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瓶的巨大创新让华星玻璃“又快又好”。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华星玻璃产品的质量。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7月底,坐在与哈尔滨经济开发区签约的会议桌下,广东华兴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兴玻璃”)董事长李神华可能还记得16年前砸玻璃瓶的场景。
2002年,华兴玻璃获得白酒玻璃瓶首单后,生产的部分瓶子存在商标印刷不均匀的缺陷。面对客户愿意降价回收的情况,李神华决定把几百万的玻璃瓶当成废品,全部砸碎!
哞,哞,哞...价值100多万元的玻璃瓶被砸后的那一年,流行的“质量第一”帮助华兴玻璃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公司几乎每年都创下加厂的记录。16年后,华兴玻璃迎来了在东北哈尔滨的第15家工厂。
砸玻璃的背后,是华兴玻璃自上而下对次品零容忍的缩影。这一理念促使企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拥抱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在企业内部,华兴玻璃大力引进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给质量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华星玻璃走在行业前沿,利用轻量化技术,使玻璃产品实现“减量化、再品质化”的转型。
小瓶的巨大创新让华星玻璃“又快又好”。数据显示,作为国内日用玻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华兴玻璃产品的不良率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产品赢得了雀巢、喜力等一批又一批被称为“挑剔”的客户。
●南方日报记者叶杰春
从砸玻璃瓶到建质量管理中心唤醒质量意识
一团团红色的“火焰”、“刷子”、“水滴”进入模具,经排线机成型后,它们变成玻璃瓶。每天都有上千万的日用玻璃瓶从华兴玻璃总部厂放行。
距离佛山几千公里的华星玻璃7月底正式与哈尔滨经济开发区签约,宣布将在哈南建设60万吨智能绿色轻质玻璃瓶生产基地。这是华兴玻璃自2003年开始大规模扩张以来,省外第11家工厂。
快速扩张导致生产能力急剧增加。目前,华兴玻璃容器年产量近300万吨,企业被称为“亚洲日用玻璃之王”,市场份额超过15%。
“快”往往难以平衡“好”。引人注目的是,在华兴玻璃开始大规模扩张的前一年,公司发生了一起与质量相关的事件。
2002年,在日用玻璃行业做了15年的华兴玻璃,终于拿到了白酒企业的第一瓶订单。但由于生产图纸与当时的设计图纸略有差距,产品生产出来后,瓶子的商标出现了一些参差不齐的“质量缺陷”
面对这种情况,负责生产的工作人员回忆说,从产品的外观来看,其实不均匀的问题是要仔细找的,从几百万个产品中只能挑出几个“问题产品”。另一方面,顾客也表示愿意接受产品。
但是华兴玻璃的创始人李神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价值超过100万元的玻璃瓶全部当作废品处理,扔掉!
他的话仍然让许多老员工印象深刻。“如果不能保证产品100%合格,哪怕是亏损,也绝对不能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李申花说。
“对质量的强调必须从上到下。玻璃瓶是希望员工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一位老员工事后回忆。
华星玻璃专注于打造自上而下的质量理念,除了创始人通过砸玻璃瓶来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外,还对组织体系进行了探索。
2016年,华兴玻璃正式将原质量总监办公室更名为质量管理中心。
“好像是从主任办公室到管理中心才命名的。事实上,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华星玻璃总裁办公室主任高启亮表示,各子公司都有品控部门,缺少统筹指挥的部门。
随着子公司的增加,如果允许每个生产基地组建自己的学校,必然会导致产品标准的差异。质量管理中心的出现是自上而下的,从组织体系上来说,它保证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工厂能够建立统一的模型标准。
把自动化推进玻璃瓶,按X光做“体检”
为了让不同的子公司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平,华兴玻璃不仅通过组织体系保证了目标传递的一致性,还让工厂像“积木”一样实现了标准化复制。
这离不开自动化的支持。华兴玻璃总部厂,每个玻璃瓶传送带都有专门的背景光板,一个员工正盯着一个个路过的玻璃瓶。
“这叫轻检。”华兴玻璃广益公司总经理秦春华介绍说,这种完全依赖人的测试过程对员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灯光的支持下,负责这个过程的员工需要用肉眼识别面前的玻璃瓶是否有裂缝或气泡。因为检查难度很大,为了保证准确性,这个过程需要每20分钟轮换一个员工。
现在,在华兴玻璃的其他新工厂里,这种检查过程已经被这种叫做“摄像头”的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业内人士称这种设备为瓶子“拍x光”。如果普通瓶子有细小的裂纹,肉眼很难分辨。不过这个设备是基于光学原理,用5000万像素的摄像头对每个瓶子拍照。拍照过程中,如果遇到裂纹,产品会反光。
