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神马伦理影院 《1917》:被遗忘的战争,被当做代价的人

"

除了战场上的恐惧、紧张和激动,鲜活真实的个体感受应该是今天一部好的战争电影,这是我们需要看到的。

"

离开电影院半年多。终于,《1917》可以在屏幕上见到我们了。

最后,我们可以在IMAX放映中真正感受到这部电影——不仅是更广阔的画面空,也是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在电影中前所未有的艺术尝试,也是一次真实而残酷的战争中士兵的生活体验。

错过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随着《1917》一起出现了很多争议,一直到这部上映才停止。有人认为“作秀”的目的导致剧情苍白单一,有人认为一面镜子的使用到最后限制了人物的塑造,有人反驳前者对影片细节的主动忽视,有人认为这是战争片的一个突破,有人讨论影片抛弃上帝视角后对战争的微观反思。

对一部电影的感知必然是主观的。但是,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对错的对抗,而应该是一部好的战争片。今天我们能看到什么,反思什么?

告诉|梁文道

来源|参见理想八点

我一直害怕一种语言,就是在一场好的战役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难免会有人被迫付出代价,甚至有人自己也会成为代价。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会变成“成本”。

经历了这么多痛苦的过程,如果说我们能吸取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在未来,请不要轻易把一个人当成“成本”。任何人都不应该是其他任何东西的代价。

把一个人当代价,就是把他当工具。我相信康德的伦理学。所有的伦理目标都不应该是把别人当作工具,以别人为代价。人是目的。

以上观点其实和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部电影有关。即《1917》,这部电影在今年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多项提名,被认为是黑马,却错失了“最佳影片”。

1917年的《一面镜子到底》,

真正的战争电影还是角色扮演游戏?

这部电影在奥斯卡上获得了三个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是“最佳摄影”。

“1917”,这个奖的获得者,当之无愧。它的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可以说是当代电影界最有实力的摄影师之一。他最后一部获奖作品是《银翼杀手》。其实从《银翼杀手》中,就足以看出狄金森高超的球技。

这一次,在《1917》中,狄金森和导演萨姆·门德斯呈现了一场超水平的“表演”——这也是影片最关注的技巧,即“一面镜子到底”。

什么叫“一面镜子到底”?其实关于长镜头,我想今天喜欢电影或者对电影略知一二的人,大概都知道“长镜头”是什么意思。许多电影都是以非常长或耀眼的长镜头为标榜的。

在谈长镜头的摄影技巧之前,我还是想简单介绍一下电影《1917》。

《1917》

《1917》,顾名思义,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1917年,当一战进入最激烈的时刻,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突然接到任务,要求他们立即奔赴死亡前线,向那里即将进攻德军的陆军将领传达“立即停止进攻”的命令。如果不能及时下达指令,军队前方两个营的1600人的生命可能全部牺牲。

两个少年需要穿越死亡无人区。在武器和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应该尽快下达指令。期间要经过德军前线,面对各种突发的危险情况。

整部电影的表达,从两人接到命令到任务结束,一口气用了近120分钟,让我们作为观众有一种强烈的沉浸感。

这可以说是一部技巧高超的实验片,一部战争片,而这种“对着镜子看到底”的表现手法也成为了影片最吸引人的亮点。

当然,《1917》中的“一镜到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未删节长镜头,通常被称为“伪一镜到底”。其实还是用多个长镜头剪辑的,只是剪辑的时候用了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通过一个黑暗的场景瞬间做出连接,隐藏了剪辑的痕迹,让观众的肉眼“失明”。

不管是真的一面镜子到底(比如《俄罗斯方舟》),还是这样的“假的一面镜子到底”,从技巧上来说是很难的。

它不仅考验导演对整个场景的综合调度,也考验演员能否在这几分钟、十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内完成不间断流畅的表演和完整的台词。一旦出错,整个部分必须重新开始。且不说一旦涉及到复杂的景物,保证不磨损是个问题,连灯光设计都需要考虑透彻。

可想而知,“一镜到底”在实际拍摄操作中非常复杂和困难,但我们需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技术表达有必要吗?在电影语言中,长镜头是为了什么?

电影为什么需要「长镜头」?

