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那么水蛭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怎么养殖才能高产?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有哪些?
一、水蛭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抗血栓作用:新鲜水蛭唾腺中含水蛭素是一种多肽,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其等电点为ph3.8,对变性反应比较稳定;纯品为灰色或白色鳞片或粉末,遇热或在稀酸中均易变质。干燥药材中水蛭素已被破坏。此外尚含肝素,抗血栓素。
2.抗早孕作用:各个时期的妊娠包括着床和早、中晚期都有终止妊娠作用,但对早期妊娠作用最好;若以外源性孕酮与水蛭同时注射,则可对抗水蛭的抗早孕作用。
3.抗凝血作用: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能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水蛭素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并能减少死亡率;水蛭素还能对抗凝血酶所致的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作用。水蛭水提物0.45g/kg灌胃后4h及连续灌胃7天,体外法试验,水蛭水提物200mg/ml、100mg/ml及50mg/ml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蛭素是凝血酶抑制剂,每毫克水蛭素含10~400抗凝血酶单位的活性;
4.改善微循环:急性脑出血的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及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耳局部的实验性血肿也有促进吸收作用。
5.降血脂:水蛭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明显降低作用。水蛭素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肝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水蛭有高抗凝作用,因而有利于抗癌药及免疫活性细胞浸入癌组织杀伤癌细胞。
二、水蛭的养殖方法
1.种蛭的来源
野外捕捞
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从天然水域捕捞成蛭作为种蛭。我国北纬32°~38°水流缓慢的小溪、沟渠、坑塘、水田、沼泽、湖畔以及温暖湿润的草丛处均有野生水蛭,可采用人工直接捕捞与引诱捕捞两种方法获得种蛭。
从养殖单位购买
购种季节。水蛭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产卵1次。人工育苗所需的种蛭必须在春季采购,育出的苗正好与养殖生产需要蛭苗衔接上。人工水蛭养殖首批放苗时间在5月中下旬,春季育出的蛭苗放养后,到10月上中旬可收获加工成干品。春季温度越来越高,养殖环境比较好控制,水蛭的饵料也易获得。
购种最佳时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春季购种最佳时间段是3月底至4月,超过了5月1日,购回的种蛭就会少产1个卵茧。根据笔者的经验,为了缩短暂养时间,购蛭种的最佳时间应在4月15日前。
2.种蛭的挑选
种蛭可从成年水蛭中挑选,种龄在2年以上,且种龄一致、体重15~20克/条;以活泼健壮、体躯饱满、体表光滑、有弹性的个体为佳,即放在手心里或用手指触碰会立即缩成团。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在繁殖季节,水蛭身体前部雌雄生殖孔间都有明显隆起的生殖带,繁殖以后生殖带消失,所以进种时要特别注意,以免误进已繁殖或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3.种蛭的运输
运输方法
目前种蛭运输方法有干运法和湿运法。
干运法。此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装袋运。将种蛭装入80目尼龙筛绢网袋中,每袋装5公斤,扎紧袋口,然后放入比袋稍大、两端留有通气孔的塑料泡沫箱中,箱底放少量水草或少量水以保持箱内湿润。连续运输24小时内到达,成活率可达100%。二是塑料泡沫箱运。把水蛭直接放入塑料泡沫箱中,留1/3空间,箱上口均匀地涂抹一圈的牙膏,防止水蛭逃跑。最后盖上箱盖,用胶带封好箱口,箱盖上留多个小孔以通气。
湿运法。在塑料圆桶中放少量水,水深10厘米左右,直径30厘米的桶可装5公斤左右,桶口加盖盖紧扎实,在盖上钻多个小孔以通气。如无盖子,可用80目筛绢网布封口,再用粗橡皮筋扎紧网布以防水蛭逃离。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种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运输时间在3小时以上,每3小时要向容器中冲水1次,以保持水蛭皮肤的湿润。途中要检查有无水蛭爬出,如发现有缝隙要及时修整。如果运输距离较近,2小时内可到达目的地的,装运可因陋就简。
4.种蛭的暂养
暂养池的选择
