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生活

彭宇案真相 “彭宇案”真相能否解开 “扶不扶”这道国民难题?

  年近80岁的济南市民艾老先生十分幸运。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在济南并没有成为一道选择题。

  6月27日,艾老先生在工业北路等公交车时突然晕倒,身边一位小姑娘没有犹豫,赶忙蹲下身子查看,并向周边路人求救。随后,交通志愿者、保安、交警及其他路人接力相助。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济南市民高老先生独自到山东省中医院拿药,排队时突然晕倒。关键时刻,好心医生许运文将其扶起,抱到候诊大厅椅子上,并联系急诊室为其治疗。

  然而,11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后,“扶不扶”仍然会时不时成为一个舆论热点话题。

  近日,河南驻马店一段交通事故监控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20多名行人目睹女子躺在马路中间,却无一人上前救助,最终导致该女子遭受二次碾轧身亡。这段事发于4月21日的画面令人心寒,而路人的冷漠也引发了一次口诛笔伐。

  扶还是不扶?在道德上,或许人人心中都能给出肯定的回答,可现实中,受屡屡听说的“好人被讹”事件影响,一些人往往会缩回“见义勇为之手”,让这个本不该成为一个选择题的话题,一次次被抛到风口浪尖。

  有人说,这一切要归咎于2006年发生的南京“彭宇案”。11年来,每当“扶不扶”、“救不救”问题被抛出,“彭宇案”就会被翻出,接受公众一次次审判。

  就在大众又一次试图让“彭宇案”为“二次碾轧”事件中路人的冷漠“背锅”时,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长文,还原了“彭宇案”的真相。那么,为见死不救当了十多年“挡箭牌”的“彭宇案”,在真相大白之后,能否让“扶不扶”这道中国式难题,找到一个最终的“标准答案”?

  ▶▶女子遭二次碾轧身亡——路人太冷漠,好人在微博?

  6月7日11时,微博网友“袁启聪”发布了一段1个多月前的监控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子正在过马路,一辆轿车将其撞倒,倒地后她几次抬起头,可见伤情不重,然而经过其身旁的20多名行人无一上前救助。1分多钟后,另一辆轿车在女子身上碾过,女子当场身亡。

  6月7日晚,河南驻马店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称:4月21日19时54分许,交警支队事故大队接市局110指令称,解放路与学院路交叉路口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致一人(马某)死亡。事故大队民警迅速赶赴现场,连夜调查取证,次日清晨司机张某、刘某均已到案。依法接受处理。

  有网友比对发现,事发地为驻马店市学院路口公交站附近,解放大道与张西街交叉口。这一微博很快被大量转载评论,视频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而评论区几乎淹没在网友谴责周围行人见死不救的声音中。

  事发后,与当下几乎每一次老人摔倒、路人昏迷都会引发这样一次口诛笔伐一样,关于“扶不扶”的讨论再次甚嚣尘上。冷漠似乎成为路人的标签,老人的额头也被写上一个大大的“讹”字。

  而这一系列问题的开端,被很多网友认为是2006年发生的“彭宇案”。

  ▶▶11年后终于真相大白——

  “彭宇案”成为冷漠挡箭牌

  2006年11月20日9时30分左右,64岁的退休职工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公交站跑向一辆乘客较少的公交车,与26岁的小伙子彭宇“相遇”。彭宇将摔倒在地的徐寿兰扶起,并与后来赶到的徐寿兰家人一起将她送往医院治疗,其间代付了200元医药费。

  然而,徐寿兰指认撞人者正是彭宇,并起诉索赔13万元,最终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也许从一开始彭宇便被戴上“好人”的帽子,因此判决后引得一片“义务喊冤”。从那时起,“扶不扶”逐渐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11年来,每当“扶不扶”的话题被抛出,“彭宇案”必定被重提,几乎成为“冷漠”的挡箭牌。

  背了11年“黑锅”后,今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长文,还原了“彭宇案”真相。文中称,“结合彭宇自述曾经与人相撞却说不清与何人相撞以及经警方确认的笔录照片,这就构成了优势证据,一审法院认定彭宇与老太太相撞并无不妥。而从客观真实看来,事过多年后,彭宇也承认了当年确实和老太太发生过相撞。”

