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地图/库拉塔斯

这篇文章最初是ACGx写的。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就像这场巨型机器人决斗一样,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7日(北京时间10月18日),MegaBots的重型机器人Eagle Prime和日本水岛桥重工有限公司的Kuratas经过两年的酝酿终于开战。虽然库拉塔斯在比赛中输给了老鹰Prime,战斗过程非常尴尬,但是让全世界数万机器人爱好者看到世界上第一场“巨型机器人”的战斗还是值得的。

其实巨型机器人的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动漫产业。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法在其文化产品中塑造所谓的“战争英雄”,于是许多日本文化产业从业者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以转型(月光面具)、外星人(奥特曼)、怪物(哥斯拉)等新颖的文化内容“守护和平”。巨型机器人的动画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并风靡全球。

ACGx统计了9部有趣的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巨型机器人文化的发展历程,帮助我们了解巨型机器人文化的魅力。

钢铁侠28号: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的始祖

生产于:1958年

受手冢治虫科幻漫画《大都会》的影响,1958年刚出道的横山光辉创作了一部名为《钢铁侠28》的巨型机器人漫画,这是日本人第一次如此直观生动地接触到巨型机器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后来《钢铁侠28》还上映了广播剧(1959)、真人黑白专题片(1960)、黑白电视动画片(1963),被很多人视为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的鼻祖。

《钢铁侠28》讲述二战后,一个巨型机器人突然来到日本东京,大肆破坏。年轻的侦探金田正太郎成为巨人机器人28的控制者,通过遥控与这个身高10.2米、体重31吨的机器人并肩作战,最终拯救地球,守护人类。

对于当时的很多日本人来说,《钢铁侠28》从二战战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逐渐建立起文化和科技上的自信,开启了巨型机器人作品的创作浪潮。后来,在横山光辉家乡神户的一个公园里,当地政府建立了一个15.6米高的“钢铁侠28纪念像”,以纪念这个伟大的机器人动画所做出的贡献。

魔神Z:第一部载人巨型机器人动画

生产于:1972年

如果说钢铁侠28开创了巨型机器人的动画,那么Go盖娜在1972年创作的漫画《魔神Z》就是载人巨型机器人动画的鼻祖。

在DYNAMIC和东营动画的联合策划推动下,以动画为目标创作的动画片《神魔Z》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响。除了前所未有的骑乘设定,身体上还覆盖着无敌的“超级合金Z”主角身体“魔神Z”,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机器人。《魔神Z》及其续集《大魔王》和《UFO魔鬼古里安塔莎》中展现的热血、勇气、正义等内容,也给后续的大部分机甲动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许多中国ACG发烧友来说,他们第一次接触魔法Z可能是通过BANPRESTO制作的超级机器人战争系列游戏。而华纳兄弟2013年出品的《环太平洋》中skua Dangerous Ranger所采用的风格“ElbowRocket”(国内译作“天马流星拳”),其实就是“魔神Z”的招牌武器“铁甲飞拳”。

盖塔机器人:契合概念的首次引入

生产于:1974年

在《神魔Z》获得巨大成功后,其作者戈·盖娜和他的前助手肯·石川(Ken Ishikawa)于1974年共同创作了一部名为《盖塔机器人》(Gaita Robot)的作品,开创了组合和变形机器人的先河。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共产生了4部动画片、3部电视动画、3部OVA、3部剧场版以及大量衍生作品。

在中国台湾省,“神魔Z”被翻译成“三位一体宇宙人”。顾名思义,这部动画讲述了浅院的三位高中生、申沙肯、巴武藏分别驾驶飞鹰、猎豹、巨熊三架战斗机,以在海中飞行、钻孔、潜水三种形式变身为巨型机器人,从而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由Gaita Robot首创的飞度概念虽然很新颖,却在当时的日本动画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由于三个机器人的装配过程极其不合理,很多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困惑,由此引出了机器人动画及其衍生玩具的一个准则——动画中怎么玩,怎么换玩具。

为了弥补盖塔机器人的缺陷,Go盖娜和安达亚于1975年10月出版了一部作品,名为《钢铁纪可》。通过机器人本体中的磁铁结构,玩具可以很容易地组装、安装和更换,从而成功地开拓了机器人衍生玩具的市场。

机动战士高达:立足玩具的商业帝国

生产于:1979年

在日本科幻作品中,诞生于1979年的《机动战士高达》不仅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动画作品,也是整个日本动画界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系列动画。

机动战士高达的作品众多且庞大,大致可以分为“U.C .时代”和“非U.C .时代”两大类。前者世界观相同,后者独立。该系列动画诞生于1979年,由Tomino Yosiyuki的第一部作品《机动战士高达U.C.0079》执导,为众多机器人爱好者所熟知

但《机动战士高达U.C.0079》借助战争反思战争的深度内容很多,造成当时收视率不佳,这部作品也遭遇了减半,将原本52集的动画缩减为43集。但随着玩具销量开始逐渐上升,万代决定继续投资SUNRISE制作高达系列动画,开创了一个时代。

截至2017年8月,高达4.73亿款GUNPLA车型已在高达机动战士系列周围售出。在万代发布的2016年财报中,“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为万代贡献了11.98%的销量,这部经典的巨型机器人动画也成为了万代最赚钱的IP。