购买或自然水域捕捞的种蛭运到后必须放入单独的暂养池中饲养,暂养池可用旧水泥池,也可用落地网箱或浮动网箱。种蛭入池暂养前7天,对暂养池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清池消毒,待消毒药剂毒性消失后才可进蛭种。
种蛭的消毒与放养
种蛭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感染疾病,造成养殖失败。种蛭消毒常采用药浴法,在大塑料方桶中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5~10分钟或用3%~5%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然后放入暂养池中饲养。一般放养密度为2.5~3.0公斤/米2。
暂养期的管理
暂养早期的管理。暂养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进池时间的早晚。如果种蛭进池早,则暂养时间就长;相反进池时间迟,则暂养时间就短。不过暂养结束时间最迟不可超过4月30日。种蛭进暂养池后,要连续仔细观察4~5天,如水蛭无死亡,也未出现厌食、发蔫、体色变暗、失去光泽和弹性等现象,确认无病后便可转入正常的饲养阶段。
日常饲养管理。水蛭在暂养期间主要完成交配。各地水蛭交配时间不一致,在长江流域水蛭交配时间开始于3月中下旬,华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水蛭交配期能量消耗较大,吸食较旺盛,因此暂养期必须经常投喂螺蛳,一般每周50公斤水蛭投喂螺蛳5~6公斤。此期防病工作也不可忽视,每隔7~10天用0.2%食盐溶液或0.8~2.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1次。发现患病水蛭要立即隔离治疗,以免传染。
产卵茧床的准备
产卵茧床条件。产卵茧床必须是比较松软的土壤,土壤含水量要控制在35%~40%。
产卵茧床种类。目前各地采用的产卵茧床主要有4种:
一是水泥养成池产卵茧床。在水泥池底部堆放合适的土壤,堆高25~30厘米、宽120厘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产卵茧床雨天要防雨,晴天要遮阳,干燥时要洒水,保持要求的湿度。
二是露天畦式产卵茧床。可在水稻田里建造产卵茧床,先把土壤翻松、整平,再筑畦。畦高50~60厘米、宽120厘米,畦与畦间开排水沟,沟宽60~70厘米、深50~60厘米。沟中水深正常保持20厘米,不能忽高忽低,始终让畦面露出水面30厘米左右。不管晴天还是雨天畦面上都要覆盖稻草,以遮阳或防止雨水冲洗,保持合适的土壤湿度。
三是旧鱼池棚畦式产卵茧床。旧鱼池经修补漏洞、清洗消毒后,即可建造产卵茧床。如3米宽的旧鱼池,可建畦2条,排水沟3条。投放种蛭前进水10厘米深。排水口插上弯头以调节沟中水位。如畦土温度低可覆盖稻草保温。
四是露天落地网箱畦式产卵茧床。闲置稻田松土后即可建畦,畦与畦间距30厘米,每畦宽120厘米,畦与畦间挖沟,沟宽25厘米左右,挖出的土用于加高畦。畦必须整平,每畦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逃网用宽1.5米的60目或50目聚氯乙烯网片制作,防逃网紧贴畦四周,网片下埋40厘米,与畦底成“L”形,上方向内折成直角作为防逃檐,檐宽20厘米,防逃网高出畦面60厘米左右。田畦四周每隔1.5米立1根竹竿或木条并用铅丝捆扎以固定防逃网。畦面要覆盖稻草。
5.蛭种的投放
投种时间
水蛭属卵生动物,发育成熟的水蛭经交配后约1个月开始产卵茧,此时平均温度为20℃,浙江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因此,当暂养池水温上升到18℃时,必须把种蛭捕起移入产卵茧床,转移过迟会降低卵茧产量。
投种方法与要求
投种时产卵床沟中要蓄水,蓄水量以产卵茧床露出水面25~30厘米为宜。放养时把种蛭放到产卵床上四周阴凉潮湿的地方,让其自行爬入水沟里。每平方米产卵茧床投放种蛭2.0~2.5公斤。
种蛭的管理
投饵。为了使种蛭产卵茧时有足够的能量,要在产卵茧床沟中投些螺蛳以供其食用。
定时测量产卵茧床泥温。为了掌握收集卵茧时间,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2时各测量1次泥温,并做好记录。
观察产卵茧床的土壤含水量。如土壤干燥,要及时喷洒适量的水。若是室外产卵茧床暴雨淹没畦面,应在3天内排除多余的雨水,否则茧内幼体会窒息死亡。
保持产卵茧床周围环境安静。产卵期间,应尽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水蛭筑茧,否则会出现空茧。孵化期间,更不能在产卵茧床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
坚持巡视产卵茧床。产卵茧后的水蛭有时会爬到产卵茧床边缘,体质差的水蛭会发生死亡,要及时收集起来加工;对不健康的水蛭,要集中暂养;对于很活泼的水蛭,应放回产卵茧床,让其钻入泥土中继续产卵茧。如果产卵茧床是水泥地面,两产卵茧床之间的畦沟应有积水,这样从泥中爬出的水蛭不会干燥而死,也不会影响产卵茧床的湿度。
产卵茧的过程
