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现场看球呢?

在家看球,如果有个大屏幕,就挺好了:电视看镜头会体贴地,为你找到你该关注的点。出色的转播机构,还能准确地切镜、转换、重放,巨细无遗,让你捕捉一切精彩的镜头。

现场看球,并不一定比电视看球清楚。

坐在高处,比赛一目了然,但看不见细部。

坐在低处,动作看得明白,但视野不宽,看不清球场的彼端。

坐在角球区那种地方最微妙:另一端半场,很容易看不清。

去现场看一场球,上下半场、一个中场休息、一个补时,大概两个小时。但离开现场大概也得这么久——去现场的球迷,三三两两;离开球场的球迷,大闸放洪。打车是别想了,如果不是自己开车去球场,就得跟大队人马挤着,找公共交通。当然,也有些球迷懒得挤,一路晃晃悠悠,兴高采烈地歌颂着胜利,就回家了。

为什么还要专门去现场,看一场球呢?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你看恐怖片时,你是跟着镜头和剧本走的。

有些人能从中得到代入感,那是依靠镜头的循循善诱。

但大多数时候,最多只能模拟“我好像在现场”。

而在现场看,你是真实地感受着一切:

体验是全方位的。

球场本身是很宏伟的。敞亮。巨大。美丽。大多数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到一个大球场时,会情不自禁抬头环视周围。

如果是欧洲第一、可以装十万人的诺坎普,那就更诧异了。

你可以提早入场,看着空荡荡的球场慢慢塞满球迷。看到各色摄影师和记者严阵以待。感受到整个球场从冷清开始,缓缓温暖起来。

而且,球场与球场,是真的不同。

只能装两三万人的球场,你会觉得去那里看场像场郊游。五六万人的球场,已经是一场盛大的演出了。

十万球迷,跟你同呼吸共命运,你是什么感觉?尤其是,如果那场比赛还澎湃似火,你会被他们哄得根本静不下来,全场只顾跟着傻吼了。

我之前去诺坎普看过两场球。一场2015年4月底,是为了最后看一看哈维;一场2018年10月底的国家德比。前一场,巴萨6比0;后一场,巴萨5比1。

2019年12月的德比,是第三场。

以前我是普通球迷,看也就看了。这一次,感受不一样些。

比赛前一天,甘伯体育城。看到长枪短炮,大家去围教练采访。看到大冷的夜晚,球员们训练——我第一次场边看巴萨训练。对比起我之前看到的训练,大概感觉是:

——球员之间的沟通,积极得多。

——比达尔即便是热身时,都竭尽全力。

——皮克一直在试图把场面煽起来,让冷得身体还有些僵硬的球员们慢慢活跃起来。

——德容很享受训练。

训练开始时天已黑透,我要离开时更已入夜。但场周围的记者和其他机构依然热火朝天。巴萨自己人这么告诉我:

“每场德比都是一场大仗。”

的确是这样。

如果论最简单的,则一个球场里,两个球队,十万人围观,如此而已。

但如何把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以及这后面的意义,通过电视镜头、各色视频、社交网络,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球员们负责演出。俱乐部将这场面表现为宏伟的剧场,一直送出去——大概就是这样吧?

比赛当天下午,我提早到了球场。听说巴萨的大巴到了,去看。格里兹曼、苏亚雷斯、梅西。

在场外时,他们看去就是常人。

但到赛前训练,稍微不同一点了。

我以前在巴黎王子公园、法兰西大球场、波尔多大西洋球场之类的地方,近距离看到过些训练。

伊布训练时漫不经心。内马尔喜欢玩些花样。姆巴佩喜欢拉伸后试探自己的步频。帕斯托雷喜欢试自己的凌空感觉。

巴洛特利随尼斯到来时,我被他的巨大身材吓坏了,看他那体格还能冲刺起来时,我满脑子只剩“天才啊,可惜了……”

在诺坎普场边,我看苏亚雷斯和梅西隔二十米凌空对传接。苏亚雷斯看着懒洋洋的,但每个动作都紧凑到位——球给低了,俯身下腰,恰到好处地一停,连一个凌空传。

而梅西的停球,近距离旁观,有时颇为魔幻。若干个传球,看球路转速,明摆着该弹出去,但落在梅西身上,就会自然卸落。他似乎也没做太大幅度的动作,只是会准时到位,做一个极为标准的停球,自然卸住,连下一拍。我不知道是他的脚腕还是脚背在接球瞬间又做了什么。

在训练结束时,一个高球垂直落下,梅西头都没怎么抬,用脚背将那个球顺了下来,仿佛他的脚背是照着球订做的勺子。场边有球迷发出了惊叹——那是只有亲眼看见,才会觉得魔幻的玩意。

哦对了,这就是现场看球的另一个好处。

电视看球时,大家会有种“不惊讶滤镜”。经常会觉得:

“这个也就跑得一般快嘛”。“这个球都停不好,真是”。

但现场看球,感觉会完全不同。你会轻易地感到“这么快,撞上就是死!”“他们还能急停变向!膝盖是什么做的?”“这动作怎么做出来的?不可能啊!”

