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位于南京溧水区溧水城西3公里洪蓝埠。距南京主城区约50公里,山青水秀,风景靓丽,人文底蕴深厚,史历传奇盛广,这里有南京四大明文化之一的胭脂河、天生桥,该景区先后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南京“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天生桥景区在溧水区洪蓝镇,景区总规化核心面积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为2平方公里,景区分为天生桥博构馆、爱情海观赏区、凤凰井游览区、天生桥音乐谷主题休闲区、天生桥胭脂河景观游赏区,以及休闲旅游度假区。现在准备将景区,打造成集遗迹观光、文化体验、休闲游乐、商务度假等一体的国家级养生度假旅游胜地。

天生桥旅游服务中心。

天生桥景区大门。

天生桥博物馆。

大门游客接待站。

这是天生桥景区前面的一组雕塑群。
雕塑群以三条木质乌篷,点明漕运文化,以明代漕运为主题,以一池清水比拟胭脂河面,同时水里站立三位辛苦劳作的人们,一人正社推着满载粮食的独轮车,一人抬着麻袋,一:人背着麻袋要把粮食背上船,生动的展现了古代漕运码头的劳动场景,也是漕运文化的一种历史场景的呈现。

爱情海观赏区,是天生桥景区的前哨部分,以中国粉色花系打造。以大面积的种植玫瑰花、月季、芍药、蔷薇花以及牡丹来妆点几十亩地,亦搭建爱情隧道,配制紫薇、牵牛、喇叭等藤类作物,以蔷薇花为围,确实是壮观。修建同心花台比拟爱情长久,摄影真是好地方。

粉色代表着甜美、温柔和纯真;代表女性,烂漫,代表优雅和高贵的风度。深粉色表示感谢,纯纯的粉色系像女孩的美梦一样,代表青春,粉色带来的恋爱运;代表期待爱情,粉色系花的品种有清茶、水彩、千、禁忌感官、甜密邂逅、托科科尔、派林古芝、美声、蝶舞、里荟尔、欧迪乐、戴安娜等。粉红色代表了青春、稚嫩、浪漫、明媚、柔弱、性感、美好的回髓。看来色彩是多么让人遐想!

…………长相思………
…………花海…………

爱情海,艳阳天,
山青花漫连遍。
碧绿叶拥花争艳,
随风舞翩跹。

月季粉,玫瑰靓,
粉色系列无思量。
花海美篇传。

凤凰井游览是天生桥五大核心区之一。此处由凤凰井、凤凰湖、桃花岛、动物园、樱花园等景区组成,是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传在明洪武年间,宰相刘伯温,发观此地地形奇特,西侧山坡凸起,中间平狭长,前后各有一个坡峰,似头如尾,整个形状就如一只巨凤振翅欲飞,恰好此地有一口水井,凤凰井就因此得名。井边清潭被称作“凤凰湖",湖水清澈,波光闪烁,湖边层峦叠翠,坤地舒缓自然,象一恬静柔美的画卷。

鸳鸯亭:
鸳鸯亭中有凤凰井,亭柱上刻有金黄色联文,“情如鸾凤宿成林,意似鸳鸯飞比翼。
凤凰井座落亭内中央,四方形外匡内圆,可见井中有水,亭外有鲜花拥缀,此亭被称作爱情亭,饮水思源寓意鸳鸯爱情永恒细水长流。真是象征爱情的誓言一点都不假。

凤凰井置于鸳鸯亭内,六角形井框,圆形井孔,井内有水,井体正面大红字体"凤凰井,有鸳鸯亭作华盖,凤凰井更显得端妆华丽。游人必在此留影。

凤凰湖水面不大,湖面波光粼粼,柳岸成荫,岸边有水榭,季时有荷花盛开,光彩夺目,皆时会留下摄影者的是迹。

桃花岛

通往桃花岛的木桥,桃花岛上有层遍的桃树,并且种植了日本樱花树,樱花刚谢桃花开,真是春季此处花源不断欣欣向荣。

漂水天生桥音乐谷,每年言乐发烧友会来这里切磋,一些文艺团队或文化部门的音乐团体来这里演出,此时会热闹非凡,车水马龙,震天的乐声会在这里响起,喜欢音乐的人们会得到足够的享受。

胭脂河位于溧水区县城西部,全长7,5公里,是明代初年开凿的一条沟通石臼湖与秦淮河的人工运河,距今已有60O多年。
明朝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亊、文化的中心,为了维持封建王朝的庞大开支,朝廷征收各地赋税,通过船舶(漕运)车载送到南京,两浙(今浙江)是中央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朱元璋看两浙赋税漕运京师,多费浩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决定升凿运河,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尝命崇山候李新开溧火胭脂河。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派崇山候李新到溧水"督视有司开凿胭脂河"。于是李新组织江浙两省数万民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焚石遵河十五华里,上接石臼湖下连秦淮河。

