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饮食文化习惯使中国人对猪肉有着特殊的偏好。
现实生活中,与猪肉相关的价格有三种:一是屠宰场购买的整头生猪的价格,也称生猪价格;第二是屠宰场或者肉品厂的猪肉批发价;三、猪肉零售价格,即居民从超市、菜场购买猪肉的价格。批发和收购的差价主要是屠宰收入,零售和批发的差价主要是销售渠道的收入。
一般前两个价格在政府公开统计中使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网站显示,近两年猪肉批发价大幅上涨。
因为有中间环节,普通人在零售端购买的价格上涨更快。我在上海和江苏收集的信息显示,2019年春节的精肉价在20~22元/公斤左右,2020年春节的精肉价在55~60元/公斤左右。2020年春节后有过短暂的回落,夏季开始上升到2020年春节的水平。
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猪肉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价格指数。2019年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10月份CPI同比上涨3.8%...10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01.3%,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二”。所以猪肉直接占现在CPI构成的2.5%。CPI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化直接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如中央银行是否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第二,猪肉作为必不可少的食物,影响民生。根据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的定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花在食物上的比例越大。因此,猪肉价格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国内40%以上的人口能否每天吃一块肉。
2.近年来猪肉价格上涨原因的分析与调查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商品价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这几年猪肉供需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需求来看,猪肉一直是国内居民的主要消费品,需求主要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国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821、25941、2830733元,年均增长8.8%。观察相同收入水平下饮食相似的台湾猪肉消费变化,收入增长会同时增加猪肉消费需求,但相对平缓。
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猪肉供应?笔者结合公开资料,于8月份对江苏省海安市的农户和养猪场进行了调查。
第一,非洲猪瘟大大减少了生猪供应。2018年8月开始的非洲猪瘟疫情是近年来对生猪养殖业影响最大的一次。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爆发首例非洲猪瘟,随后非鼠疫迅速传播。东北、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安徽是第一波疫情爆发严重的地区。受生猪禁运和恐慌性抛售的影响,2019年春节前六地生猪价格达到最低点。例如,江苏从最高点16元/公斤下降到最低点11.5元/公斤,下降28%。
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披露非洲猪瘟对生猪供应的影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预测,生猪屠宰量可能比去年同期至少减少20%。我在海安的抽样调查结果是相似的。这次非洲猪瘟疫情极大地损害了中小农户的活力,中小农户在中国农民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用“大灾”也不过分。
而且猪肉供应量的增加或者产能的恢复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受到猪的特定生长周期的制约。据本次调查,一般后备母猪发育成可育母猪需要4个月左右;母猪从怀孕到仔猪的繁殖大约需要4个月;15斤左右的小猪,大概需要4个月才能长成115斤的标准猪。所以要在年内弥补供给缺口。据被调查的农户称,完全弥补产能缺口需要2~3年左右。
二是2014年开始实施的畜禽养殖标准化政策,短时间内降低了部分生猪产能。为了解决畜禽养殖业布局不合理、养殖脱节、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等一系列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并于2014年实施。这种方法加强了养猪场的环保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制定了地方标准,对禁入区的养猪场进行“清除”,部分农民出于环保成本考虑,考虑退出该行业。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2014年之前,中国生猪数量每年增长3%左右,2000万头。该条例实施一年后,中国生猪数量下降约4%,至3000万头。
第三,国产猪肉可替代性比较小,完全进口不现实。国产猪肉的替代品包括其他畜禽肉和进口猪肉。在猪肉涨价过程中,羊肉、牛肉、鸡肉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涨幅远小于猪肉,部分起到了替代作用。因为传统消费习惯,替代效应一般。
20%的供应量下降,相当于全年约1.4亿头猪或1000万吨猪肉。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进口增加了。数据显示,2019年猪肉净进口291万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供需缺口。但考虑到全球第三大猪肉产区美国每年的猪肉产量只有1170万吨,继续大幅增加猪肉进口是不现实的。特别是猪肉进口依赖冷链运输,受到新冠肺炎持续肺炎疫情的极大限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经济的D-S曲线来推导猪肉价格的变化过程。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对猪肉的需求从D0曲线向D1曲线转移,对应的猪肉价格为P1。牲畜饲养条例的实施略微降低了猪肉生产能力,供应曲线从S0上移至S1;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供应大幅下降,供应曲线进一步向S2位置转移。在替代效应和进口因素的影响下,供需缺口略有缩小,S2转移到S3,相应的猪肉价格为P2。
三、思考和建议
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仅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关,还与人们的钱袋和菜篮有关,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便如此,研究认为猪肉产能和价格的管理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应该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手段进行科学调整,发挥政府经济的“价格指挥棒”和“守夜人”作用。该研究有以下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本次调查发现,海安市有大、中、小型农业企业。
大型水产养殖企业的优势显而易见:
第一,大型水产养殖企业的设施非常现代化,防疫体系和防控技术严格,更有利于疫情防控。
第二,养猪看似是一个传统行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型农场的规模效应更大。根据海安地区两个千头以上农户的计算,现阶段养猪成本为1300 ~ 1400元/头,低于小规模农户计算的1500 ~ 1600元/头。
第三,集中养殖更有利于环保和规划。
二是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江苏被调查农民虽然没有对畜禽环保政策提出特别意见,但参考往年新闻,有报道称其他地区的政策执行更为极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傅在8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坦言,去年以来,由于一些限制和禁止养猪的不合理措施,生猪生产能力受到影响。为此,2019年9月6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规范畜禽养殖禁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要求各地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名,严格禁止“一刀切”。过去两年,地方政府通过简化和放松环境评估措施,增加了对猪等主要产地的政策支持。从条例实施前后的情况来看,相关政策需要注意前瞻性、连续性和严肃性。
第三,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虽然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单头猪利润创下新高,但许多农民仍对猪瘟疫情感到担忧。在调查中,一位姓李的农民说:“养了80头小猪,都被抓了。现在价格高了,暂时不想提了,有点害怕。”。这种情绪在小农中并不少见。
为了化解此类风险,发挥保险作用,江苏从2019年9月1日起将母猪和育肥猪的保额从1000元/头、600元/头分别提高到1200元/头和800元/头。但是从前线农民的反馈和成本计算来看,还是没能覆盖农民的养殖成本。农业保险作为预防风险和减轻灾害的重要社会管理工具,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更多的成就空。
文章作者
王若凡
打开第一财经APP,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1.《猪肉价格上涨原因 近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原因及建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猪肉价格上涨原因 近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原因及建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0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