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从媒体中崛起,很多看似小众、冷门的领域也逐渐成为热点。艺术欣赏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公众对于博物馆、美术馆展出的美术史大师作品,有一种“知其好,不知其好在何处”的心态。甚至当他们来访时,他们会拍照并快速浏览。然而,随着互联网上艺术普及的兴起,人们开始试图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大师背后的故事,关于“圣地”的经典艺术作品不再神秘。
古冶就是这样一个在大众和艺术经典之间架起桥梁的人。顾野,本名顾蒙帅,80后文艺青年。他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他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媒体上用幽默的口吻普及艺术知识。他特别擅长以平易近人、独特的视角在聊天的语气中传达先进的艺术。他的个人微信官方账号已经成为很多热爱艺术的年轻人的必读,他的《小顾聊天画1》和《小顾聊天画2》也很受欢迎。曾经在海外工作的顾野突然成为“网络名人”,把自己的事业放回了中国,创办了自己的创业公司。从此,他把做艺术、打广告、做视频、无休止地折腾所有有趣的事都当成了自己的事。
近日,《铁厂铁葫芦》出版了顾野的新作《小顾聊绘画复兴》和《小顾聊神话》。《小顾聊天绘画复兴》一书讲述的是文艺复兴,顾野最向往和欣赏的艺术时代。波提切利,一生未嫁的痴情者,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的肌肉控制者,提香,德艺兼备的务实派,达芬奇,异想天开的梦想家,拉斐尔,画得像自己人的小鲜肉...九位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八卦都是他传的。《小谷谈神话》立足于中国观众不了解西方神话故事就无法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痛点,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述了宙斯、雅典娜、维纳斯、普罗米修斯等“神”的故事。
一篇文章无意中抢了汪峰的“头条”记者:你是美术班的吗?你是如何开始走上艺术大众化的道路的?
顾野,我不是在一个班学美术。我在学设计。有点摸。刚开始主要玩互联网,后来更新了一些日常的套路。突然发现很多人喜欢,希望继续写下去。我们可能被认为是所谓的网络写手,我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我们写的任何东西都会很快得到反馈。2010年开始用微博,2013年开始谈美术,读者越来越多。
网上写张文的人很多,成为“网红”,但艺术可以说是比较小的。一开始是怎么规划的?
顾烨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打算。这完全取决于爱好,也就是说,他更喜欢它们。我是学平面设计的,对视觉内容比较敏感,所以会去看一些展览,但是刚开始看不懂,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会自己做一些功课。很多作业其实很无聊,但是当你和朋友一起去看,和他们聊天的时候,自然会变成更有趣的语言。朋友觉得有意思,我就写在微博上。其实我是一个怕尴尬的人。第一次见面,怕沉默,就去找一些话题,用一些轻松的方式交谈,所以我的话其实是一种聊天的方式。
记者什么时候觉得这件事火了?
古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何一眼认出一个学科》,写完就睡觉了。第二天起床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在排名上打败了汪峰。那时候“抢头条”很流行,他当时觉得挺流行的。其实之前有个出版社要稿子。当时工作比较闲,微博是爱好。现在我已经把它变成了一份工作,但是我已经失去了我的爱好。
大众艺术欣赏还停留在到此一游的状态记者:你如何看待公众对艺术欣赏的态度?最近去故宫看了《千里江山》和赵孟頫展。我感觉看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人好像都不太了解,主要是拍照发给朋友。
顾野,现在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类似于美日经济开始腾飞时期的时期。他们一开始对欧洲艺术感兴趣,过一段时间就会回归本土艺术。有一个所谓的“梵高指数”,就是说当一个地区开始对梵高感兴趣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开始发展,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现在人们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还是停留在这里参观的状态,就像旅游业的发展一样,先快速游览,再深度游览,再永久居留。我们还远远没有到购买艺术品、欣赏艺术品,甚至购买衍生品的阶段。只要出国把卢浮宫设计成景点,拍张照片,去卢浮宫看三个女人,一个蒙娜丽莎,一个维纳斯,一个胜利女神。
记者:所以你写这些书是为了给你一个指导?