  查询相关报道不难发现,多年来各大媒体均披露过事件真相。遗憾的是,人们对于该案的误解始终未能消除,至今仍然有不少人坚信彭宇仅仅是因为施救而被判赔偿。

  ▶▶扶危济困是道德底线——

  “扶不扶”不该成为中国式难题

  扶不扶,在现实中已经成为一道国民难题。有人说,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身已经说明道德的滑坡。

  共青团山东省委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吴京镇认为,“扶不扶”不该是道选择题,因为“要扶”这个答案必须是肯定的。正如好心医生许运文所说,“老人在排队等候拿药的过程中突然晕倒,当时我刚好有事路过,看到这种情形也没多想就赶紧把老人搀扶起来。即使现在老人倒地(很多人)都不敢扶,我觉得该扶还是得扶。”

  “虽然后果可能有些‘麻烦’,也有一些关于‘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争议,但这毕竟是少数,事实真相总会被还原,好人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我们一定要相信正义的存在,不要总害怕被讹、担心被冤枉,善举一定要去做,不该存在讨论空间。”吴京镇说,扶危救困是传统美德,更是道德底线。

  “扶不扶”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是社会公德问题。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忠武认为,见义勇为、救死扶伤,体现的是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不假思索去做的,这毫无争议。

  ▶▶法律从未让好人蒙冤——

  “怕被讹”不应是冷漠的借口

  “我今天的冷漠源于对那场判决的失望”——这样一条评论在“二次碾轧”事故视频微博下,获得数千“点赞”,一场被误解的判决成为很多人的心病。

  而在该事件后续报道中,当地警方指出,现场并非如大家看到的一样冰冷,120、110电话均被拨打了十余次之多。

  “严格意义上,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并未发生过一起仅因扶人而让扶人者担责的判例。或许也正因此,每每发生类似事件,一些人只能拿出‘彭宇案’来唏嘘不已,感叹世风日下,乃至为冷漠寻找借口与出口。”最高人民法院的发文中,特地指出法律终将为正义护航,事实上我国助人救人、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支持也正趋于完善。

  有律师指出,新近通过的《民法总则》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184条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各地类似《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立法也在不断出台,这些努力也让“彭宇案”作为“挡箭牌”的说辞,变得更加无力。

  ▶▶多数人善意藏在心里——

  把扶老人的手勇敢伸出去

  面对“扶不扶”问题,济南市民怎么做?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人,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扶”。

  曾多次获得省、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的刘铭娥是一名出租车驾驶员。她曾救助过一名身患癌症有自杀念头的老人,却被老人指责多管闲事。即使是这样,她依旧给出了“扶”的答案。“有时候会跟我拉的客人聊,他们10个里面有9个都会选择去做好事,但有些人不敢。”刘铭娥说,如果人们都能将心比心,想到自己总有老去的一天,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帮别人就是在帮自己。”

  济南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好心人有好报是见义勇为基金会这个组织的终极意义。但如何让更多人勇敢地把老人扶起来,刘铭娥认为还需要加大对好人好事、先进事迹的宣传,让大家知道,在现实中好人终究是不会被冤枉的。“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好人好事,只有把这些事迹推出去,人们才能有好的心态,做好事才不会去顾虑旁人的眼光,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忧。”

  ▶▶多方责任造就“彭宇案”——

  “扶不扶”的困惑该如何化解?

  为冷漠“背锅”11年的“彭宇案”,究竟是怎样由一起简单的撞人事故演变成道德事件的?

  有专家分析说,首先,彭宇本人为自己打造了“见义勇为反被讹诈”的面具;其次,事件发生以后,法院坚持遵守当事人的保密协议,使彭宇案的真相未能及时让公众知晓,事后,法院任由外界对案情进行评判,致使与事实不符的案件说法、评判观点广为流传,任由该案对于社会道德和法院形象的负面影响扩散;再者,媒体为彭宇设定了“好人蒙冤”的标签,即使多年后真相大白,人们也往往固执地认为“好人不能当”。

  对此,王忠武说,要化解长期以来“扶不扶”的困惑,要着重加强国民精神文明建设。“当‘扶不扶’频繁地被讨论,实际上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远远没有落地,人们基本的社会公德观念还没有稳定,强流动性、弱稳定性的转型特点,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道德层面。”

  “要扭转这种冷漠的社会风气,一定要加强全民精神文明建设。”王忠武说。

1.《彭宇案真相 “彭宇案”真相能否解开 “扶不扶”这道国民难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彭宇案真相 “彭宇案”真相能否解开 “扶不扶”这道国民难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59128.html

上一篇

和谐号和复兴号的区别 “复兴号”经过济南西站 跟“和谐号”相比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储值卡 买预付卡屡被“套路”无现金时代购物卡还有多少“钱途”?

