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城市建筑师 建筑师眼中,城市文化的未来在哪里

回归到人类的尺度,自然再次被带入关注,小镇不再是一堆没有感情的石头,而是会变成一个巨大的花园。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崛起,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流动和多元化日益成为城市的常态。不同城市背景的人带来不同的审美和文化观念,这一方面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呼吁保护历史文化背景。城市文化该何去何从?

建筑师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去一个城市,第一印象就是建筑。那么,建筑师如何看待城市文化的未来?他们通过建筑能为城市做些什么,有哪些困惑和建议?

最近,第五届城市建筑文化论坛以“流动性与多样性”为主题,邀请了400多名建筑和文化领域的专家,讨论当代城市文化问题。我们来看看这些活跃在一线的专家们在想什么。

中国和西方的融合不如以前好了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专栏作家、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原院长姜鸣;

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化时期,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大建设。

如果回顾一下,在18世纪,中国文化曾经让西方国家向往,在建筑上也有很好的体现。比如英国的古典建筑元秋,反映了当时欧洲对中国建筑元素的热爱。布莱顿的故宫和西式建筑使用了大量中国元素,从绘画到壁纸到吊灯。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大规模进入中国,西方建筑取代中国建筑成为主流。西方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我们,使我们的城市发展多样化。如何将东方古典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相结合,找到文化的共生,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第一次看到日本建筑师提出的这个话题。日本奈良酒店,东京歌舞伎座等。,是西方建筑和日本建筑的结合。在中国,从1910年到1920年,美国建筑师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设计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例如,美国著名设计师墨菲等。,谁的探索,我今天惊叹不已。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和对尺度的把握都非常精准。北京南京上海的大学还是有一些痕迹的。举个例子,复旦大学最近装修的香灰堂,就是上海墨菲的一个有价值的案例。广东的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也是中国古典建筑与现代西方建筑相结合的典范之一。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也很典型。石库门一般是传统三合一房屋和欧式房屋的结合体。石库门建筑中,门上有强烈的西方文化符号,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城市建设得很快,以北京为代表。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元素是中西融合的。比如1959年的北京火车站,和我后来在美国看到的芝加哥学校建筑很像。

相反,80年代左右,中国到处都是简单的建筑,上海被称为新公房。传统民居逐渐淡出,这些简单的建筑成为中国城市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如今,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城市中不可或缺。传统文化与现代西式结合的建筑不多。我曾经在中国最南端的一个小城市看到过一个巨大的西方现代建筑。

从南到北,我们的城市开始变得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特别精彩的建筑大行其道。如果建筑史要定义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中国建筑在未来的风格,我认为是缺乏风格。

但也不乏好的设计。比如上海的金茂大厦、新天地,但他们的设计师都是美国人,却实现了中西融合。我很惊讶外国建筑师在做中国传统建筑的实践。

我们正从贫困走向富裕。现在的城市,是否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再过100年,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留下怎样的城市文化?

城市建筑的背后是社会思潮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

城市文化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一个大符号。宾勒在《西方的衰落》一书中说,所有伟大的文化都是都市文化。现在谈文化,就变成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建筑与文化的关系等各种元素之间的对话。文化体现在哪里?

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说,“文化”一词起源于罗马。它首先涉及人们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然后把它变成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它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关怀的态度,这种态度与竭尽全力让自然向人屈服的态度完全不同。她的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城市建筑是如何与文化密不可分的。

可惜我们现在的一些大规划更注重塑造城市核心功能区,驱逐居住功能,其实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

中国建筑师也探索了城市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比如梁思成,他认为北京的一些古镇和河流与北京文化有关。我们早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到现在,我很佩服那一代人对城市文化的理解。相反,当代人在做城市更新的时候,远远没有尊重文化,比如如何处理一些长期存在的居住环境,比如四合院、河道等。

芒福德说,城市是人类解决共同生活问题的物质手段,同时城市也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地方。柯布西耶说,住宅是一台活生生的机器,是一台为我们提供有效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的机器,是一台能满足我们身体需求的体贴的机器,也就是舒适。也是一个有助于安静思考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安静漂亮。

