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晚,北京城北的奥林匹克公园光芒璀璨,“鸟巢”“水立方”灯火绚烂,公园里的玲珑塔面貌一新。2008年奥运会时作为电视转播设施的玲珑塔,此番搭载倒计时装置,在接下来的一千个日夜中,将与全世界共同屏息倒数。只听全场齐呼——

  11名代表推动拉杆,“1000”字样跃然于塔身屏幕之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千天!冬奥会的脚步近了,更近了!

  5月10日,嘉宾启动倒计时牌。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一千天后,我们将把一个极具科技含量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速滑馆交给奥运、交给北京!”国家速滑馆设计总负责人、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郑方言语铿锵。

  这是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5月9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摄)

  “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场馆。这座郑方口中“当今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目前已完成主体环梁钢结构和屋顶索网结构工程。这是一座智慧场馆,数字冰场技术将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提供实时数据,为观众和客户群提供室内外一体化导航服务。绿色节能理念贯彻始终,场馆的轮廓和体积被控制在最紧凑的程度,制冰过程中产生的80%的热量都将被循环利用于场馆采暖和生活用水。

  “通常建筑的寿命比建筑师的职业生涯更长。”郑方感慨道。而有了高科技加持的建筑物,必将焕发出更加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在冬奥会时承接冰壶比赛。设计团队将尝试在场馆中应用VR等技术,有望让观众穿上可穿戴设备,全景观赛。

  除了郑方和孙卫华,冬奥会筹备队伍中还有许多双奥工作者,有很多双奥场馆。在北京赛区的13个场馆中,包括“鸟巢”、五棵松、首都体育馆在内,有11个都曾承办2008年奥运会。此外,张家口赛区还分布有8个场馆,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将承办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等比赛;延庆赛区计划建3个场馆,是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举办地。

  这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右)的沙盘效果图(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毕明明摄

  大部分竞赛场馆将从2020年开始陆续完工,并达到测试赛要求。测试赛,是拦在冬奥会前的又一道关卡。目前,冬奥组委已编制完成测试赛整体工作方案,基本确定了15个冬奥会项目和5个冬残奥会项目的测试赛日程,都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世锦赛、世界杯等赛事。

  这是官方提供的延庆赛区效果图。 新华社发

  世界上已建成的高山滑雪场馆大都处于海洋性气候区,而延庆地处温带大陆性地区,风大且干燥。李兴钢介绍,延庆赛区正在设计精确的气象分析系统和赛道防风方法,至于这些应对措施是否有效,也希望通过测试赛进行检验,比赛时可“不能只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这是官方提供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效果图。 新华社发

  高速的另一端,张家口以筹办冬奥会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也跑出了“加速度”。崇礼区的全部财政收入从2015年的4.4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0.15亿元,曾“一矿独大”的财税结构实现平稳转型,38家露天矿山已全部关闭。本月5日,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准崇礼退出贫困县序列。

  张家口人正奋力书写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两张答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已然给北京冬奥筹备工作打出了“满分”。年初,巴赫率团实地考察了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他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各个项目都在按预期顺利推进,令人印象深刻。

  “2022,如果我来评价,它应该是中国志愿服务新的地平线。”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说。

  10日晚,玲珑塔下,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设立前期、测试赛、赛会、城市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遗产转化5个项目,其中作为主体力量,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分别计划招募2.7万人和1.2万人。今年12月,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工作将正式启动。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冬奥组委的“大人才观”。为弥补我国冬季项目基础相对薄弱、办赛人才相对欠缺的不足,组委会统筹国际国内两类人才资源,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分批引进了26名外国专家,对专业人才采用团队式引入的办法。

  5日,北京冬奥组委召开2019年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指出,今年是筹办工作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关键之年,工作重心将从做好场馆建设的同时向场馆运行转变。要以测试赛为抓手,统筹做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市场开发、宣传推广、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工作。

  开幕式创意文案也已完成全球公开收集,已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下一步,将推进开闭幕式总导演和创意团队的组建工作。

  市场开发工作全面推进。采用“联合排他”模式持续征集合作伙伴,已确定中国银行、中国国航等8家官方合作伙伴,以及青岛啤酒等4家官方赞助商。8日,北京冬奥会首次赞助企业大会召开,冬奥组委安排了市场开发、宣传推广、品牌形象、交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陈述,未来大会将逐年举办。

  “这次站在08年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要给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背景下的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中国靓丽的文化印记。”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卫说。

  播撒奥林匹克的种子

  5月10日,歌手吉克隽逸与孙楠在活动上演唱歌曲《冰雪舞动》。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 摄

  北京冬奥会的所有场馆,在建设改造之初就都明确地规划了2022年后的发展方向。此外,冬奥组委计划在未来几年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期让奥林匹克的影响,抵达比2022更远的未来。

  运动场上,处处涌动着全民健身的火热激情。马拉松热潮不退,健身成为节假日新风尚,冰场雪场“下江南”,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首次跨过长江、在上海举办,“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正逐渐发展为蓬勃的现实。

  冬奥组委有网站有微博,也开了抖音和快手,年初开始,还在做一组“冬奥首发”微视频,生怕跟不上“新新人类”的脚步。

  “六一”临近,冬奥组委正加紧为中小学生准备礼物——从6月开始,专门向孩子们开放位于冬奥组委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把50%的开放时间交给中小学生,接待学校整体预约参观。

  “这一代年轻人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埋下奥林匹克的种子。”赵卫说。

  “一千天,对运动员来说不过是两个半赛季。”短道速滑世界冠军范可新的解读使人倍感紧迫。

  4月25日,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于北京集结;

  4月27日,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在秦皇岛举行入队仪式……

  从2018年至2021年,按照“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工作节奏,中国冰雪人正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全项目参赛”的目标而奋进。

  本赛季,从“扩面”进入“固点”,短道速滑队领队杨占宇介绍:“今后国家队的训练会更有针对性,个性化会更强。”本次集训的一大亮点是国际化教练团队。中国短道速滑队聘请了前韩国男队主教练宋京哲以及器材教练边宇玉,再加上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体能教练、营养师,目前在中国队18人的教练团队中,外籍教练人数已近半数。

  请进来,也走出去。向冰雪项目强国研习经验,是多支国家队不约而同的选择。

  同时,科技助力和保障工作被提到愈发重要的地位。冬运中心负责布置训练监控、搭建国家队综合医疗康复保障服务体系、构建运动营养综合保障体系、配备心理咨询服务保障团队等。

  “我们可以说是在一个比较低的起点向世界冰雪运动大国迈进。”高志丹说,“但是现在我们发展势头很好,如果继续抓下去,我国冰雪运动在2022年冬奥会将有大突破,在2026年和2030年冬奥会一定能有大发展。”

  “不负时代,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奥运赛场!”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发出宣言。

  “一步不能退,一直在路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说。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一千天,让我们共同倒计时!

1.《边宇 千日太久,只争朝夕——写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千天之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边宇 千日太久,只争朝夕——写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千天之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