许多朋友这么跟我说:看电视时,会默认“电视里的反正很神奇,怎么都不会惊讶了”。到现实中看见,“妈呀居然真有这样的家伙做得出这样的动作?!”

看到他们处理动作那么快,那么迅猛又那么精巧,才会惊讶起来:

原来真是天上星宿下凡啊!!

大概,用手机听歌和现场听演唱会也会这样。前者是“唱好听也挺正常的,嗯是好听。”后者是“哎呀居然真能唱成这样!!”

然后,就开始了。

我们都知道:2019年12月的这场德比,踢了个0比0——好像是2002年以来,第一次德比0比0。

毕竟,我们都知道:以皇马与巴萨的世仇,以他们各自卓绝的攻击力与热情,很难踢成这样子。

但这不意味着比赛不有趣。

我知道,许多电视球迷——比如我妈——通常只在攻防到对方三十米区域,或者要进球了,会兴奋起来,会“哎?”会直起腰。

因为进球前后嘛,那是比赛精华所在。其他时候,她就刷手机、打毛衣,偶尔假装陪我们看两眼,“哦哟还没进球啊?还在这里传啊?”

但现代足球是全攻全守。以及,在现场,你的眼睛并不只跟着球转。

你随时看得到全场,因为大家容易起哄,因为捕捉得到细小的动作,所以:每一个解围,每一个摆脱,每一次回防补位断球,每一个头球争到落点。

我个人认为,看电视直播时,大家更容易观赏到有球型的天才。但看现场,大家比较容易感受到那些无球猛男的好:拼抢、走位、争夺球权、过渡传球、施压、站位。

开场站位,巴萨433,皇马442——后者更像4312。

齐达内极为聪明,极为务实。他的踢法:

——无球时高位施压,本泽马和贝尔压巴萨双中卫,逼迫他们把球给到边路。限制巴萨的中路推进。

——巴萨因为阿扎尔与布斯克茨不在,中场一度只有德容能领球前进。罗贝托、格里兹曼和阿尔巴能靠空切接应,但推进节奏不快。于是,梅西得频繁回撤接球,才能推进。

——于是巴萨开场频繁长传,靠苏亚雷斯和梅西的回撤接应,带出皇马的双中卫,然后阿尔巴和塞梅多两肋斜插皇马中路。但上半场也仅此而已了。

——反过来,皇马拿球时,本泽马和贝尔主动扯到边路,与门迪与卡瓦哈尔形成两翼人数优势,伊斯科要么到边路客串,要么中路突刺;巴萨两翼被拉开后,中路被迫收缩保持防守密度:所以皇马有许多中路直接远射的机会。

因为在现场,随时看得到当世顶尖两队的站位,很容易感受得到双方的斗智斗勇。皇马的套路有几分像上季欧冠利物浦对巴萨的打法,而巴尔韦德的巴萨……依然是巴萨。

皇马上半场,一度是这样:本泽马、伊斯科与门迪在左路三人组;卡瓦哈尔和巴尔韦德右翼,压制阿尔巴和格里兹曼;中路克罗斯与卡塞米罗加上贝尔,让德容只能不停后撤,于是梅西与苏亚雷斯虽然只有瓦拉内和拉莫斯看着,但得不到球。

即,皇马用边路拉开的玩法,逼得巴萨必须用后撤换密度。

这是齐达内很聪明的地方:他了解巴萨。

一味死守,只会让诺坎普的球迷和巴萨球员们慢慢沟通起来,形成声音的洪流,情绪慢慢高涨,终于压过来。

皇马全场没让巴萨轻松快乐地跑起来,用一种效率不算顶尖,但能逼迫巴萨后撤的战略,让整个诺坎普都焦躁起来。

当下半场,巴萨用比达尔和安苏的体能来冲刺时,皇马的主动慢慢失去。

巴萨利用了皇马后卫线与中场的空隙,梅西开始慢慢用跑动和回撤为队友拉开空间。于是比赛到最后,为了保证中路密度,齐达内换了三中卫,加上密集中路的中场线——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梅西最后时刻的几次独自带球突破,一度让诺坎普的球迷激动起来,但终于还是0比0。

对于各自都没有战术级失误、秩序井然的比赛,就很容易是这样的比分。

比赛结束后,球场缓缓冷了下来。十万人陆续退场。

我一路往地铁站走,看球迷们聊天。刚才场中沸腾的他们,又变成普通巴塞罗那市民了。

在这个大家都很容易理性度日、平时也还算谦恭礼让的世上,究竟是什么力量,可以让十万人去到一个挺拥挤的场子里、围观二十几个人在一片绿地上狂奔近两个小时、并为之欢笑、紧张、愤怒、嘘、唱歌、手舞足蹈、尖叫的呢?

身处其中时不会觉得诧异,走出来,晃荡一下,就会觉得,身处不同的世界。

盛大的演出。造梦的舞台。

“不仅是一个俱乐部”。

只有到过了,才知道那是种什么感觉吧?

1.《巴塞罗那vs皇马 在诺坎普看巴萨vs皇马,是什么体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巴塞罗那vs皇马 在诺坎普看巴萨vs皇马,是什么体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