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丰台 抢孩子 警察 商场 处理过轻 认错人 不予立案

简介:2018年10月2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张某某独自带11月大的婴儿逛商场,遇三名女子抢夺孩子,后被商场工作人员制止。事件经警方查证为抢人者将孩子误认作朋友孙子,故警方宣布不予立案,并对组织参与抢夺的4名人员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处以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事主丈夫发博曝光此事,引舆论关注,网民纷纷表示该事件警方处理过轻。警方随后响应事主丈夫的申请,开展复核工作,于10月6日再次发布案件调查报告,确认前期调查结论无误,抢孩子的原因确为“认错人”。当日,舆情量达到顶峰。

1.事件全梳理

1.1 事件回顾:关键节点左右网民情绪

从网民情绪图可看出正面情绪偏少,仅在10月6日出现大幅上升;中立情绪同样于10月6日前后出现小幅波动;负面情绪则上下起伏较多次,网民情绪摆动严重,且10月4日事件揭露之后负面情绪便一直高于正面及中立。其转变时间正暗合事件的各个节点,从中可以窥探出各方应对方式对事件的影响。

“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始于10月4日,网民对事件的情绪最初便为负面主导,既有初始信息过于煽动——“光天化日抢小孩儿”的缘故,也有民众对社会生存环境漏洞百出的担忧。

10月5日,@平安北京发微博表示警方接受复核,网民情绪也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而逐渐积累,负面情绪高涨。此段时间内,谣言四起,针对警方现行处置过轻的言论盛行。不少网民指责警察群体,讽刺国家法制。

10月6日,@平安北京再发微博公布复核结果,确认事件起因为认错孩子,维持前期结论不变。对此,网民情绪再起波澜,纷纷指责“‘抢错孩子’不能作无罪推定”,5天的行政处罚太过轻微,不足以起到警戒犯罪分子的作用,对日后类似案情的判断也会起到不公正的示范效果。

1.2 舆情走势:舆情量涨跌迅速

“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自网络曝光后便迅速传播、升温,相关舆情量在10月6日达到顶峰。“抢人”事件被曝光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升温,一方面是由于事发地是首都,此类事件过于敏感,危及大众公共安全;另一方面是由于公众未能及时了解事件真相,初期的“光天化日抢孩子”之说太过惊骇。直到10月6日,北京警方公布权威调查结果,公众对事件才有较明晰的认识,舆情才慢慢回落直至平息。可见对于此类事件,政府部门首先应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声音,掌握舆论主动权,同时加强信息公开,满足公众迫切的知情需求,才能有效避免负面舆情的产生与传播。

2.舆情大观察

2.1 传播平台:微博平台影响最大

由上图可知,全网有关“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的信息中,平台传播量排行前三的依次是微博、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

微博作为用户量较大、信息传播快的平台,对该事件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比为94.48%。@红星新闻发布的“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事发商场:会给阻止小孩被抱走的门店导购嘉奖”的信息被广泛评论转发,促进了信息传播。@平安北京发布的“关于大红门某商场内孩子被抢一案调查的情况通报”的权威信息披露了事件原委,让社会公众了解了事件真相。@头条新闻发布的“北京‘抢孩子老太’家属:她以为那是朋友从小被抱走的孙子”等信息解读了事件的发生原因与细节,引起了网民广泛讨论。

新闻客户端对“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的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比为2.04%。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不断拓展了移动终端市场,其中以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最为显著,其作为一种新媒体传播形态,为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快捷又便利的优势使其拥有了大批固定用户群体。在“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中,“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第一时间对相关报道进行了转发,加快了事件的整体传播速度。

微信公众号的占比为1.23%,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的信息报道,以及自媒体生产的各种解读文章有助于民众对事件的理性思考。借助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其强大的传播能力也让事件传播范围变得更广。

2.2 媒体报道:还原真相,理性思考,多面剖析

有关“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的媒体报道中,媒体承担了“理性人”的社会角色,通过向公众传达事件原委、警方通报来正确引导公众了解事件本身。另外,媒体的理性思考也为公众提供了关于法律与情理的辨证观点。