李新:崇山候、濠州{今安微风阳)人,明朝举人,永历三年(1355年)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随朱云璋从渡江数立功,战龙湾,授管军副千户(管兵千人),取江陵进龙骧卫正千户,克平江,迁神武卫指挥佥亊,调守茶陵卫,屡迁至中军都督府金事,洪武十五年(1383年)以营孝陵封崇山候,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督有司开胭脂河于溧水,西达大江,东通两浙以济漕运河成。民甚便之。洪武二十八年以亊诛之。(死因无历史记载)

悬索桥

胭脂河: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派崇山候李新到溧水洪蓝埠,"督视有司开凿胭脂河"。李新组织江浙两省数万民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焚石凿河十五华里,上接石臼湖,下连秦准河,使赋税的漕运通敞起来。
据《溧水县志》记载:开山凿河时,先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将麻绳入石缝中浇桐油,点火焚烧,待岩石烧红,泼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开裂,然后将石块撬开、搬去,“焚石凿河"使得山岗岩石夾杂若紫红,犹如女子用的胭脂,胭脂河之名就此而来。其实这是由于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铁质被氧化的结果。

胭脂河开凿时,岩石有软有硬,工匠们在最高的地方,发现有两处石质最坚硬,他们巧妙的将这里的石头留下一部分作为桥,工匠们将巨石下方掏空,给漕运留下足够的通过空问著名的"天生桥"就由此而来。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的。华夏的子孙一直延续着这种天赋。

…………浣溪沙…………
…………胭脂河…………

御召李新疏湖江,
数万民匠征上岗
焚石凿河倍劳作,
枕腰石上梦休躺。
山崩地裂除石块,
成就胭脂河水淌

胭脂河上的建造的悬索桥。

…………悬索桥…………

胭脂河上悬索桥,
悬索8根河上摇,
步履摇摆空中行,
疑是叶儿水上漂。
山青水秀靓人眼,
不枉此处逛一遭。

"悬索桥建于2002年10月,是一座钢筋水泥洗注的悬拉式现代桥梁。整桥共用8根钢缆(其中底部6根,左右冬1根),全长64米,净长55米,桥宽2米,高20米。走在桥上左右摇摆,如空中行走,亦似火上漂流,可领昨胭脂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既有些许刺激又添美妙享受。游人到天生桥胭脂河都会在此过瘾。

天生桥:
天生桥开凿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花费十年时间,动用数万民工、工匠,以万人死亡的付出,创造出来的天生桥一胭脂河奇迹。
桥因地势而凿建,故赋名“天生",据《溧水县志》记载:胭脂河开凿时,岩石有软有硬,地势又有高低,工匠们在最高的地方发现有两处石质最坚硬,他们巧妙的将这里的石头留下一部分作为桥,工匠们将巨石下方掏空,给漕运船只留下足够的通过空间,著名的“天生桥"由此而生。
《溧水县志》是这样叙述的:在河上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

…………七绝…………
…………天生桥………

天生吾身乃自然,
巨石掏空疏航船。
焚石凿河留史篇,
鬼斧神工美名扬。

天生桥长34米、宽9米.厚89米、高35米。在运河上留石为桥,为中外罕见。现已成为溧水境内一大奇景,也被称为南京新“新四十八景"之一,"凝脂沉霞”
景区处于保护文物,在天生桥上方搭建起一层木桥,此处是天生桥景区最佳观光地。
如果在胭脂河上乘舟观赏看"桥",时而凹凸不平,时而光滑如刀切的底面,回想当年数万民工、工匠在此举火烧石,山崩地裂的激荡,一切都归寂于眼前的美景。

枕腰石:传说有两块巨形石块为“枕腰石”。当年民工开河的劳动量非常之大,一天下来,感觉浑身无力,非常疲惫,无意中躺石休息,因次日醒来腰酸背痛不治而愈,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如此多次发现了两块石头的奇妙之处。一传十、十传百,粉粉前来验证,认为“神石",并称之为"枕腰石”。其实秘密在石头上突出的小鹅卵石,有按摩穴位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之功效。当时民工们但然不知其中奥妙了。

神工亭:是为了纪会开挖胭脂河民工而建的,当年开始完全靠锹挖、钎撬、人挑肩扛,其劳累辛苦不言而喻;后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采用烧苘练石的方法,但程进度仍很缓慢,劳动强度并未减轻,故10年劳苦,血汗成流死伤万人,终于创造出天生桥丶胭脂河这样人间奇迹,后人建亭以示纪念。
当年劳动人民的伟大,又示天生桥奇绝瑰丽,鬼斧神工之妙。

金陵古蕴传四方,
秦淮水源连湖江。
胭脂河水波光粼,
天生桥凿留沉香

我们的游程算是全结束了,让人十分感慨,天下竟然有此鬼斧神工的创举,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一句名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劳动人民是最伟大的,特别是华夏子孙,世代战天斗地,让大自然为我们开创美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我们要珍惜历史为我们留下的瑰宝,继续努力为开创明天更好而努力。

我也该搁笔了………2020年4月27日15时30分

1.《溧水天生桥 南京溧水天生桥游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溧水天生桥 南京溧水天生桥游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