在这个问题上,我首先引用一个电影节目中的一句话,是贾的老朋友说的。

节目中有一集专门讲长镜头理论,其中提到了德国学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siegfried kracauer)在《电影的本质》(The Nature of Film)一书中关于电影本质的理论,即电影是对物质现实的还原。

比如拍一个人抽烟,如果用长镜头拍,中间不剪,呈现的是人的整体状态。没有办法通过镜头的切割来渲染摄影师或导演想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主观情感,或者希望通过一些方法来引导观众的情感。

长镜头会让镜头前的空时间和人物完全真实的传达出来。

所以长镜头一直被认为是更能真实把握我们这个时代的镜头语言空。基于这个前提,长镜头在导演的应用上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线。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但我想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释一下长镜头使用的两种不同状态,一种是“好莱坞式”,另一种是归类为“非好莱坞式”。两者有什么区别?

首先,列出一些导演的名字,如中国导演侯孝贤和蔡明亮,日本导演沟口健二,土耳其导演锡兰,然后追溯到早期的欧洲大师安东尼奥尼,安哲罗穆卢斯,或让雷诺阿。这些导演在使用长镜头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更接近刚才提到的关于长镜头的说法,即他们更倾向于还原我们生活的物质现实,也就是我所说的“非好莱坞式”。

那么,什么是“好莱坞风格”?他们要追求的是另一个效果,就是让我们跟着角色的设定,跟着他们设定的节奏走,因为我们从电影中感受到的时间段和长镜头拍摄的真实时间一样长,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简单来说,剪辑就像眨眼。一部电影有很多镜头剪辑,就像我们眨了很多次眼睛,但是如果有一个长镜头,那个镜头的表现就会完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就像跟着镜头的节奏不眨眼一样。

所以在使用好莱坞风格的长镜头时,通常是希望能抓住观众的胃口,让观众能跟着镜头前呈现的风景或人物走得更入迷,但这条路线很容易走出刻意“卖弄技巧”的味道。

单纯说长镜头的意义和区别,《1917》在拍摄手法上很难,确实有“炫技”的意思,所以很多电影人都想看电影的技术演示。

但问题依然存在,电影《1917》有必要采用这样的技巧吗?

《1917》

「1917」因为「一面镜子到底」牺牲了什么?

这部电影之所以在影评界备受争议,包括它没能获得比奥斯卡“最佳摄影”更重要或更受关注的奖项,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它无法说服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拍摄。

导演萨姆·门德斯说,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他的祖父,一位参加过一战的英国老兵。因此,门德斯一直对一战和这个故事着迷。从片后的感谢字幕可以推断,这个故事可能是一个真实的战场故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门德斯大概是想通过长镜头来把握当时的状态,也就是说他要有诉求的情感表达。

观众在看电影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首先需要对电影中的人物有同情和共情。要能有这种同情和共情,首先要确立人物。但在追求长镜头的过程中,原本有助于建立性格和改变的元素被削弱或丧失。

而且这种拍摄手法很难给演员很多特写镜头,尤其是其他配角。所以他们平时特写突出的情感表现、面部细节、手势等等都没了,人物塑造容易显得单薄。

《1917》

正因为如此,这部电影会让我们觉得战争的场景更像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虽然我们在,但是他们是什么样的普通士兵?一个军人当时会是什么感受?

在《1917》中,除了战场上的恐慌、紧张和激动,我们很难完全通过屏幕感受到未来更深层次的信息和情绪。

4.

一个“莫名其妙”的事件,

以“非常无聊”结束的战争又开始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年底在中国上映的另一部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2018)的电影。这部电影叫做《他们不会变老》。

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很有名,彼得杰克逊,他也是指环王系列的导演。

这也是一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彼得·杰克逊想拍这部电影是因为他的祖父是一战老兵,但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祖父就去世了,他一直是一个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着迷的电影制作人。

然而电影《他们不再老去》却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这是一部纪录片。

有趣的是,我们如何“记录”100年前发生的战争?

一战和二战不一样。那是一个电影刚刚起步的时代,它留下的影像非常有限。100年后怎么拍一部关于它的纪录片?