34%的媒体报道为详细还原事件原委。“人民网”“环球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详细报道了事件发生原因与经过,表明这是一起过错方认错人导致的抢人事件。此类报道使公众迫切的知情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占比最高。

22%的媒体报道聚焦北京警方通报。抢人事件持续发酵,警方权威性的信息公布有助于消除谣言,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央广网”报道北京警方对事件经过的还原,并表明警方对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施行零容忍的决心,全力保护孩子安全、维护家长权益,消除公众的安全疑虑。

18%的媒体报道讨论“法理之争”。事件发生后,有观点认为老人抢“孙子”系误会,不构成拐卖儿童罪,也有部分舆论认为这是一起拐卖儿童未遂的案件,公安机关对嫌疑人处理过轻;《新京报》评论认为看清抢孩子案法理事实,民众不应为情绪左右,从北京警方回应的内容看,契合逻辑、符合法律,基于警方所认定的违法事实,也就是“误认”“抢夺孩子”,并不具备拐卖妇女儿童罪主观要件,最终结果不应该在不理性的舆论中升格为刑事处罚,违反罪刑相一致的刑罚原则。

11%的媒体报道关注涉案人员家庭背景,以让公众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千龙网”报道称过错一方的李某及老伴因儿子与媳妇不和,沙某某等同情李某的遭遇,表示愿意为李某找儿媳要回孩子。

9%的媒体报道科普防拐知识。《健康时报》报道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提出“防拐10招”,如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注意孩子是否在身旁或在视线范围内、出去时给孩子穿一件鲜艳的衣服、不要让陌生人照看孩子等。

6%的其他媒体报道主要为“为施以援手的商场员工点赞”“认为警方应该及时公布公共事件案情”“呼吁政府加大对人贩子的打击力度”等内容。

2.3 网民言论:寻求真相,捍卫公平,反对“删帖”

近期“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引发舆论关注,网民积极参与讨论。官方对事件的处理及回应受舆论关注,不少网民认为警方处理过轻,要求复核。事件演变至今,事发过程也慢慢的变得清晰,社会再次出演一出普法栏目剧,人们对于拐卖儿童、家庭纠纷等概念的认识也随之提升。

传播事件相关信息的网民言论占比为27%。该事件在网络上传播缘起于涉事人张某某丈夫于微博发帖指出自家孩子被抢,涉案人仅被拘留5天。后该博文经大量转发引起舆论关注,各大媒体号也相继发文传播事件。另外,警方关于该事件的通报也得到大量网民的转发、跟评。

质疑警方处理过轻的网民言论占比为20%。该事件过程曲折,对受害家庭影响较大,涉及婴儿又触及公众同理心,许多网民无法接受对涉案人员处以拘留5天的决定,案件性质认定上也有较多人认为是“拐卖儿童”,因此对警方处理过轻的质疑声不断。微博博主@七百里加急递煎饼发文结合此前较热的社会舆情事件,如“广西北流公交车事件”“强奸罪双方‘冰释前嫌’”“火车男子猥亵女童仅道歉”等,借此表达对此类事件处置结果的不满。该博文获得大量网民转发,引网民讨论量刑标准及对警方处理过轻的指责。

督促警方复核的网民言论占比为15%。该事件案情复杂,初期处置结果被公众质疑,故令不少网民对于事件真相缺乏判断,难以在偏向鲜明的各类言论中找到最为客观公正的说辞。众多网民提出让警方复核,严查事件真相,若真的是“拐卖儿童”必须重判,以正视听;若确为“认错人”,也不应让舆论干扰司法公正。资深媒体人、微博大V@王志安便发文指出“希望警察好好查查,在首都北京发生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让受害者寒心,也会让众多家长胆寒。”

关注涉事相关人员采访的网民言论占比为15%。该事件在网络上爆发时,网民对事件的认识仅来自于被抢孩子的父亲所发微博,其博文难免失于主观,因此也有众多媒体号采访涉事相关人员以获取第三方视角,助网民更加清晰的认识事件。如@头条新闻发博引采访抢孩子涉案人员之一高某某丈夫所言,“她以为那是朋友从小被抱走的孙子”,该条博文影响较大,转评赞均超2万,网民热议高某某丈夫对于事件“认错人”的回应。

