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场跨国的旷世之恋)

年轻时的袁迪宝

年轻时的李丹妮

晚年的袁迪宝和李丹妮

杭日

86封情书,55年等待——厦门袁迪宝和法国李丹妮自1955年杭州一别后,在半个世纪之后的2010年走入婚姻的殿堂,成为轰动全国的跨国旷世之恋。

相伴走过7年的人生旅途,10月19日,这段传奇的男主人公袁迪宝在丹妮和家人的陪伴下安然过世,享年90岁。

A

最好的年纪: 在杭州遇见一生所爱

他叫袁迪宝,厦门鼓浪屿人,她叫李丹妮,法国人。上世纪50年代初,丹妮在浙江医学院担任了俄语教师,遇上了她的学生,也是她一生的至爱——袁迪宝。

李丹妮的父亲是浙江美院教授,母亲是法国人。丹妮在北京出生,毕业于浙大中文系,精通法、英、俄、中文的她,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老师。混血儿的美貌和聪明,在她身上显露无遗。

1953年9月,袁迪宝进入浙江医学院学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公共卫生学科的大学生。

袁迪宝总记得李丹妮第一次给自己上俄语课时的情形:“她穿着连衣裙,像天仙一样从教室门口飘进来,每走一步我们这些 土包子 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在学校里,也许是因为几乎每次俄文成绩都拿满分,袁迪宝引起了俄文老师李丹妮的注意。

“时间久了,心里便有了朦胧的好感。有一次我们去灵隐寺爬山,我先唱了首歌,她回了我一首俄语歌。回去一查书,原来是这样的歌词: 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没法讲出来。 我就明白了她的心意。”袁迪宝说。

后来,两人常常去西湖散步。袁迪宝记得,“两人坐在保俶塔下面谈天,一个钟头左右,才慢慢跑回来,送她回家我自己再回学校自修,这个活动持续了一两年。”

B

迟到的婚礼: 恨不相逢未娶时

袁迪宝有个秘密一直没有告诉李丹妮,并且随着对丹妮的爱慕加深,陷入一种自责当中。

原来,在奔赴大学的10天之前,他已经在厦门和姐姐介绍认识的护士同事黄秀雪结婚。他和黄秀雪没有经过自由恋爱的过程,只是家人觉得袁迪宝的年龄大了,黄家和袁家也还是门当户对,两人便结合在一起。

在升入“大三”这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所在的公共医学系并入四川医学院(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袁迪宝需要去成都完成之后的学业。临别之际,袁迪宝终于将自己的情况如实地告诉给李丹妮。

得知袁迪宝已婚后,李丹妮选择了坚守道德,“我没有权利把幸福建筑在另外一个女人的不幸上,去抢别人的幸福,这个结果我不能接受。”

1955年李丹妮回到法国后,内心一直坚守着对袁迪宝的爱,一开始他们还保持通信,但是后来李丹妮决定让袁迪宝安心生活,就暂停了回信,从此他们失去了彼此的消息。半个多世纪,她一直未婚。

1958年,袁迪宝和妻子黄秀雪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之后老二也出生。

袁迪宝的发妻黄秀雪是知道袁迪宝和李丹妮的感情的,但她是个胸怀坦荡的女人。袁迪宝在家里的写字桌上一度就压着一张李丹妮的照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袁迪宝一家经常能收到李丹妮从法国寄来的奶粉等食品。“秀雪开玩笑说,既然要做孩子们的义母,就要多寄一些呀。”袁迪宝说。那是袁迪宝的记忆中,黄秀雪直接说到李丹妮的唯一一次。

多年以后,袁迪宝的发妻离世了,在儿媳欧阳鹭英的鼓励下,他写下了给丹妮的信,寄向曾经熟悉的地址。当袁迪宝双手颤巍巍地接过第一封法国回信,不禁老泪纵横……

2010年,两人在厦门重逢,几日后登记结婚,并在鼓浪屿举行婚礼。

C

最后的时光: 两人每日握手亲吻

两个80多岁的老人喜结连理,不仅仅是完成年轻时候的梦想,他们相互扶持、依靠,走过他们生命中最美的一段时光。

“两人一直相守在一起,后来丹妮渐渐糊涂了,许多人事已不记得,但与爱人也仍然每日对望,每日握手、亲吻。袁迪宝吃饭时也总不忘给丹妮夹菜,总是把丹妮带在身边。”欧阳鹭英说,“袁迪宝过世的时候,丹妮守在他身边,看似人事不知的她却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伤心地哭泣了。”

这对跨国情侣的爱情佳话一直流传于世,他们的儿媳欧阳鹭英不但努力让这两位老人再续前缘,还与作家袁雅琴共同执笔,将这段传奇故事写成文学作品《用爱等一生》,并于去年出版发行。这本书中写到:25岁遇上他,83岁嫁给他,造化弄人,时间无情,好在他们的人生乐章有始有终。

(据10月21日《杭州日报》)

1.《袁迪宝和李丹妮 一场跨国的旷世之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袁迪宝和李丹妮 一场跨国的旷世之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