彼得·杰克逊也在电影技术方面做了实验性的尝试。他使用了一种非常新的技术,将仅有的黑白碎片还原成彩色。不仅如此,要知道当年的这些黑白纪录片,往往会因为帧数不一致的问题,出现一些搞笑的动作。为了让现代观众觉得更贴近现实,彼得·杰克逊重新调整了所有这些视频剪辑的帧数,以确保画面呈现得更真实,更有代入感。

色彩还原的比较在于它们不再陈旧

这还没有结束。因为很多老纪录片只记录图像,不记录声音,彼得·杰克逊还特意让人在片段中辨认一战战场上的士兵,他们在说什么,解读他们的嘴唇,并搭配大量当年老兵作为叙述者的语音记录。

就这样,一部可以称为“模拟纪录片”的一战电影完成了。

“他们不再老了”突出了当时参战士兵的真实感受。为什么我总是强调这些士兵的感受?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今天大多数人想起来,可能会觉得很迷茫,很迷茫。恐怕它的来历是模棱两可的。难怪很多人说这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场莫名其妙发生,结局很无聊的战争。

在这样一场战争的爆发下,对于那些参加战争的士兵来说,就变得尤为特殊和重要。

在一战的欧洲战场上,最著名的是西线的堑壕战。

所谓西线,就是沿着法国边境从北海到瑞士挖的一系列壕沟,用于阵地战。但是,这漫长的战线在整个战争中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1915年至1917年期间,双方在战争中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长期处于拉锯战状态。

然而,为了打破僵局,战胜敌人,双方都开发了许多新的但可怕的武器,如毒气、喷火器、化学武器等。,飞机和坦克相继投入使用。

过了两三年,伤亡人数极其惨重。但是,尽管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还是有这么多的生命受到了伤害,最后的战局依然焦虑。为什么?

在彼得·杰克逊的《他们不再变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于一战情况的脚注。

5.

为了一个看似“宏伟”的目标去战场,

最后是苍白和空洞的结束

我们知道西线战争是一场堑壕战,是一场可怕的战争。

其实电影《1917》中呈现的护城河比当年护城河大战的真实场景要干净得多,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要知道,战壕是士兵长期的藏身之地,基本上都是吃喝撒撒。沟渠里到处都是污泥。一旦下雨,整个沟渠就会变成泥潭。你能想象那里会发生什么吗?

泥巴会吞噬生命,就像流沙一样。到处都是尸体、肮脏的垃圾、粪便和以尸体为食的老鼠,就像1917年一样。

《1917》

而战争中士兵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你可以看看《他们不再老了》,那年英国老兵在那里谈打仗。

当时整个国家的气氛都在涌动,大家都觉得鼓励年轻人积极报名参战是为了国家正义。甚至谎称前线士兵在战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过得非常幸福,用这样一种“美好”的描述来吸引大家积极参与战争,甚至引发了社会风潮。

当时本来规定只有19岁才可以报名参军,但是很多年仅16、7岁的少年已经跑去报名参战了。因为当时那个潮流,很多年轻人涌向战场,周围人纷纷响应。即使当时有个小男孩走在街上,女生也会嘲笑他,觉得你这个时候怎么能在这里购物而不去前线战场,这是懦弱可耻的表现。

结果,很多16、17岁的男孩在参战前谎报了年龄。即使被看见,也不会被赶走。反而招聘人员会让他们出去走走,回来就自动变成19岁。就是这样,大量的年轻人被招上了战场。

这些年轻人意气风发,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为国家做一件伟大而光荣的事情,直到到达战场。

电影《他们不再老去》中有几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后来英军俘虏了很多德国俘虏。战争结束后,他们发现德国人和自己同岁,并不像往常一样是恶毒的敌人,也不像恶魔那样头上长角。

他们也是普通的年轻人。就像我们自己一样,他们也有很多相似的爱好,比如踢足球。他们也可能是很老实的人。他们是家乡的店员,或者在爸爸的杂货店帮忙工作。有些可能还在上学...

甚至有一个英国士兵回忆说,他在路上看到一具德国尸体,看了一眼,突然觉得这个人就像他年轻时的父亲一样。

他们和我们一样被困在制服里。

-"他们不再变老"

这就是我说的个体感受。

这种感觉应该是我们今天一部好的战争电影所需要看到的。

我们不妨想想那些活着的人在那场战争中是什么样的。

当年,这些年轻人响应号召,为了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奔赴战场,但最后却发现“宏大的目标”是那么苍白无力,空空洞无物。

最可悲的是,当这些年轻人最终从战争中回家时,他们面临着残酷的失业浪潮。当他们回家时,他们被遗忘,甚至被唾弃。

但是,一开始,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告诉他们,他们是“为国而战”。他们回来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连那些国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战争莫名其妙地开始,奇怪地结束。