种蛭进入产卵茧床后,会慢慢钻入松软潮湿的泥土中,接着向上方钻一斜行或垂直的穴道。穴道宽1厘米左右,长5~6厘米,且有2~4个分叉道。水蛭前端朝上吸在穴道中,环节部分分泌一种稀薄的黏液,夹杂空气形成泡沫状物体。然后再分泌另一种黏液,构成一层卵茧壁。卵自雌性生殖孔排出,落在茧壁和蛭体之间的空腔内,再分泌一种蛋白液于茧内,接着慢慢向后蠕动退出,同时由前吸盘腺体分泌液体形成栓,塞住茧前后两端的开孔。亲蛭从产卵茧到退出茧,约需30分钟。1条种蛭至少产茧1个,也有的产茧2~3个,最多的产茧4个。卵茧为椭圆形,呈海绵状,第一个产的茧大,最后产的茧小,大小为毫米×毫米,每个卵茧重1.1~1.7克。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颜色由刚产出时的白色泡沫球状,逐渐转变成粉红色,接着又变成紫色,最后随着茧壁慢慢变硬,形成木头色的蜂窝状球体。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产茧过程共经历7天左右。
6.水蛭卵茧的孵化
收集卵茧
由于每条种蛭产茧、产卵不同步,所以不能马上收集卵茧。第一次收卵茧时间为种蛭移入产卵茧床后20天左右,第二次收卵茧时间为种蛭移入产卵茧床后30天左右。收集卵茧操作要小心、仔细,不要损坏卵茧。用铁锹从产卵茧床底部逐一有序地把泥翻起,从泥中拣出卵茧,小心地放入容器中待孵化。
水蛭卵茧室内人工孵化
在专用的孵化室内,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创造最佳的孵化环境,同时避免天敌的侵袭,使水蛭的孵化率大大提高。
孵化土准备。孵化土是水蛭卵茧人工孵化的关键材料,卵茧在进箱孵化前要准备好。但是孵化土准备工作也不要太早,土壤长时间的储存会发霉变质,一般在卵茧孵化前7天准备好即可。孵化土要经过消毒处理,不然卵茧孵化率很低。孵化土消毒处理工艺:将从稻田挖取的土壤经过蒸煮处理或用化学药品消毒晒干至发白用米筛筛选细粒储存待用。储存时袋口不要封闭。
孵化容器。塑料桶、塑料泡沫箱等都可作为孵化用具,清洗干净后在日光下晒干待用。
卵茧入箱。卵茧入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选卵茧。将从产卵茧床土中取出的卵茧进行适当挑选,剔除破茧,再按照大小、老嫩分开进箱。二是排卵茧。孵化箱底部先铺一层孵化土,厚度为1.0~1.5厘米,然后将卵茧较尖的一端朝上整齐地摆放在孵化土上,摆放好后其上再盖一层1.5~2.0厘米厚的孵化土,孵化土上再盖一层保湿纯棉纱布或棉布等,以保持孵化土湿度在30%~40%。也有人提倡卵茧上不盖孵化土,勤洒水即可。为防止幼蛭逃跑,在孵化容器上加盖一层60目的尼龙筛绢网,最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以防止孵化器内的水分蒸发。一般经过25天左右即可孵出幼蛭。由于幼蛭孵出时间有早有晚,为了防止孵出的幼蛭逃跑,在塑料泡沫箱下面用塑料薄膜围设1个小池,池内蓄适量的水,并在水面放一些竹片或木棒等,供幼蛭爬到上面栖息。养殖规模小的单位也可用较大的水缸或其他盛水的容器代替塑料薄膜围成的水池。
注意事项
经常观察孵化土干燥程度。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土湿度要控制在30%~40%,孵化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卵茧的孵化。如果发现箱内孵化土含水量降低,可用喷雾器进行喷水,以达到所要求的孵化湿度。必要时可直接往棉布上面喷雾,但要防止喷洒过湿。
注意孵化室的温度。室内自然温度应控制在20~23℃之间,室温过高要打开门或窗户通风,室温过低要紧闭门窗。
不要随意搬迁孵化箱。搬迁不当会损坏卵茧,造成卵茧内的幼体窒息而死。
三、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1.繁殖池的建造:根据多少亩量来投放,一般一亩投一千斤,池四周池壁设1~1.5米高,平台健在池中间,平台上口宽80厘米,一亩一千斤需要平台130米,一米可产下500个卵,一千斤比例是1000*30*2=60000卵,平台长度为5米一个,安130米去算,一亩需要26个,平台,平台要分开,分布均匀,这样水蛭产卵分布的比较均匀,水深20—4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5--30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疏松沙质土壤,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平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体重2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3.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4.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结束后,把卵挖出来人工孵化,种即可收取捕捉加工,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小螺狮的内脏,随着幼体的长大吃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1.《水蛭的功效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怎么养殖才能高产?(附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水蛭的功效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怎么养殖才能高产?(附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54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