一旦设备识别出反射点,它会自动将产品踢到废液箱。
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华星玻璃产品的质量。数据显示,在华兴玻璃,裂纹瓶检查机的引入,使产品裂纹的不良率降低了一半。
除了直接引进自动化设备。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华星玻璃还通过收购设备公司,加快核心设备的升级和完善。
线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去年,华星玻璃正式收购三江机械设备公司。这种专注于生产的流水线机器是一种使玻璃从液态变成固定形状的设备。在整个玻璃生产过程中,它与窑炉一起构成了两个核心设备。
秦春华表示,收购上游设备公司后,一方面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保证核心设备技术的独特性,同时可以将改进后的技术在公司内部公开,使围绕质量改进的整个设备改造进度变得更快。
小瓶创新和轻量化技术通过“减脂”提高玻璃瓶质量
为了更快地提高产品质量,除了设备的力量之外,创新对华星玻璃的质量提高也是不可或缺的。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些年来,同样容量的瓶子越来越轻了。"秦春华表示,在日用玻璃行业,轻量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以李锦记500ml产品为例。在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华星玻璃引进的玻璃瓶重量从320g降到了230g。“瘦身”玻璃瓶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使整个玻璃瓶的厚壁更加均匀,使整个玻璃瓶看起来更好看。
但是开发这样的产品并不容易。
“筛沙是很有学问的。”华星玻璃高级工程师陈松林表示,与普通日用玻璃产品相比,轻质玻璃瓶对原材料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一粒原料砂,如果体积超过要求,会很难熔化,而且太小,容易结块,必须控制在20目以内。
而原材料只是第一步。沙子送到窑后,窑温的控制也学会了。例如,在燃烧过程中,气泡和石头不得影响玻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只有避免这两个缺陷,才能强化整个产品的理化性能,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才能保证高稳定性。
利用小口吹塑技术实现日用玻璃制品的轻量化,不仅是质量的提高,也是企业效益的提高。秦春华说,相同容量的瓶子重量减轻不仅节省能源和材料,而且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目前国内能突破这项技术的人还是少数。”秦春华说,引入轻质产品实际上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种产品受到许多市场的欢迎。数据显示,目前华星玻璃华南地区40%的产品都是轻质玻璃瓶。
围绕这项技术,华星玻璃仍在一轮又一轮地推广轻量化。
“玻璃瓶的生产过程并不复杂,但是要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有一个隐藏在小瓶里的大学问题。”秦春华说。
■记者笔记
《隐形冠军》
背后的质量力量
可口可乐、雀巢、海天甚至人们每天使用的化妆品。每年,广东华兴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近300万吨日用玻璃将以不同的形式进入市场。数据显示,华星玻璃在国内日用玻璃中的市场份额超过15%。
在德国,像华星玻璃这样在自己细分领域拥有绝对市场份额却默默无闻的公司,被赫尔曼·西蒙称为“隐形冠军”。多年来一直追踪“隐形冠军”的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指出,与一般企业相比,“隐形冠军”在研发上的投入是一般工业企业的两倍以上。
华星玻璃也是如此。早在2006年,华星玻璃就在国内还没有人开始研究轻量化的时候,主动进入这个领域。到目前为止,华星玻璃已经成为国内少数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之一,这也源于其在创新和研发方面的大胆投入。
重要的是要知道,开展与轻质玻璃瓶相对应的小口吹塑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非常“沉重”的资本投入,但华兴玻璃深知轻质玻璃瓶不仅能节能降耗,还能提高产品质量,所以选择了主动迎难而上,以此来巩固自己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质量的提高也是让这个“隐形冠军”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日用玻璃领域,华兴玻璃不仅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第一位,还面临着一些挑剔的客户,比如喜力,他们每年都会记录世界上最好的供应商的做法,并直接列出对供应商有最新要求的客户。凭借质量和努力的力量,华兴玻璃也进入了此类企业的供应链。
1.《广东华兴玻璃 华兴玻璃 砸出来的“亚洲日用玻璃大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广东华兴玻璃 华兴玻璃 砸出来的“亚洲日用玻璃大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1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