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一篇拳击报道中捕捉到一处细节,根据这篇报道所述“目前中国活跃注册职业拳击选手从500人下降到321人”,而“活跃数”的统计是以过去365天是否比赛作为判定标准,从这一点统计说明一点问题,国内拳击运动员得到的相对比赛机会越来越少,整个行业正处于低谷,大环境很不景气。

事实上,不景气的不仅是职业拳击,被各大投资人下血本投资的自由搏击赛事在近一年多里也开始大幅缩水,比赛密度严重降低,办赛成本也不得不合理节约,中小赛事不仅死掉了一大半,大型赛事也不同程度地陷入瓶颈期,一些著名运动员到了一定年纪不得不为未来做好规划,通过拍电影、建拳馆等手段做转型过渡,而更多没有名气、实力和颜值一般的运动员的职业规划则更加受限,前途暗淡无光。

与拳击、自由搏击相比,MMA的比赛数量在中国的比赛量更加稀少,尽管UFC曾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两场,票房、口碑不俗,却仍难掩整体趋于萧条的颓势。截止到今年6月初,国内能让观众记住的大赛少之又少,除拳威四海举办的徐灿VS久保隼,木村翔VS卡尼萨雷斯,峨眉传奇年初呈现的韩飞龙VS杀玉狼,真正有影响力的职业对抗几乎没有,而反观一些业余选手组成的“民间对抗”则似乎更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各大平台弹出的新闻中这些“民间对抗”占据了很大比重,这种“业余压倒职业”的怪现象确实值得认真反思。

究其根本,笔者认为造成国内泛搏击行业整体疲软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泛搏击运动原本在中国就是小众,而职业拳击目前在国内处于小众中的弱势项目,不仅办赛门槛高,受众群体数量不如自由搏击,这与国内拳击从业者不注重包装推广,搞小圈子传播有很大关系,加之邹市明、熊朝忠两位明星拳手淡出赛场,徐灿还需要几场卫冕战积累人气,以及赞助商不愿再给“小圈子办赛”、“自娱自乐”的中国职业拳击“砸钱”,造成了大量拳手无比赛可打,出现整体受困的窘境。

二是自由搏击虽然宣传包装做得比拳击好,但自由搏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国自己搞得火热,这同样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尴尬行为,国际主流市场不受重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颁发的金腰带的公信力不具权威性,每一家赛事都在搞自己的经营,也从未有任何两家赛事敢于搞统一战,闭门造车的恶习严重!长此以往,自由搏击赛投资人也处于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这项运动如果得不到整个世界的认可,即便在国内烧再多的钱也是徒劳。

三是相比于职业拳击和自由搏击,MMA的运动员人数和比赛数量更加稀少,尽管国际上对MMA的认可度超过自由搏击,但除了UFC以外,其他MMA赛事的问题与自由搏击相仿——没有统一的规则,金腰带含金量缺乏认可,各家赛事玩自己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UFC一家独大,国内MMA优秀运动员人才外流的情况,李景亮、张伟丽、熊竞楠等均在国外赛场独领风骚,国内赛事却一片寂静,这不由得令人反思。

四是由于国内赛事同质化严重,一些“民间拳手”的出现反而更“接地气”,尤其是“格斗VS太极”、“搏击PK传武”的跨界大战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的眼球,造成了观众以娱乐心态坐山观虎斗,并淡化了对真正职业赛事的关注。

至于泛搏击行业在我国的未来怎样,还需要多久才能熬过瓶颈期,恐怕没有人会给出准确的答案,不过正如周星驰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那样:“人也不要太过绝望,要给一点点希望。”因此,笔者更愿意相信这项运动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走出困境,迎来新的蜕变,不过这需要所有从业者齐心协力、集思广益,而不是相互排挤、诋毁和遏制。

1.《搏击赛 中国搏击进入最黑暗时刻?大量拳手已超过一年无比赛可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搏击赛 中国搏击进入最黑暗时刻?大量拳手已超过一年无比赛可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