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浙江人因为一个字差错过了几百万。这个人是浙江义乌的包先生。最近他差一个字就漏了几百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词”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力量?错过一百万个单词真是难以置信。原来这源于十年前的一份协议,只是因为协议内容中多了一个“后”字,所以才有了“语言陷阱”。鲍老师被迫留出一百万,字差漏了一百万。包先生说不出他的辛酸。因为自己在细节上的失误,近百万的利息化为乌有。
单词之间的差异忽略了数百万个单词
鲍先生卷入合同纠纷必须从十年前开始。当年,鲍先生承包了一家公司的厂房工程,并于2005年11月16日向对方支付了100万元定金。
后来因为很多原因,项目无法真正开工。公司于2013年8月15日同意退还阿宝先生100万元押金。
至于该期间产生的利息如何处理,公司承诺按月利率0.7%计算,并约定:“2013年8月15日前无法偿还的,按2005年至2013年8月15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支付利息”。
看到该还钱了,公司没有还款的迹象。鲍先生非常生气。他向义乌法院起诉该公司,要求对方返还定金,并自2005年11月16日起按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支付利息。
庭审中,双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在“2005年至2013年8月15日”这句话上,产生了字面上的歧义。
鲍先生认为,按照合同的本意,从2005年起按四倍利率计算。某公司认为,2013年8月15日后应按四倍利率计算,以前的利息仍按月利率0.7%计算。
经审理,法院认为“后”字应理解为“后”,应为2005年至2013年8月15日期间的利息,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
因为这份协议是鲍先生自己起草的,所以法院最终没有支持鲍先生的请求。他只能说自己是哑巴吃黄连苦,最后只能为这个“错误”付出代价,但是他的代价有点高。
话不多说,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看来这个协议的起草,尤其是关于钱的协议,一定要慎重,不能马虎。
1.《一字之差错失百万 男子因一字之差错失百万 到底是什么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字之差错失百万 男子因一字之差错失百万 到底是什么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1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