并不是真正的统一的了三国,真正的中国历史是魏国统一了三国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但魏国统一三国的果实到最后却是被司马懿的子孙窃据了。

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盗窃在普通人看来是一切十分可耻的事情,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身份和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的话那在人们心中最后的影响力又不一样,像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臣子以下犯上的例子。

如同齐国的田氏代齐,如同晋国的三家分晋,他们都是这样,但最后却没有一个人骂他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窃国之后使得这个国家更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很少有人去骂他们,之所以还存在一些骂声完全一些读书人和儒家子弟做的书籍记载导致。

如果基于这个原理去研究这些窃国问题的话,那晋朝从魏国手中盗窃整个国家乃至于整个天下不应该受到指责和辱骂才对。为何晋朝在人们心目之中完全就是一个无明君,无名臣,无名事的三无朝代呢?原因就是因为晋朝的出现完全就是一个历史的退后,晋朝并没有给中国留下什么有用的事情,像晋朝的皇帝一个个都昏庸无比,距离汉朝仅仅不到百年的他们弄到中原到保不住,这样的朝代也算的上是一个合格的大一统王朝吗?

答案显然不是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朝代出现代替了原来的魏国使得中国历史出现了一个曲折,晋朝的统一只是 一个简单的窃取成果和改变名称,北方百姓的生活比以前更差,后面北方的匈奴,鲜卑以及乌桓这些部落随意的冲进中原其实都跟晋朝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骂名其实是不下于给中国造成百年屈辱历史的清朝的。

所以晋朝的历史才会出现那么多的笑话,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之中,一个朝代的前期至少也是一个太平盛世吧!这样也才算得上是符合了好的开头加上烂的结尾这样的结局,但晋朝却不同,他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烂,堂堂皇帝之子却连生育的道理都不懂,最后还要派遣妃子去言传身教。

没有名君的无能晋朝

细数整个晋朝的历史之中或许也只有晋武帝司马炎才算的上是半个明君吧!这里为什么会说是半个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他做皇帝岛期间根本就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他不能做明君做到善始善终,所以只说他说半个明君。

司马炎前期的时候还是比较像曹操到,使用了强硬的手段从曹魏手中和平夺取了整个国家,从一个官宦家族的子弟最后做到了魏国的大司马大将军,从一个国家的大将军最后效仿曹操成为了丞相和掌握实权的皇帝。这就是晋朝的开国皇帝,至于说他的一半明君还是要从他的执政历史开始说起,这样才显得更加完整清晰。

晋武帝司马炎从他死后的称号武帝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说一个以军事武力著称的皇帝,在他前半生的时候,他也算得上是励精图治,从魏国手中和平得到了整个九州,然后志得意满,把自己想象成为了汉高祖一样的英雄认为,因为魏国与晋朝之间的关系与历史之中的秦汉到真的是挺相似的。

晋武帝看见魏国朝廷灭亡的时候亲戚子弟没有一个能够帮得上忙的,所以他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在九州各个地方实行统治,这一点跟刘邦看见秦始皇死后天下被夺取子孙后代无一人能插手那种凄惨境界然后恢复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很相似。但晋武帝司马炎到了后期就不行了,他认为天下只要重新归于一统就行,

从此之后他也快成为一个撒手掌柜了,没日没夜的沉迷到宫廷每人酒色之中,最后使得晋朝刚刚建立还没有经历一个从太平盛世到平世再到乱世,最后到末世的时代就已经灭亡了,这就晋朝,一个可悲的王朝,但这还不是他最为可悲的地方,最为可悲的地方在于西晋历史之中几乎都是一些无能且弱智的皇帝。

司马衷的痴呆故事

在今天中国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笑话,那就是古代封建王朝有一次发生了大饥荒,臣子向皇帝报告请示这件事情,皇帝问既然饥荒是什么,臣子回答说饥荒就是百姓因为吃不上饭饿死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皇帝最后却回答了一句:何不食肉糜。他的意思是老百姓既然没有饭吃,为啥不去喝肉粥呢?

手下大臣单场就奔溃了,他本来就不指望自己能够碰到史书之中那种如同尧舜禹一般都旷古明君,但也不能让自己遇到一个智商有问题的皇帝吧!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很简单,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西晋,而主人翁正是今天要说的连生育都不懂的司马衷。

司马炎在传位给司马衷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发现这个孩子似乎有痴呆的问题,但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关系,这个时候是司马衷其实已经是司马炎的第一长子,原因就是因为司马炎的第一个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所以暗中顺序这样顺接下来就使得司马衷成为了司马炎的嫡长子。这些其实都还只是一个比较次要的问题,人是傻了一点,但他不会去做坏事。

司马炎不要求自己的儿子司马衷将来一定要超过他什么的,只是希望他不要去做坏事,只是希望晋朝不要在他的手上灭亡就行,再加上晋朝这个国家开国本来就是从魏国手中篡位的,所以他们为了杜绝世人学他们这种行为,便在国家道德要求之中将孝顺放到了第一个位置,既然朝廷都这样说了,那上上下下都要这样子去执行,所以我们会在李密的《陈情表》之中看到他用侍奉母亲为名巧妙的拒绝了晋朝官方的征召,保全了自己的名声。

司马炎这个人最为在意的就是自己子女的孝道,后面的司马衷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就是跟他孝顺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司马炎不是担心他不够孝顺,而是担心他不懂生育的事情,使得晋朝皇族最后断了香火,所以派遣了一位妃子去教导他,那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司马炎最后考虑再三决定派遣自己后宫之中的谢才人去教导这件事情。她来到司马衷身边之后先是说明了这是当今天子的圣旨,这样的话就会让一心孝顺的司马衷不会产生抵触心理,然后再去热心的教导他怎么才能生出孩子,这样的话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一些身体上的接触,但后面的事情是很多人包括司马炎都没有想到的,本来负责教导的谢才人居然有了身孕。

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是比较蹊跷的,在哪个无法验证亲子关系的年代,这个孩子也不知道是司马衷的后代还是别人的后代,这些事情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我们只知道的是司马炎对于这件事情十分高兴,认为自己的江山传承有望,颇有点“传圣孙”的感觉,但谁知道正是因为这个圣孙身份的不正确最后使得西晋皇位传承出现了巨大的问题,直接的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使得晋朝在第三代的时候就走向了灭亡,那个时候距离东汉结束还不足百年!

1.《假如我是狐城_帝王怀疑儿子不懂生孩子,于是派妃子言传身教,还真怀上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假如我是狐城_帝王怀疑儿子不懂生孩子,于是派妃子言传身教,还真怀上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