这是一场如此错误的战争,以至于1000多万年轻人在战场上丧生。

这是一场如此愚蠢的战争,以至于当年只有16、17岁的年轻人目睹了遍地尸体的战场,无数的朋友和同胞在他们身边殉难,毁灭了整整一代年轻人。

“他们不再变老”

书籍推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请推荐一本芭芭拉·塔兹曼的书——《八月的枪声》。梁文道在第八期提到,“虽然这是一本1962年的旧书,但它仍然是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佳入门书目。”。

本文由115期《八点》组成,内容经过编辑修改

完整内容请听理想App

内容编辑:猫爷

本期音频剪辑:大榭,穆

商业合作或贡献:xingyj@vistopia.com.cn

1.《神马伦理影院 《1917》:被遗忘的战争,被当做代价的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神马伦理影院 《1917》:被遗忘的战争,被当做代价的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28170.html

上一篇

四风谷怎么去 魔兽世界:9.0也将虎头蛇尾?为何最近版本都是开头惊艳结尾差评

下一篇

五河教育网 2020蚌埠五河县公开招聘公办幼儿园教师41人~有编制

广州火山湖电影院 终于等到你!始兴电影院要恢复营业啦!

广州火山湖电影院 终于等到你!始兴电影院要恢复营业啦!

暑假要到了 世兴朋友憋不住了 每个人都在问电影院什么时候开门 “没有电影院的暑假 并不完美。"   让我们重温电影的魅力 注意! 现在进电影院是有“门槛”的! 那就是...你必须为下面的事情做准备! 在电影院扫描注册码并测量体温 戴上面具进入 也许有些朋友会关心电影院的防疫措施 始兴火山湖电...

危言耸听 你的手机越智能,你可能中毒就越深!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

  • 危言耸听 你的手机越智能,你可能中毒就越深!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
  • 危言耸听 你的手机越智能,你可能中毒就越深!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
  • 危言耸听 你的手机越智能,你可能中毒就越深!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

林峰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古天乐林峰是如此的巧合

  • 林峰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古天乐林峰是如此的巧合
  • 林峰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古天乐林峰是如此的巧合
  • 林峰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古天乐林峰是如此的巧合
航拍苏伊士运河堵船震撼画面 这是什么画面

航拍苏伊士运河堵船震撼画面 这是什么画面

  近日,一则“航拍苏伊士运河堵船震撼画面”报道在网上引起高度关注与热议。日前,媒体航拍苏伊士运河369艘船只堵船画面,密密麻麻,十分震撼。  据当地媒体报道,苏伊士运河管...

清逸 冯小刚书功不赖,字迹清逸苍润,专家:不是书法,是电影美学

  • 清逸 冯小刚书功不赖,字迹清逸苍润,专家:不是书法,是电影美学
  • 清逸 冯小刚书功不赖,字迹清逸苍润,专家:不是书法,是电影美学
  • 清逸 冯小刚书功不赖,字迹清逸苍润,专家:不是书法,是电影美学

成都保利万和国际影城 电影上新!成都高新区这16家电影院开门了→

  • 成都保利万和国际影城 电影上新!成都高新区这16家电影院开门了→
  • 成都保利万和国际影城 电影上新!成都高新区这16家电影院开门了→
  • 成都保利万和国际影城 电影上新!成都高新区这16家电影院开门了→
贫困县巨资拍电影 过程真相详细揭秘!

贫困县巨资拍电影 过程真相详细揭秘!

昨天网上放映的《贫困县如何花4000万》一文,让已经从县城撤到区里的张家口万全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文章作者陈报道称,万全区投资4000万元拍摄了一部水幕电影。他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但转包后,实际拍摄制作费用只有135万元,...

白竹 这是一场“红”与“黑”的较量!——让我们用“红色”的力量战胜“黑格比”的黑暗!

白竹 这是一场“红”与“黑”的较量!——让我们用“红色”的力量战胜“黑格比”的黑暗!

台风黑格尔是缙云县历史上第一次红色暴雨预警,已连续发布三次。8月4日8:00-14:00,降雨量高达126.2 mm,此期间降雨量和灾害强度均为各省县最高。综合评估,暴雨强度百年一遇。浙江省气象局将缙云县评为台风影响级别最高的“极重”受灾地区,而胡镇镇的白竹是缙云县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