老人出书 六旬老人曾获国内民间艺术最高奖 自撰《济南工艺美术史》

老人出书 六旬老人曾获国内民间艺术最高奖 自撰《济南工艺美术史》

张冰展示百寿葫芦等作品记者刘玉乐摄  19日晚,有网友发微博:济南六旬老人张冰在葫芦上雕刻出各种造型,惟妙惟肖。他的得意之作是“千福”葫芦,耗时4个月,在40厘米高的葫芦上雕刻出1000个福字。据了解,该作品还曾获国内民间艺术最高奖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研究葫芦雕刻近30年时间 曾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  20日,历下区百花洲,张冰举着自己...

月下老人 月老简介

月下老人 月老简介

月老简介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月老简介  月老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是婚姻之神。典出《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 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

辣椒水 济南交警"没警告"就喷辣椒水"欺负老人"?真相其实是…

辣椒水 济南交警"没警告"就喷辣椒水"欺负老人"?真相其实是…

近日,一段质疑民警执法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民警疑似对一骑三轮车老人喷辣椒水。事情到底是怎样的?4月20日,济南交警对此事进行通报,并公布了交警用数码鹰拍的执法过程。  2018年4月19日15时35分,槐荫区大队在二环西路济齐路路口开展交通秩序整治。  孙某因驾驶无号牌机动三轮车逆向行驶(后经查实无证饮酒后驾驶,检测值69mg/100ml)...

外卖员火海救同行获评见义勇为 网友:你奋不顾身的样子真帅

外卖员火海救同行获评见义勇为 网友:你奋不顾身的样子真帅

  日前,一篇“外卖员火海救同行获评见义勇为”的报道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 11月15日,辽宁大连高新黄浦路,一蓝衣外卖骑手失控撞向路边桥墩,电动车动突然爆燃。路过的黄衣骑手...

桃核雕刻 精选500多个桃核雕刻Logo和吉祥物他可是88岁老人了啊 确认过眼神泉水节“铁粉”!

桃核雕刻 精选500多个桃核雕刻Logo和吉祥物他可是88岁老人了啊 确认过眼神泉水节“铁粉”!

张联信献礼泉水节的核雕作品 爱济南客户端记者韩林燕 摄  时报9月10日讯 自2013年第一届泉水节开始,济南的张联信老人便用他锤炼了20余年的桃核雕刻技术为泉水节献礼。今年,88岁高龄的他又为泉水节带来了泉水节Logo与吉祥物造型的核雕作品。  从前年的“珍珠泉”到去年的“墨泉”再到今年的“Logo和吉祥物”核雕作品,无一不表达出张联信对泉水节...

月下老人是成语吗 成语典故_月下老人的故事

月下老人是成语吗 成语典故_月下老人的故事

成语典故_月下老人的故事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 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著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

社区养老服务 服务社区老人同时探索市场 第三方养老机构步入“银发经济”快车道

社区养老服务 服务社区老人同时探索市场 第三方养老机构步入“银发经济”快车道

七东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老饭桌”项目。  近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共同发布《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报告2018》。文件提出,健康老龄化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预测,到2050年,我国GDP三分之一来自于老年人,“银发经济”成为重要经济支柱,发展长期照料、健康养老服务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

老人用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 事件详情到底是怎样?

老人用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 事件详情到底是怎样?

华美网小编在百度热搜榜上看到老人用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的热度相当之高,从热度上来看目前老人用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是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这当中并不是每一位网友都了解老人用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的来龙去脉,想必不知道具体情况的网友肯定都想弄明白具体老人用竹条做动态兵马俑战车是怎么回事吧!11月26日,在陕西西安,83岁的张天伟花费4个月时间,用900多根竹条,3000多个绑扎,做了一辆长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