关于建筑和城市有很多说法。总之,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冰冷的物质状态,更是一个时代人们思想的集中,与我们的社会思想息息相关。如今,一些奇怪的建筑之所以能够诞生,很可能不仅仅是建筑师的问题,还有社会问题、机制问题和人们的价值观问题。

有一本书叫《三个人居规划》。书中预言,从现在开始,事物将回归人类的尺度,自然将再次被带入关注,小镇将不再是一堆没有感情的石头,而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花园。策划人会在里面安排合适的、真实的社区居住单元。

这里我举一个京都的城市创造案例。京都创造的想法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做的。

首先,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非常详细的建筑保护法。比如京都根据不同的形式分为不同的色块,如何保护每个色块都有详细的法律依据。

景观区限制土地开发,土地将由政府收购。地方政府没那么多钱,国家财政会提供财政支持。所以京都能看到很多美丽的景观,目标是即使100年后,这些景观也能流传下来。换句话说,公共财政不仅用于保护建筑,还用于保护景观。

此外,它限制建筑物的高度,控制户外广告。比如京都火车站,60米已经是最高点了,然后调整了一下,现在最高点只有31米。

京都有很多传统的小房子,以前都是随意拆的。这样低矮的房子叫镇宅。后来,当地政府成立了一个中心,告诉居民如何修理城镇房屋和使用许多新技术。居民修复后暂时不会拆掉。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之间差距很大。传统民居我们有的是,但如何将传统民居更新为适合现代人的建筑,意义更大。

我还遇到了一个案例,是京都的一栋公共建筑,高60米,长400多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认证的项目超过400个。评标专家组中有建筑师和一批文化学者,文化学者控制前面的方案。

一位德国建筑师曾经说过,建筑师自以为是创造者,永远保持先锋,但这是不可能的。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能为了拓荒者而让建筑与城市格格不入。

文化是对美的追求。中国要建设美丽的城乡,就要对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用放大镜体验城市的流动

荣,华建集团华东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时代。现代高速通信网络的迅速普及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通信方式。有人说,因为移动通信效率的提高,道路不再遥远,距离不再是问题。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到处都是兄弟。

流动性带来很多城市问题。城市管理者面临的矛盾比以前复杂得多,设计师关注的领域也比以前广泛得多。

但同时也是时代的机遇。建筑师既是城市流动性的观察者,也是参与者。我们是双重角色,经验流,和经验流。流动性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多样性。我们都要用心,哪怕是用放大镜,去体验和探索一些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特征。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熟悉上海的人都知道的红镇老街改造,本来是城里的一个村,档次低,但是有街道生活的活力。当初虽然很局促,但居民并不是单纯的用空,而是把它当成日常生活场所的一种外在延伸。

改造后成为大型综合体,除了高层建筑,还有一些零碎的商业体。好的地方习惯,空习惯和生活面会不会丢失?这是我们最初设计的重点。

我们设计的重点是既考虑开发商的需求,也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希望他们能在空之外找到日常生活的延续。比如街空房间。在建筑群的底部,我们切开了这座大楼,以创造一个小规模的环境。很多地方是开放的,可以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活动,让他们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以前的街道,还是属于自己的。我们特别希望老年人和青少年能在这里找到城市文脉和场所精神。我们还制作了一些带有主题场景的商业街,可以达到商业目的,恢复小巷的一些文化特征。

城市建设已经从过去的千篇一律变成资本力量下的横冲直撞和过度开发。现在,这些都不是主流。多样化生活的融合,街巷的活力,小规模空等等。,这些概念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让历史建筑为当代人所用

邹勋,华建集团上海设计建筑研究院城市文化中心:

我是建筑师,但更多时候是做传统文物和历史建筑的改造。

如今,政府已经把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提升到了民族精神的层面。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指导的通知,上海很早就有了这样的工作,比如如何引导资金进入旧城改造,而不是拆迁新房。

这一点在上海体现的很明显。上海的现代住宅一度被忽视,被居民持续使用。就像欧洲的旧城一样,这种状态要求设计师和管理者不仅要把老房子当成远离城市的展品,还要重视文物的价值,提供其使用价值。