指责“删帖”行为的网民言论占比为13%。该事件为被抢孩子父亲于微博曝出,其博文引起大量网民关注,后博文被删除。该行为引起较多网民反对,并对被抢孩子父亲表示同情,许多网民自发发博传播该事件,声援被抢孩子父亲。

讨论家庭矛盾的网民言论占比为5%。对待该事件网民呈现出多角度分析的情况,有部分网民直击事件源头,讨论家庭矛盾引发抢孩子,指责李老太之子在家庭关系中的责任欠缺。该部分言论以大V@湖边看鸳鸯为例,其所发博文表示出了对李老太儿媳的同情,对想要蛮横抢夺孙子的李老太表示谴责。

另外,其他言论占比为5%。此部分网民讨论方向多样,但影响相对较小。如部分网民对被抢孩子父亲敢于站出来质疑警方处理结果的行为表示赞扬,呼吁更多人依法维护自身利益,敢于向公权力发出质疑,以营造更加平等、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3.焦点深透视

“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引起公众关注,各方处事应对各有特点,体现了各自的立场,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警方处置遭民众质疑,响应复核应对较快

该事件经由被抢孩子父亲发布微博,继而得到广泛传播,民众开始了解事件,并对拘留5天的处置发表意见。以被抢孩子父亲为首的一众网民对事件处理结果表示不满,认定李某及另外三名涉嫌抢孩子的妇女具备“拐卖儿童未遂”的嫌疑,要求警方加大处罚力度。但从警方执法的角度来讲,在经过了多方调查之后,丰台分局依据调查情况作出不予立案决定,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对李某、沙某某、运某某、高某某等4人作出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决定。该决定在当时的调查证据下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理应得到尊重,但被抢孩子父亲提起复核申请也同样有法可依,双方均属于行使法律赋予的各自权力。只要案情处置符合法律规范,相关信息及时传达至公众面前,相信大多数网民能够认可最终结果。在网民纷纷指责处罚力度过轻、督促警方复核之后,警方及时应对,展开复核,该举措很好的缓解了舆论对公权力的指责。但是,作为执法机关也应当维护司法的公正,不可过多受到舆论的影响,当尊重事实,遵守法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也并非严厉,不是对弱者逞凶,而是严格,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维护全体公民的合法利益。

法盲老人致使家庭矛盾延伸到公众区域,伤人伤己

该事件由现已披露出的信息来看,乃李某家庭不合,孙子被儿媳带离,老人自孩子出生便未见小孩儿,遂伙同几位好友欲一起抢回孙子。但在盯梢过程中误把与儿媳住同一小区的张某某当作儿媳,遂尾随至商场,又因李某途中摔倒,李某几位好友又不认识李某儿媳,导致最后发生误抢小孩事件。李某本人首先错在把抢夺孙子当作家庭内部事宜处理,其次当众抢夺小孩并且弄错对象更是错上加错。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的抚养权属于其父母,纵然李某以奶奶的名义也不能实施抢夺的行为,可见法律普及程度不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最后,李某等人抢错孩子给对方家庭造成恶劣影响,自己也因此被行政拘留。另外,事件至今尚无李某及其家人出面向受害家庭道歉,则更加让人对作案人的毫无悔意感到心寒。

网民质疑公权力,对社会环境产生恐慌

网民在事件揭露伊始,便对事件处置结果表现出不满意的态度,即使官方通报已出,仍然挡不住网民对通报的质疑。一方面显示出普通网民容易被片面化的信息左右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执法机关公信力的降低,网民对于官方的通报持有较多质疑。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自身形象建设,注意观察民情,提高执法透明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的不法分子,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定团结。另外,网民自身在面对社会热点舆情事件时应尽量保持理性,了解事件全貌后再做判断未尝不可。保有独立的个性、观点,勿轻易被意见领袖影响,这样或许会少一些不必要的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

1.《丰台事件 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 舆情分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丰台事件 北京丰台抢孩子事件 舆情分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