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国庆返乡的主题已经变成了一场婚姻促进会。因“相亲”离家出走,为了躲避父母相亲安排而选择留在工作岗位等消息,不时地搅动着年轻人的神经。抵制相亲似乎是年轻人的一个标签。但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毫不掩饰寻找另一半的欲望,变得更加积极,也越来越争取摆脱订单。同时,一些婚恋平台已经开始利用单身男女的焦虑来诱导消费。
A
相亲也需要绩效考核
渴望“安排好的爱情”
周末,小美坐在咖啡店里修改简历。一张A4纸上写满了小美的亲身经历:27岁,国外顶尖大学硕士毕业,年收入30万,父母名下有公司信息。另外,页面上还有小美的五张自画像,很抢眼。
她做简历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相亲。“大家都很忙,谁会花时间去了解你呢?把时间花在刀刃上,简历就是最基本的社交通行证。如果有什么硬的条件,一定要大胆的走出来,彼此是什么样子,早知道。”
小美留学后加入了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平时工作比较忙。工作讲究效率的小美,认为相亲也要有效率。她还为相亲设定KPI(关键绩效指标),即“每周至少给一个男生递简历”。
2020年,刚毕业的小金一头扎进传媒行业,每天过着2.1的日子。除了男同事,小金平均一周跟不到三个男人说话,更别说脱单了。“我爸拒绝我相亲。看来我得悄悄让他知道,我可能需要一个吻。”最近她的朋友圈吸引了大学生的围观:“你才23岁,急不急?”但小金感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认识更多的男生。”
2019年,镇爱发布了《2019Q1单身人口调查报告》,显示单身男女第一次相亲年龄不到23岁,95后有近一半有过相亲经历。离家两千公里,远离家乡,小金的父母认为她还年轻,有选择的余地,但小金比任何人都更渴望“包办的爱情”。
近年来,一些“相亲看不上链”的张文经常刷屏,这让自嘲为“三无”(无房无车无户口)的小金感到有些焦虑。直接打击她的是公园相亲。一个阿姨手上的A4纸写着:“1998年出生,身高168 cm,常春藤大学毕业,城市户口,收入稳定,家里两套房。”
“这样的女生还缺对象吗?”小金对自己在相亲市场的“行情”感到不解和担忧。
小英的父母不像小金的父母,小英的父母说不着急,其实是到处给女儿求婚。大学毕业考上家乡公务员的肖英光,去年结了30次婚。相亲的丰富经历也让她总结了经验:老师、医生、公务员,这些都是相亲界的“烫手山芋”。然而,尽管如此,在别人眼里是“热蛋糕”的小英还没有成功脱榜。
24-29岁,父母带亲戚朋友介绍的相亲对象,从比小英大五六岁到比她小一两岁不等。
小英对待相亲的态度是“不过分”。她认为亲戚朋友介绍相亲的好处在于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帮助她规避婚恋风险。
B
将近90%的大学生
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
“5分中的4.8分。”说到大一选修课《恋爱心理学》这门网络课程,天津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吕楠楠给了高分。目前,她恋爱了。她笑着说自己刚上这门课的时候还是单身,选择这门课是抱着“通过学习寻找爱情”的心态。在课程中,她了解了性别差异以及恋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最重要的是学完这门课建立起恋爱信心。”。
据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恋爱心理学课程主讲人段新兴介绍,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恋爱心理学相关课程。“课程名称可能不一样,比如《恋爱心理学》《恋爱与人生幸福》《人生幸福类》《亲密关系》等等。”
最近,对全国1028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在大学开设爱情课。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28.89%恋爱过,37.55%有过恋爱经历且现单身,28.99%从未谈过恋爱,4.57%暗恋或追求他人。
段新兴用“百货药店”形容学生对《恋爱心理学》的印象。“每一个进入课程的学生都像是来吃药的病人。有些人需要治愈失恋,有些人需要告白,有些人需要爱情启蒙,或者有人带着好奇走进来。每个人走进这家百货公司都有不同的目的,但最终他们都在这个阶层找到了他们想要的“商品”。
1.《当代女生为了脱单有多努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当代女生为了脱单有多努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4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