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供职北京租住东交民巷,国庆期间看望女儿逗留于此,有机会亲临这一著名街区。漫步街巷,绿树掩映下的街道两旁,一幢幢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仿佛在述说着这里的百年沧桑。这里,曾是元、明时期调用江南米粮漕运进京的江米巷,也是明、清时坐拥五府六部的治国重地,更是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伤痛之地。回望历史,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据此四国公使入驻东江米巷。此后一直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前,先后有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多国公使馆驻此。1900年8月,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第二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广场东侧路,南抵城墙,北至东长安街路南的大片土地,无论是民居、衙署还是祠宇,均被划为外国使馆界,并由各国驻兵保护。各使馆区中国人一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和随便进入。东江米巷被强行改为“使馆街”,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上正式更名改为东交民巷(据说与东江米巷谐音)。从此,外国人在中国的皇城根下肆意横行。各使馆自置军队,设置界墙炮位,开设银行,东交民巷区域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和外国人特别居留地,变成了“国中之国”。中国主权丧失殆尽,奇耻大辱,前所未有,义愤填膺。

以下是当时的东交民巷使馆区示意图(取自网络)和保存至今的部分国家的使馆、银行、教堂等建筑。

东交民巷15号,法国使馆旧址。咸丰十一年设立,《辛丑条约》签订后扩建、重修。大门用砖作出壁柱和拱券,外形颇似巴黎凯旋门。柬埔寨王国太皇西哈努克在北京生活期间,据说一直居住在此。

东交民巷19号,法国邮政局旧址。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

圣米厄尔天主堂,位于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大街交叉路口东北处,它供奉的是天神米厄尔,所以称为圣米厄尔教堂。该教堂始建于1901年,落成于1904年,属哥特式建筑风格,创建者是法国传教士高司铎,是外国人在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堂,也是北京城规模最小的天主教堂。

按照《辛丑条约》所划定的使馆区,还包括现在的正义路和台基厂大街一带。当年的日本使馆、日本正金银行、六国饭店就在正义路上。建国后,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戍区司令部等国家重要部门在此办公。如今的正义路绿意盎然、环境优美,路的中央建有一座闹中取静的带状公园,不时有人在此休闲健身。

正义路2号,原日本使馆,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此办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0年)前,位于江米巷路北,《辛丑条约》签订后,借口原址狭小,不敷使用,趁机迫使清政府将西面的詹事府、肃王府及部分民宅划为新使馆用地。门楼为二层,立面由三部分组成。建筑风貌综合了西方古典主义、巴洛克和中世纪多重元素,呈现日本近代仿欧式风格。

正义路4号,原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设在北京的支行。《辛丑条约》签订后,日本新建日本驻华使馆扩大地盘,并且利用使馆南侧的这块土地兴建了横滨正金银行北京支行大楼。大楼外部造型为19世纪欧洲流行的古典折衷主义风格,并具有荷兰古典主义风格。荷兰的红砖清水墙装饰以白石材的建筑做法在日本近代建筑中流行。现为中国法院博物馆。

英国使馆旧址,位于正义路西、东交民巷北。1861年由淳亲王府改建而成,但原王府内建筑多有保存,是东交民巷地区几座王府中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王府。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英国使馆在原址基础上大加扩展,将其北面的翰林院、西北面的銮驾库、西面的兵部衙署及工部衙署、西南面的蒙古内馆(又称鞑子馆)及鸿胪寺衙署的北半部等都囊括在内,占地比原址扩大两倍多。现为公安部办公场所。

六国饭店旧址,现为华风宾馆,位于正义路与前门东大街东南角。1905年,英国人牵头募资,吸纳了英、法、美、德、日、俄六大强国资本,将欧洲国际卧铺车公司建造的饭店推倒重建,得名“六国饭店”。东北易帜谈判、北京和平解放谈判均在此进行。1988年因施工火灾,六国饭店烧毁。后在原址重建为华风宾馆。

  民国时期明信片上的六国饭店,可以看到左侧正金银行。(取自网络)

台基厂大街与东交民巷相交,是当时使馆区最主要的南北干道。大街东侧有台基厂头条、二条、三条。有意大利使馆、奥地利使馆、比利时使馆、广法国兵营、万国俱乐部等旧址。

意大利使馆旧址,位于台基厂大街1号。最初于同治八年(1869年)设在东交民巷东口路北。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意大利趁机扩大用地另建使馆,占据了堂子全部及总税务司以北、肃王府之一部份及其东部之民宅,即现在的位置。现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地址。

奥匈帝国公使馆旧址,位于台基厂头条3号。原为裕亲王府旧址,清同治十年(1871年)王府被拆改建奥匈帝国公使馆。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辛丑条约》签订后,曾扩建、重修。1917年一战中,划归匈牙利,实为白俄将军霍尔瓦特公寓。1940年德国大使馆迁此,1945年被美国人没收,1949年化为国有。现仅存大门与主楼。

万国俱乐部旧址,位于台基厂大街8号。1912年建成,是专为东交民巷使馆区洋人们休息、娱乐、社交的场所。俱乐部原在法国使馆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台基厂头条与二条胡同之间的西部重建。

法国兵营旧址,位于台基厂三条3号。《辛丑条约》签订后,法国除了扩大驻华使馆的用地之外,还在台基厂三条路北的民宅废址之处新建兵营。如今,法国兵营的大门、法军宿舍、西南部军官楼仍然留存,其他建筑均已拆除。

比利时使馆旧址,位于台基厂大街与前门大街十字路口东北角,现为紫金宾馆。建筑物风貌属于十九世纪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重,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对中国的损害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次的不平等条约。据说连代表清政府签约的李鸿章都气至吐血。这一耻辱,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是血与泪的记忆。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毛泽东主席提出,解放军一定要搞一个入城仪式,而且一定要从东交民巷入城。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东交民巷昂首阔步通过,终于挺直了被压弯了半个世纪的脊梁。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颁发布告,庄严宣布在北京市内各帝国主义兵营的占领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延续了半个世纪的耻辱才宣告结束。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一场民族的血泪史,历经了大半个世纪的斗争,中华民族才洗刷了曾经的屈辱。今天,漫步东交民巷,回首那段屈辱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只有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才能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1.《圣米厄尔教堂 东交民巷:不能忘却的屈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圣米厄尔教堂 东交民巷:不能忘却的屈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5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