比如上海的外滩并没有被放在玻璃柜里,办公、商务、金融等各种企业进驻外滩建筑,城市文化以共生的方式进行。目前我觉得这是推荐的方式,就是让历史建筑仍然被当代人使用。

也有一些情况。例如,今天的城市酒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商务酒店,另一种是休闲酒店,这有助于人们了解当地文化。一些休闲酒店集中在老城区。他们不强调房间的大小,也不坚持要有游泳池。相反,他们注重文化个性,反映了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

如果你去欧洲,你会在欧洲老城区随处可见这样的酒店。比如爱丁堡的一个老酒店很小,但是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酒店大堂前台有一张介绍酒店历史的小卡片,然后告诉客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区,后面是什么区。

如今,上海越来越多的酒店强调休闲和传统文化体验。住在这里是一种文化学习和体验,所以很受欢迎。这些新空的利用和建筑改造将成为未来城市文化的亮点。

华建集团华东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总建筑师丁顺:

我来说几个案例。一、上海欢乐城二期工程。我不是说设计的有多好,我只是说顶层。阁楼空房间原本是一个有一定高度的剧场。但是现在,设计师们并没有修复剧院,而是把它设计成一个艺术街区,有几十家不同风格的特色商店。摩天轮在上面。人们突然发现这个空房间比原来的剧场更有活力。现在去欢乐城二期的人都喜欢去。它已经成为空之间的一种亚文化的代表。于是我意识到以前人们喜欢这个公共空房间。

再比如上海的电视节目《梦想改造家》,本身只是一个节目,却有利于城市文化的推广,一个很小的空房间是根据人的自然需求设计的。也许它们不能构成上海的整体风貌,但对微观环境意义重大,微小空。

虽然后来有报道说居民的使用习惯还是很不好,可能是因为设计理念和文化没有得到认可。我认为我们有义务或能力去引导这个城市和它的人民。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在北京做过一段时间街头涂鸦的法国艺术家,他的合伙人也在法国从事街头文化。可能很多人觉得是涂鸦,但是上升到艺术层面,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喜欢看这样的涂鸦,觉得生活增添了更多趣味。城市应该更具包容性,以人为本,以物为本。

说这些小事,我想表达的是,城市文化是多元的。我们可以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建筑融合,甚至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只要我们能延续文化内涵和城市对人的关怀。如果每个人都从人的需求出发,思考城市的文化,我想这样的城市会更加包容,充满活力和魅力。

地理和气候是城市文化的背景

左,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现在谈城市设计,很多人把它理解为一种基本的物理形态。其实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也是城市的背景。如何利用这些特征和背景色彩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是当代的一个重要命题。

现代建筑很难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一个全球化的社会。所有的施工技术,所有的信息传递都可以瞬间到达。以前我们关注的是当地的材料,现在不一样了。材料可以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当前的建筑技术和审美信息化必然带来建筑的同质化。世界各地的许多建筑越来越相似是很正常的。

城市是流动的,建筑师也是。很多建筑师在到处建楼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想法带到各处。大家都在交流,表达类似的东西。在信息时代,模仿变得容易,而建筑技术,包括规范的限制等。,都导致了建筑之间的相似性。

那么城市建筑的根本区别又能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限制。比如山城或者水城,建筑的感觉不一样。因此,如何保护环境,甚至利用环境建造建筑,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城市文化不仅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表征。有哲学问题,也有生活方式问题。现在我们常说北京的建筑雄伟,上海的建筑精致细致,广东的建筑因气候条件而形成了自己抵御台风的特色。

这些建筑文化特征的本质是人的生活,是哲学,是生活态度。比如我们说上海人的精致,就和它的建筑有关。经济上,我们讲究质量,所以建筑也讲究细节。北方建筑大大咧咧,相对整体简约,不追求细节,是地方文化的表征。

一个时代,有一代审美观念。建筑是一种固化的文化,它在城市中烙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记忆,并相互进行文化传播。这就是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有时候没有个人意志是可以颠倒的,文化共识只能慢慢凝聚。

