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早春(1935 ~ 2018年7月2日),湖南隆回人。党员。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当代》杂志前编辑、顾问,第八届、第九届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传记文学《冯雪峰》、散文集《冯雪峰评传》(合集)、散文集《珠草跨》(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编辑陈早春今早去世。1997年至2000年,陈早春在当代担任主编,之后长期担任杂志顾问,与杂志同事建立了深厚而有意义的友谊。多年来,他一直领导和支持杂志的工作,发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今天,我们推一篇他的散文《故乡的小桥》,1995年第二期《当代》发表,作为对这位勤劳敬业的老编辑的永久纪念。
当代,1995年第2期封面
家乡的桥
陈早春
在老家的山洞下,我的名字不详,即使现在地图准确详细,我也看不到。古代是那满之地。昭陵县始建于汉初,属长沙,但昭陵县旧址距我家二百余里;晋武帝时,少陵县所属的斗良县恰好在我家乡现在的县城附近,但离我家也有130多里。三国时,先属蜀,后属吴。也许微不足道,属于谁不重要,不值得去争取。在古代,很难确定它属于哪里。也许这是一个没有人想要的荒野。说是属于昭陵的,窦良,很可能是风流。直到近代它的归属才明确。清代属宝卿府,民国末年由邵阳县改为隆回县。至今没有改变。
家乡没有乡土文学可以推崇,也没有人可以依赖。晚清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魏源,出生在我们的邻居魏家湾,但他的家离我家还有20里,他的光芒无法照耀我们。
我家所在的村庄是一个山谷。就我记忆所及,只有十几个院子。村里最大的知识分子是初中老师。我以前从未当过学者,更不用说像举人和进士这样的伟人了。村民唯一能世代夸耀的就是武力。据说某代人在山谷的高山上建立了一个村庄,村里一个壮汉想去村王瘾。他扛着一个重达1000多公斤的石臼,爬上山20多英里。他太自信了,没有找到关系。他走到门口,结果功亏一篑。他把它带到了村口。他受不了主人的刻意拖延,说了声“憋不住”,扔下了石臼。他不仅没能成为村中之王,为村里争光,还留下了一个笑柄:“洞中之人,当不了皇帝”。
即便如此,“没人说我家乡好”,我也无法回避。我也许配做一个见过“大世界”的人。我参观过中国甚至世界上的一些景点。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但不如家乡善良。真的是“金窝不如狗窝”。
虽然我的家乡没有著名的山川,但风景的美丽和魅力足以让你欣赏。我的故乡魏源写诗的时候,是“十诗九景”。我觉得他离不开家乡山水的养育和熏陶。他还在《山居杂歌》诗中唱出家乡的山川,可见家乡也有入诗的资格。
这位诗人在家乡受到熏陶,因为他对山川河流了如指掌。他说:“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伟,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绿。”在我的家乡,泉水包括涌泉、迪泉、全明和温泉。石头有绝壁;云朵五彩缤纷;树有成千上万种颜色。隐士喜欢它的孤独,野心家喜欢它的宏伟,空想家喜欢它的变化,真诚的人喜欢它的庄严。
这些是诗人永恒的主题。我不是诗人。不能质疑我。来说说我家乡的桥吧。可能是我结痂上瘾了,一直觉得家乡的桥就是一个场景。
就一句话,“小桥流水的人”,就能把世间的一切烦恼,心里的一切污垢都清理干净。如果你在那里,去看看我家乡的桥。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韵味!
我们村的山谷不到一平方公里,但有四条小溪穿过。他们似乎都有点想家,从九个海湾转到十八个海湾,不愿意直流电下去。因此,在这个小地方有十一座桥。有四座石拱桥,五座石桥,一座木桥,一座木桥。有无数座矮桥。站在中间的石拱桥上挥手,十一桥上的人都能看到;十一桥上所有的人都能听到一声喊叫。他们不仅是村里每一户人的渠道,也是联系每一个人的纽带。
石拱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桥面的凹痕痕迹可以看出来。做的也很精致。尽管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堆放的地方还是没有缝隙。有长长的石头作为护栏,半月形的桥像一条永久的彩虹。
石桥是一整块石头,你在那里都会惊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石头?哪个巧匠刻的?是怎么从石山运过来的,怎么竖立起来的?最大的石桥,两个人都可以过。
木桥和木桥简单多了,但是孩子最喜欢。第一,走路时是颤抖的,像随着节拍跳舞;首先,你可以在上面试试你的勇气,因为如果你跌倒了,你就会跌倒。男生在这里可以冒险,女生一般不敢,但要好奇去看试试,这样才能衬托出男生的勇敢。
山里有无数的木桥和竹片桥。在邻近的村庄,桥上有亭子供路人休息和享受夏天的凉爽。这些都是眼睛看不到的,省略了。
桥在水上,水在桥下流动。这里流动的水是由各种泉水组成的。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在上面,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光芒。古书上有“爸爸”“流涎”之类的词语来形容,但我觉得不够贴切。一年四季常青,绿色晶莹剔透,柔软光滑,尽显青春肌肤的魅力。这水经过千万颗重沙石过滤,没有任何杂质和灰尘,清澈透明,有鱼、虾、虫草。地面上的一切都在这里留下了阴影。太阳、月亮和星星空,建筑、行人、山和树,甚至鸟儿在树枝间啁啾,在空飞过都会在它的屏幕上反映出来。小溪总是那么深情,村里的一切都必须刻在心里。
小溪虽然没有大江的激流,但它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起伏。秋天升起瀑布,水池回流,石头溅起珠子,海岸撕裂絮状物,漏斗旋转,一切。有的溪流像飞鸟宣泄羽毛,有的像飞奔的马振动鬃毛和双脚;有时放飞羊群是轻的,有时挂个水壶倒个针剂,各种方式。大江如行军入鼓,小溪如妙文。它比大江更能体现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站在家乡的桥上,才能把家乡尽收眼底;只有站在家乡的桥上,才能领略到家乡有形的美好形象和无形的眷恋。如果你想用声音聆听故乡:流水的潺潺,石濑的汩汩,涓涓细流在空山谷交汇的铿锵,绿草如茵的沙滩上的鲁曼泡泉,石缝间清脆的滴水泉,池底壅塞的回水...只有站在家乡的小桥上,才能听清楚,才能把层层隔开。
家乡的小桥,是家乡的镜头,是山水诗的诗眼。我喜欢家乡的桥。
发表于当代,1995年第2期
本期编辑:索尔
1.《陈早春 陈早春:家乡的小桥 | 纪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早春 陈早春:家乡的小桥 | 纪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1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