顾烨一开始其实没想那么多。之所以成为所谓的“艺术大众化作家”,是因为我的书被归为“艺术大众化”。如果归入科幻,那我就成科幻作家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回去看看是为了什么,然后再摆出一副冠冕堂皇的意思。可能我的书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把一些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人带到了艺术的门口,感兴趣的可以开门进去。如果不感兴趣,在门口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也挺好的。至少你联系过。例如,我看到一些读者会带着我的书去参观意大利的乌菲齐美术馆。我还做了一个关于意大利美术馆和教堂的特别节目。这种书和节目有优势。在网上流通的时候是不时间敏感的。过了五年、十年,想用的时候还能用。
好的艺术品应该能讲故事记者:我看你书里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嘲讽西方大师,讲他们的轶事。
顾爷,对。很多人问我如何把艺术从神坛上拉下来,如何让高雅的艺术离我们更近。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反过来,因为你觉得很远,所以你会觉得很神圣。我做的其实是让大家调整自己看待艺术的方式,一幅画有两点是你看不懂的。一个是你看不懂背后的故事,一个是背后可能没有故事,艺术家是自我满足的。讲艺术故事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记者从设计师转行做“艺术普及”你最大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
顾野收获了很多黑粉,骂我的人也多了很多。其实我自己也走过一些弯路。我在新媒体行业,但不在艺术圈。新媒体之路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我们赚到一点钱的时候,我们就会“小气”“做”,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做过策展工作和电子商务,经常要走自己的弯路。
有没有回应过网上的批评?
顾野回应我的批评,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你为什么讨厌顾野和小顾谈画?”下面有800多条评论。他们大多对我的表达不满,说我有知识,不尊重艺术家。当时大概是喝多了,一个个回复,三千多字。最近又被骂了,因为写了一篇关于张文的文章,说我看不懂当代艺术,我知道写这些东西肯定会被骂,但还是要写。感觉自己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大多数普通人无法理解当代艺术在做什么。放一个尿壶,一个钢管,但是大家都不敢说,怕被嘲笑。我其实是被大家骂了。我一直认为艺术品的作用是讲故事,但是当代很多艺术品讲不出故事,表达的观点太多,甚至讲不出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离大众太远了。
今后计划讲东方艺术记者:你认为中国的艺术氛围有什么变化吗?
顾野,我以前在澳大利亚工作,现在住在上海。上海的展会比较多,氛围也不错,但是效果一般。我觉得好的展览应该有两点:一是作品好,二是环境好。有些展览可以拿到巴洛克绘画,但是从上海石库门出来就很奇怪了。
记者研究过你的读者主要是什么样的人吗?
顾野的读者基本都在19-40岁之间,以女生为主。我很奇怪为什么是女生。我觉得也许艺术可以成为一件“隐形大衣”来装饰自己,女生对它更感兴趣。
记者目前,大家都说儿童艺术教育是一片红海。你有没有考虑过做儿童艺术教育,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顾野,我不是专业的教育家。记得小时候美术课都是体力劳动课和外语课占着。当时我对艺术的理解基本为零。不知道现在的美术教育是什么样的。每次签买卖都会遇到家长说我会把你的书给孩子看,但我只能说尽力而为。我们现在也是做公司的,也是做儿童产品的。我现在有两个孩子,最大的五岁,最小的两岁。在澳大利亚,我也带孩子去美术馆。和其他孩子一样,我也疯狂地跑来跑去。其实我带他是为了熟悉这个环境。我没有特殊教育,因为我在创业,很忙,所以会失去很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相处的时间也很少,要教育他们?先玩吧。
记者本人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顾野还是希望继续出书。既然大家都对西方艺术感兴趣,他们迟早会回来的,以后我可能会多讲讲东方艺术。
1.《小顾聊绘画 《小顾聊绘画》作者顾爷如何在无意间炼成“网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顾聊绘画 《小顾聊绘画》作者顾爷如何在无意间炼成“网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5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