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古代中国有许多名人,他们之所以成名千古名人,与他们有一位贤良的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我选择古代几位名人的母亲,做一简单介绍,希望做母亲的以此为榜样,也希望每一个孩子,能从中明白为人处世的真正哲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国有四大贤母之说,指的是孟子母亲、陶侃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和岳飞的母亲。其实,孔子的母亲——颜徵在的故事一点也不逊于这四个母亲,一代圣人的出现,与颜徵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古代贤母的名单中,完全应该有颜徵在的名字。
一、孔子的母亲颜徵在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孔子的出生地在尼丘山位于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东临沂河。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的外公是饱学之士,因此教给了女儿许多知识。 外公去世后,孔子的母亲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搬运到自己家里,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进行蒙童教学, 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孔母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子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子,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湛氏教子的故事,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教子珍惜时间。陶侃小时候,经常 蹲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母亲觉得这样浪费时间非常可惜,就借织布机上飞快地来回穿梭的梭子为比喻,让儿子明白了日月如梭的道理,从此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他发奋苦读,结果不负母望,一举成才。陶侃为官以后,也常告诫部下:“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禹寸陶分”的典故。 二是截发筵宾。湛氏拉扯着小陶侃,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有一天,陶侃的好友范逵等数人途经新淦,见冰雪封道,且又天色将晚,特来陶侃家借宿。可是家中“室如悬磐”,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陶侃一时手足无措,过意不去;范逵也显得尴尬。湛氏见状,连忙上前热情招呼客人,同时要侃儿和客人聊聊天,叙叙旧。然后,她便转过身去安排食宿问题。家中早已无钱买米,怎么办呢?湛氏习惯地用手捋了一下鬓角,顿时想出了办法。她趁客人们闲坐寒喧之际,毫不犹豫地拿出剪刀,“咔嚓”一声将青丝剪下,编成假发,旋即出门卖与邻人,换回了米油酒菜,招待了客人,因此陶侃为官以后,始终保持着”恭而好礼”、“引接疏远,门无停客”的待人作风。 三是 送子“三土”。陶侃在踏上仕途赴任之际,湛氏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为娘苦了一世,总算看到你有了出头之日;现在我送你三件土物,你到任后打开看看。 陶侃来到官府上,打开包袱一看,只见里面包着一坯土块,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土布。他先是一怔,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原来一坯土块是教儿永记家乡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儿莫贪图荣华富贵,要保持自家本色;这一块白色土布,更是教儿为官要尽心恤民,廉洁自奉,清清白白,永不忘本。 四是封坛退鲊。陶侃在海阳做县吏的时候,恰好监管渔业。孝顺的陶侃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心中总觉歉然不安。有一次,趁下属出差顺路之便,嘱托带了一坛鱼鲊(腌鱼)送交母亲。谁知湛氏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晋书》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传》) 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决心遵循母亲的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宫。
四、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十分贫寒,连欧阳修学习用的纸和笔都买不起,但她没有气馁,想法设法让儿子学习,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典故。
五、岳飞的母亲姚氏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常说“母仪天下”,意思是母亲们的风范,可以教化天下所有的人,从以上几位古代贤母的身上,我们应该明白怎么样用一生的时间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

1.《孟母不欺子 古代贤母的故事 张兴贵整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孟母不欺子 古代贤母的故事 张兴贵整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1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