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的前世
△1997版《天龙八部》剧照
“‘古代文人侠客之梦’既有做梦的甜蜜,又有醒来的苦涩,这是人所共知的;我更想指出的是,这个梦不是‘来无影去无踪’,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他的一本关于中国武侠小说的书中写道:“古代文人的梦”。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之死,又一次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回了武侠小说。本文为大家梳理了武侠小说的起源、历史和现状,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武侠小说的前世。
△莫大李志清先生在金庸笑傲江湖画的。图片来源:香港书展官网
刀光剑影和武侠小说的前世
早在先秦时期,“武术”就已经出现了。“侠”的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武纪》:儒以文犯法,侠以武犯法。当时“侠”的形象还很模糊,直到《西汉史记·游侠列传》才详细勾勒出“侠”的基本特征——守信、守信、守信,敢于舍身助人,但不自夸。
武侠小说的真正繁荣始于唐传说中的英雄小说。在唐传奇中,作为三大主题之一的《好侠》,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裴傲的《聂隐娘》、杜光庭的《池湖客传》。这些英雄小说不仅为唐传奇增添光彩,也给后世武侠小说带来启示。在侠义小说中,“仗义”、“报恩”、“争气”成了三大主题,后来的武侠小说大多也是如此。
△电影《刺客聂隐娘》海报
在传奇创作中,宋人基本沿袭唐制,略有发展。元明时期,武侠创作没有突破,侠客形象也没有亮点。清代很多著名学者乐于描写侠客,如李煜、蒲松龄等。可惜明清白话小说远不如文言短篇小说。因此,中国古典小说体系中的侠义形象在中晚唐时期最具吸引力,但在后世并没有多少新的创作。
民国时期出现了现代武侠小说,这一时期的武侠被称为“民国旧武侠”,代表人物有平江卜小生、朱桓楼主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武侠文学在中国大陆一度销声匿迹,直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才开始复苏。近30年来,当代新武侠小说在港台地区蓬勃发展,梁羽生、金庸、古龙三人站在一边,各显神通。80年代中期,梁羽生、金庸出书,古龙去世后,武侠小说创作进入“后金庸时代”,延续至今。
港台武侠文学的辉煌与现状
1952年,梁羽生写出了《龙虎斗京华》,这是“新武侠的创举”,从而拉开了港台武侠小说从50年代至今发展的序幕。
到1984年写作时,梁羽生已经出版了35本书,是新旧武侠小说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追求的是“宁无武功,不无侠义”的道德观,追求的是“文以侠义,指挥孤独”的精神境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侠义正统的人物,代表着时代精神,体现着人民。在京华,,丁派太极门宗师刘坚持“反清灭洋”,却被“派”所杀,最后其女刘梦蝶为其报仇;但在这种氛围下,梁羽生的作品往往因主题简单化、人物象征化而受到批评,难免让读者感到“乏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开始创作《唐代游侠传》等野史类作品。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未达到早期创作的水平。
梁羽生曾评论说自己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创者,金庸发扬光大。作为20世纪60年代武侠小说领域的“武侠领袖”,金庸以惩恶扬善为主题赢得了大量读者,同时善用反讽为故事增添幽默。与梁羽生一直致力于描绘世界的正确道路不同,金庸在作品中揭示了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并与韦小宝等鹿鼎记等背离道统和侠义精神的人物进行了批判。所以他的创作脱离了前人的精神框架,使武侠更接近人性的本质,人物和故事更接近现实。在艺术成就上,金庸笔下的人物鲜明丰满,故事瑰丽,历史与诗歌交融,构思巧妙创新,留下了各种武侠经典。1972年,金庸宣布停笔,但时至今日,“金庸热”并未消退——他的作品依然受到读者的青睐,多次被改编成通俗影视作品。
在港台武侠文学辉煌的30年里,古龙是唯一可以与梁羽生、金庸相提并论的武侠文学大师。早于金亮,古龙于20世纪60年代以《天空处女座剑》进入文坛,并于20世纪70年代达到创作高峰。他借鉴西方侦探小说和间谍小说,创作了楚留香、白玉老虎等悬疑性很强的奇作。同时,古龙善用短诗短句,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旨,使小说具有诗化、散文化的特点。他笔下的侠客,如西门吹雪,有着现代人的内心矛盾和精神痛苦,而不是从前脱离世俗的英雄。在创作的后期,他更倾向于写短篇小说,用短篇小说来表达自己奇特多变的风格。古龙的创作不仅孕育了丁青、文瑞安等“古派”作家,也开创了现代武侠小说的先河。
如何在前人的光辉中走一条新路,是“后金庸时代”创作者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其中,文瑞安和黄易这两位新的武术大师脱颖而出。20世纪70年代至今,温瑞安的创作遵循古龙的现代武侠主义:不注重故事背景,注重人物和个人;语言神秘,情节诡异。黄易善于将历史与科幻结合起来,他的原创《精神小说》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考,这是一种独特的思考。
除了小说,《武侠》也有新的发展。杜琪峰的黑社会武术和徐克、王家卫的武侠电影为香港的武侠文学注入了新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女作家的增多,奇幻等新元素的加入,港台的武侠文学一直在发生变化。
△《一代宗师》里,宫二和叶文在学武术
“后金庸时代”武侠小说何去何从
与20世纪50-80年代相比,“后金庸时代”的武侠文学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处于衰落之中。究其原因,既有梁羽生、金庸的封杀、古龙之死,也有武侠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读者的阅读偏好、作者的写作水平。
后金庸时代,港台已经发展成为真正的消费社会。影视和电子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挤压了小说等书面媒体;大量武侠和动作漫画的兴起,取代了武侠小说中人物的作用。网络不仅为武侠文学创作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没有出版社和杂志的专业控制,大量的低俗作品充斥在读者面前,经典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大众文化的视觉化和娱乐化,以及人们阅读偏好和审美趣味的改变,武侠小说等大众文学的作者逐渐倾向于纯粹的娱乐化和艺术快感,故事也大同小异。作家失去了个人特色,创作态度越来越不严谨,作品整体质量不如以前。
武秀明和陈洁在《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中指出,武侠小说是一个永远开放的体系,需要创新,尽管在风格和观念上很难创新。但只有这样,才有意义,才值得读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在后金庸时代,港台武侠文学能否走得更远还是未知数。
1.《徐克缅怀金庸 纪念金庸丨从“豪侠”到“武侠”,武侠小说的前世今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徐克缅怀金庸 纪念金庸丨从“豪侠”到“武侠”,武侠小说的前世今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9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