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那个火热的闰年,钱学森、沈媛等一批睿智的科学家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密切关系。在他们的全力支持下,新中国第一份国防科普期刊和第一份航空空科普期刊《航空空知识》正式创刊。
时光荏苒,六十年转瞬即逝。在过去的60年里,“航海空知识”伴随着许多人走过了青年、青年、中年阶段。即使芳华不在了,还是有很多人爱这本杂志。
在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艰难的那个时代,《航空空知识》的资深编辑们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将祖国和世界航空空领域的大事汇编、奉献给读者。
在那个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具有很强神秘感的时代,联合国很多著名学者和专家作为“导航空知识”的主要创作团队,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深刻的导航空技术原理。
为了查阅外文资料,通过国际活动了解行业动态,本刊老主编谢初先生把英语自学培养到能用英汉词典和收音机流利阅读和交谈的地步,至今一直是年轻人的楷模。纵观航空空知识最辉煌的时代,我们发现本刊有一些超越时代的特点(这些特点今天媒体人依然可以借鉴):航空空知识时刻关注着航空空科技的最新动态,时刻关注着我国的航空空航天事业。
当年,《航空空知识》率先在全国科普期刊采用大彩页,率先普及使用计算机排版技术,率先大胆开辟《海外谈中国》、《每月一图》、《世界航空空航天大事记》等经典栏目,获得读者认可。在今天的传媒行业评价中,“航空空知识”更早以祖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为背景,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知识传播效率,成为读者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
纵观过去60年的《航空空知识》杂志,我们发现这本杂志几乎可以连接中国与世界之间60年来航空空的变迁。每一期杂志的封面,单独组织在一起,就像一幅60年的世界空日简史。也正是在阅读以往杂志的过程中,我们决定通过解读封面故事,以简洁直观的方式从空天领域回顾过去60年世界的变化,并作为2018年《航海空知识》出版60周年的特别增刊出版,以此作为对本杂志的纪念。
为了做这个补充,本刊编辑部采取了一切行动,集思广益,讨论了若干方案。最后我们决定在1958年到2017年的60年间,每年选择一个最有话题感的封面,解读这个封面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含义(限于当年的时代环境,封面的一些故事没有完全解读)。同时期待围绕这一封面话题在中国和同时期的世界上发生的各种相关事件甚至文化现象,做一本充满“航海空知识”的过往历史的书
换句话说,我们以《杭航空知识》的60个精彩封面为素材,进行了新一轮的编辑加工,但这次我们用这本杂志的历史讲述了空天在中国和世界的故事。
1.《航空知识 我拿什么来纪念你,《航空知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航空知识 我拿什么来纪念你,《航空知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44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