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世间事有两种正确,而非一种正确:(认知)符合客观事实即为正确;(行为或做法或安排)能够达成预期即为正确(或者说对预期有效即为正确,如果存在竞争选项,则是指对预期更有效即为正确)。这两种有关正确的定义,并非我胡乱编排出来的,而是从现实语境中归纳出来的,大家只要对照一下个人经验,便知确实如此。
大家虽然在这两种情况下通用正确一词,但又往往没有留意到这里面有两种定义,基本上是第二种定义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了,于是就产生了混乱。如果你没有清楚的意识到第二种定义的存在,你起码不知道应然性观点的证成要件是什么,于是也别指望你会认同相关论证,你即便认同或反对此类观点,你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而你又确实在认同或反对。下面我们来讲一下这两种正确,但重点肯定会放在第二种,因为大家对第一种正确是有共识的。
符合客观事实即为正确,强调的是我们的认知要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如果吻合,就把相应认知视为正确的认知,直到我们发现不吻合的情况后再进行修正。当我们用语言把相应认知陈述出来时,就作为一种实然性的观点而存在,对此类观点的论证是以可感知的事实来作为论据的。
能够达成预期即为正确,强调的是行为或做法对目的的有效性,如果目的得到了实现,就证明了相应行为是有效的,即证明了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是在相应行为得到落实之前,它是以行为主张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当我们用语言把这些主张陈述出来时,就作为一种应然性的观点而存在,即我们应该落实该行为或该做法。既然这样做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在事前主张要这样做,自然也是一种正确的主张。我们通过事例可以看得更清楚,比如说数学考试时,试卷里有一道数学题是2+3=(),如果我的目的是获得这道题的分值,并且填下答案5确实可以让我达成此目的,那么我就应该填下答案5,即“我应该填5”这个应然性观点是正确的。我们现在结合本例和定义,可以看出应然性观点由两个要件共同证成:一,我的目的确实是获得此题分值,如果我的目的是丢失此题分值,“我应该填5”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即应然性的观点不能脱离目的而单独存在或单独被证成;二,填下答案5确实可以让我获得此题分值(即行为主张的落实确实可以导向目的)。这两个要件可以分别表述为两个实然性的命题,即一个应然性的观点可由两个实然性的命题证成。那么对于一个应然性观点的完整表述就要包含这两个要件才算严谨,即“如果要件一成立,并且要件二成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只不过我们习惯了直接说我们应该如何如何。
基于人性趋利,如果存在竞争选项,我们应该选择对目的更有效的选项,因为我们的目的本身就是获得更好的结果。比如ABC做法对我们的目的都有效,但B做法比A做法更有效,C做法又比B做法更有效,于是A与B相比时,我们应该选择B,而ABC三者相比时,我们则应该选择C。在这种情况下,应然性观点并不能单独被判定为正确或错误,只能在比较中被判定。
在上述两个证成要件中,其中具体目的是可通过一问一答来证成的(比如问:你的目的是什么?答:我的目的是A),而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我也已然通过几个全称判断证成了。但是另一个要件却是通过目的得到实现的程度来证成的,即通过结果来证成的,只是在我们提出应然性观点之时,相应主张往往还未被落实,结果也还未出来,我们无法拿该事件的结果来证成此要件。如果此要件未被证成,那么相应主张的正确性就未被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归纳对象的缺失(即结果还未发生),所以归纳法已不适用,我们只能运用演绎法,从同类事件的结果中证成此要件。比如民主的优势并非从民主的落实结果中证成的,而是从一般性主人地位的优势中证成的,只要这个一般性主人地位的优势具有可靠的事实依据,并且民主在逻辑上确实属于此种情况,那么虽然民主的优势没有被直接证实,但却在逻辑上被证实了。严格的讲,我们已掌握的多数知识,都只是在逻辑层面完成了实证,因为绝大多数的知识都不是在完全归纳下产生的。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演绎来证实第二个要件,但在现实生活的很多具体事例中,在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在语言文字层面也几乎没有机会完成相关论证。最直接的原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完成相关论证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而我们的具体目标通常都包含了一个时间上的要求,还没等我们完成论证,时间上就超标了,相关论证也就丧失了意义。所以,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从结果的角度来检验相应主张正确与否,并依据结果去反向追责,强迫执行者尽力把事情做对。而对于那些没有严格时间要求的目的而衍生的价值主张,相关论证是可以进行的,比如基于人类行为根本目的而衍生的价值主张,我们是可以完成相关论证的。
顺便提一下普世价值。人类行为与生俱来就存在一个根本目的,基于这个根本目的,我们可以证成许多对此目的有效或更有效的主张,这些主张通常被我们命名为各种价值,这些价值因为可以在人类行为根本目的这个层面被证成,所以这些价值是普世的。如果缺少第二种定义,有关普世价值的证成就会成为问题,并且一但没有表明目的与价值的关系,那么相应价值所指称的内容就必定会出现混乱,比如两个支持民主的人,很可能支持的不是同一个主张。
1.《应然 两种正确定义与应然的证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应然 两种正确定义与应然的证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