六神合一:吸引女性注意力的巨型机器人

生产于:1981年

“六神雷婷王~呜呜~”我相信当我们提到“六神”的时候,很多中国人会在七八十九十后的脑海里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六神合体》改编自横山光辉的机器人漫画《火星》。因为原著漫画是冷战时期创作的,里面有很多深刻的内容,很难商业化。经过横山光辉的批准,东京电影新闻社于1981年推出了全新的动画片《六神合体》,并在内容上做了很大的改变。

但由于动画版《六神合体》打斗场面太少,动画受到男性观众的冷落,却意外地获得了不少日本女性观众的青睐。甚至在动画角色麻姑在地球上去世后,一些媒体也借机举办了一场预定人数为200人的“追悼会”,吸引了4000多人报名参加。

1994年,《六神合一》传入mainland China,也是巨型机器人对当时很多中国青少年的启蒙。

变形金刚:塞伯坦的巨型机器人

生产于:1984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高速发展的时期,一波优秀的机器人玩具产品大浪潮由此诞生。

1983年,日本玩具公司TAKARA推出了DIACLONE和MICROMAN两种可变形机器人玩具,在美国市场赢得了空的赞誉。1984年,美国孩之宝与TAKARA达成协议,TAKARA不仅获得了研发美国版《变形金刚》的许可,还开始推出名为《变形金刚》的动画和漫画作品,迅速成为当时美国最受欢迎的动画IP,为2007年的真人电影摄影奠定了基础。

与当时日本的主流机器人动画相比,《变形金刚》不仅将这些巨型机器人塑造成来自塞伯坦的外星人,还将代表正义的汽车人,尤其是擎天柱塑造成了美国队长那样正直、博爱、善良、亲和、具有普世价值的角色。

1988年,《变形金刚》在上海电视台正式播出,之后中国青少年第一次在电视上接触到汽车人的魅力。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变形金刚知识产权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真人电影《变形金刚4》中大量中国元素的出现。

泰空堡垒: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编译日本动画

生产于:1985年

对于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说,提到巨型机器人动画,不得不提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的堡垒泰空。

1985年,美国金和声公司重新编辑了3部日本动画《超时空堡垒》《超时空骑团》《机甲创世纪》,并制作了85集长的电视动画《泰空堡垒》。当时因为美国电视台对动画长度有要求,所以美国公司在引进日本动画时都采用了几部动画混合的方法。除了堡垒泰空《战神金刚》是很多人熟悉的,也是由日本《兽王》和《机甲舰队》合并而成的电视动画。

金公司推出堡垒泰空后,制作了自己的续作故事和相关周边,进一步发展了这个IP。甚至在过去的两年里,也有推出真人电影的计划。然而,由于版权问题的遗留,金和生公司与日本版权所有者龙之子之间的纠纷在过去30年中一直持续不断。直到2016年,双方才达成和解,日方于2021年3月21日收回权利。

移动警察:一个民用巨型机器人

生产于:1988年

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名叫结城正美的年轻漫画家出版了一部名为《流动警察》的作品。90年代初,辽宁电视台也推出了手机警察的动画作品,也属于80、90后的很多“童年记忆系列”。

受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影响,结城正美原本想创作空宇宙科幻的项目,但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构思,这个想法逐渐变成了一个英雄驾驶警察机器人打击犯罪的故事。1986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发生在不久的将来时代的科幻作品《移动警察》终于由万代投资,决定以OVA动画+漫画的多媒体、多平台方式进行IP运营。

与传统的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相比,《移动警察》将不吃人类烟火的机器人巨人进行了推广,采用了非常罕见的“全景、多视角”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可谓另类的动画作品。其实当时因为日本关于巨型机器人的动画作品太多,创作者为了在内容和市场上有所突破,不得不进行创新。除了《流动警察》之外,同样由GAINAX于1988年创作的《跃上巅峰》,因为第一个设定漂亮女孩是主体驾驶,而成为许多ACG发烧友心中的“杰作”。

新世纪的福音战士:科幻动画引发社会现象

生产时间:1995年

1995年10月,由庵野秀明执导、龙子和GAINAX出品的科幻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在日本播出,成为继《机动战士高达》和《宇宙战舰大和号》之后日本科幻动画界第三部里程碑式的动画作品,并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mainland China。

其实严格来说,《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有机体”应该属于“生物”而非“机械”,但如果看内容结构设定,这部动画作品仍然是日本巨型机器人动画的延续。

在日本,曾经引发“社会现象”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地位非常高。在经历了阪神大地震、泡沫经济破灭、奥姆真理教等一系列社会事件后,日本社会的乐观情绪逐渐消退,《新世纪福音战士》只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看待日本年轻人的烦恼,这不仅扭转了“龚事件”对日本动画产业的巨大负面影响,也改变了动画被儿童看到的固有印象。

可以说,从《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出现,巨型机器人动画从单纯的商业层面进一步提升到了艺术和思想层面。虽然进入21世纪后,日本动画界诞生了天元突破、大天使等优秀的巨型机器人动画作品,但《新世纪福音战士》在艺术成就上仍难以被后人超越。

当我们重新审视巨型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时,不难发现,科幻动画这个独特的主题,其实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人群到大众,从商业到艺术的过程,就像这次鹰首相和库拉塔斯的对决一样,未来巨型机器人文化的发展将随着人类文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1.《时光机器动画片 这9部经典动画,其实就是巨型机器人作品的发展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时光机器动画片 这9部经典动画,其实就是巨型机器人作品的发展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0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