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呼麦《四季》轮番上阵,大世界里的上海观众都被浓郁的草原风情折服了。受艺术节中心之邀,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来沪参加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惠民演出。11月11日至13日,草原艺术家们来到上海,分别走进金山区、青浦区及上海大世界,带来别具一格的草原音乐及舞蹈。

草原之风吹拂申城

这是两封信串起的沪蒙情谊。去年11月和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和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让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苏尼特右旗是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在蒙语中,“乌兰牧骑”的含义是“红色的嫩芽”,即红色文艺轻骑兵。现任队长孟克吉日嘎拉介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始建于1957年6月17日,队伍短小精悍、一专多能,60多年来坚持不懈为农牧民服务,每年平均下基层演出100多场次。

今年8月,在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期间,上海艺术家代表团曾远赴内蒙古自治区,为草原送去上海的声音。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携手指挥大师汤沐海献上的“草原之声·廖昌永独唱音乐会”受到了内蒙古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内蒙期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党总支与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党支部进行了结对共建,双方将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利用各自资源优势,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创新发展。

时隔3个月,内蒙古的艺术家来沪赴约了。草原长调《辽阔的草原》、顶碗舞《祝福》、呼麦组合《多兰多》等富有草原特色的表演先后亮相金山区文化馆、青浦文化馆及上海大世界。他们还与上海本地的“小乌兰牧骑”上海电信艺术团同台献演。“上海的剧场特别美、特别干净,上海观众也特别热爱我们的演出,歌曲《敖包相会》很受欢迎。”孟克吉日嘎拉说,“乌兰牧骑是一支最基层的队伍,一年一百次演出,都在草原上。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很需要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样的舞台,让乌兰牧骑的歌声,让草原文化走出去。”

演员唱起《敖包相会》,将大草原的风情原汁原味地带到了上海。

不落一个蒙古包

一面慰问演出,一面交流学习。每一次会面,两地的艺术家们都不忘积极学习实践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三场演出结束后,13日下午,上海文艺战线“坚持文化为民、创作为民”学习乌兰牧骑精神交流座谈会在沪举行。乌兰牧骑“天作幕,地为台”“观众不走,演出不停”的精神感染了所有人。

“从诞生之日起,乌兰牧骑就承担着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大功能。”乌兰牧骑的老队长,78岁的巴图朝鲁回忆说,“乌兰牧骑是革命队伍中长出的嫩芽、树枝,当时没有广播,我们就拿着报纸、书籍,带上幻灯片,念给牧民听,宪法、婚姻法、科普知识、防病防灾,都是通过我们宣讲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为牧民送演出。乌兰牧骑的节目来源于生活,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舞从牧民的日常劳动中来,赞扬劳动模范和批判懒汉的小品同样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露天演出是常态,平坦的草地、流动的白云就是舞台和背景;冬天大雪中抛锚推车,夏天演出中搏斗蚊虫都是常事。

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将大草原的风情原汁原味地带到了上海。

“党的领导是乌兰牧骑的生命线,人民群众是乌兰牧骑生存的沃土。”巴图朝鲁说,乌兰牧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这就是“两个一样”:观众人多人少一样演出,场地不论好坏一样演出,即便观众只有一个人同样也演。草原地广人稀,有一次,演出结束了,有位牧民才急匆匆地赶到,“马儿都流汗了”,看到这个景象,乌兰牧骑的队长又重新把队员组织起来,重头再演一遍。“蒙古袍、马头琴、演出车,队员足迹遍布每一寸土地,我们不落下一个浩特,不落一个蒙古包。”还有一次,队员们还帮助当地牧民打井,牧民便把这口井取名为“乌兰牧骑井”,一直沿用至今。孟克吉日嘎拉表示,从上世纪60年代走到今天,乌兰牧骑一直被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这个延续在乌兰牧骑和农牧民之间的精神和感情因子,拉近了我们的关系,也更坚定我们永远做草原上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信念”。

历史上,沪蒙两地艺术家合作由来已久,在相互的交流中结下了浓厚的情谊。此前,由于牧区居住环境分散,无法建立幼儿园,因此牧区的孩子们得不到很好的学前教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巴图朝鲁等乌兰牧骑队员来沪向上海木偶剧团学习木偶戏,剧团分文未收,在3个月时间内言传身教。就这样,内蒙古有了自己的第一出蒙语木偶剧,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乌兰牧骑也被牧民亲切地称为草原上的“流动幼儿园”。

座谈会上,83岁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说:“内蒙古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很生疏的地方,那里的草原、云彩、蓝天都非常诱人,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去年在呼和浩特,他们还把金鸡奖终身成就奖颁给了我。”牛犇说,“同为党的文艺工作者,乌兰牧骑是我一直以来学习的榜样,他们冒着风、雪、严寒酷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牧民演出,我很敬佩这种精神。或许可以这么说,乌兰牧骑早已不是‘嫩芽’了,而是一株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1.《两地情 两封信,两地情,草原上的第一支乌兰牧骑上海赴约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两地情 两封信,两地情,草原上的第一支乌兰牧骑上海赴约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