建筑师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强自身对文化的理解,通过努力推动城市文化的形成,让其特色慢慢展现出来,而不是千城一面。我觉得建筑师对待文化要谦虚,不能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1.《城市建筑师 建筑师眼中,城市文化的未来在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城市建筑师 建筑师眼中,城市文化的未来在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77448.html

上一篇

甘薇力挺贾跃亭 原因是这样实在让人泪奔

下一篇

回家的礼物 回家的礼物

房价2000元以下的城市 中国房价最低的城市,2000块钱一套,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几套

  • 房价2000元以下的城市 中国房价最低的城市,2000块钱一套,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几套
  • 房价2000元以下的城市 中国房价最低的城市,2000块钱一套,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几套
  • 房价2000元以下的城市 中国房价最低的城市,2000块钱一套,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几套
俄城市遭诈弹惊魂 恐怖至极内幕让人震惊

俄城市遭诈弹惊魂 恐怖至极内幕让人震惊

在新年即将到来的上周末,俄罗斯多地再次接到大量匿名谎报炸弹威胁的电话,1.4万人被迫撤离。俄罗斯新闻社1日以安全部门人士为消息源报道,上周末,俄罗斯50座城市共接到56通“诈弹”电话,商场、火车站和其他公共建筑中的人群被迫撤离。另据塔斯社1日援引俄护法机关的消息,在过去的一昼夜里,俄30座...

城市夜色 湖南各地最美城市夜景!你认为哪里最美?

城市夜色 湖南各地最美城市夜景!你认为哪里最美?

湖南的美丽不仅仅是白天的风景,以及夜晚惊心动魄的夜晚。夜幕降临,灯亮着,饭后散步正好。我不知道湖南这些美丽的夜晚,你想带谁去散步?在你眼中,湖南省最美的夜景在哪里?长沙长沙的夜晚温暖迷人;缤纷朦胧的色彩传达着无限遐想。长沙的夜景之美,是城市幸福的另一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座...

华龙信用 2019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互联网+”模式下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分论坛举办 华龙信用分享城市信用建设经验

华龙。12月5日10: 00,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城市间交流,展示了互联网模式下陕西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就和现状。近日,2019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Xi召开“互联网+”模式下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分论坛。政府部门、信用服务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代表围绕“互联网+”模式下城...

多大事儿 一句“多大事儿”,道出城市性格

近日,由铁新桥街、路口新闻、新华自习室在南京联合举办的“文化大师进核心”活动迎来了第六场。著名作家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与观众一起阅读《南京》。有着2500年历史的南京,每一寸土地都埋藏着沧桑。叶长期致力于探索南京厚重的历史,拾起金陵往事,以文字缅怀南京。他说:“南京人的...

热爱!女孩还原《山海经》近百位上古人物 走访全国82座城市

热爱!女孩还原《山海经》近百位上古人物 走访全国82座城市

热爱!女孩还原《山海经》近百位上古人物,走访全国82座城市...

城市生活信报 信息“多跑路” 企业“少跑腿”南宫市农信联社大力推广随e盾手机银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生活信报 信息“多跑路” 企业“少跑腿”南宫市农信联社大力推广随e盾手机银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邢台博商贸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李女士用E盾办理手机银行业务,并愉快地展示。照片由宫秀山玉根海提供今年以来,河北省南宫农村信用合作社紧密结合当地“三农”和民营经济的金融需求,大力向本地区民营经济推广带E盾的手机银行,让信息“多跑”,企业“少跑腿”,得到了民营企业的广泛好评。使用e盾...

高端访谈节目 央视高端访谈节目《城市1对1》首播《重庆对话西雅图》

重庆日报10月17日,来自市旅游局的消息称,央视四套“城市一对一”节目今天首播“重庆与西雅图对话”。据报道,“城市1对1”是全球跨国城市唯一的固定面试项目。该节目于2010年12月5日推出,每周45分钟,通过cctv-4向全球播出。节目聚焦城市生活、文化、发展、管理等热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