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授权转自公众号日坛社幼儿园学院(ID:KTCR2018)
在过去一年的观察中,日顺幼师发现,国内很多幼儿园都是用小红花、贴纸、积分等作为教育手段。但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手段弊远大于利。外界刺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一旦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长大后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习惯于用交易思维与周围的人相处,伴随着强烈的控制欲...
新学期之际,日坛社幼院将取消以Sticker为代表的外部奖励,尤其是物质奖励,并将推出张文系列:为什么要慎用外部奖励;什么样的奖励是有益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什么;如果要“惩罚”,边界在哪里...
我们建议真正为孩子着想的老师和家长加入并发起“取消贴纸运动”,让更多的幼儿园停止使用贴纸,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以更合理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
四岁的方枪枪在幼儿园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荣誉的诱惑。老师告诉他,要想得到小红花,就要做一个给自己穿衣服,饭前饭后洗手,按时上厕所,不说话就睡觉的好孩子。
进入幼儿园之前,方枪枪基本不会自己穿衣脱衣,经常尿床,也不太懂怎么和其他孩子相处。教室的墙上,老师布置了一个大大的小红花单子,上面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有的名字后面有更多的小红花,有的名字后面有更少的小红花。然而,在方枪枪的专栏里没有小红花。在家一直很自由的方枪枪,在幼儿园小朋友在小红花里的时候,不得不关注小红花的存在。
得到五朵小红花是方枪枪最大的愿望。为此,他努力吃牛奶,克服了各种个人习惯,比如不尿床,不在规定时间内上厕所...然而,由于种种不合格的行为,方枪枪从未得到过小红花。
于是,方枪枪开始“变坏”:亲吻女孩,欺负孩子,散布李小姐是怪物的谣言,半夜把孩子从床上拉起来,把他们的鞋带绑在一起绑李小姐。经常制造麻烦的方枪枪被老师强行隔离了。于是他费尽心思制造麻烦,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存在上,但是没有人愿意和这个“坏孩子”玩。
最后,方枪枪不屑于得到小红花,逃出了幼儿园。
这是王朔先生写的一个关于幼儿园的长篇故事,《它看起来很美》,2006年拍成电影。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小红花》。在幼儿园流行了几十年的小红花,在这个故事里颇有意义。
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说,老师应该管理一群孩子。他们既没有扎过针,吃过药,猥亵过孩子,也没有粗暴的行为。他们认真负责。设置小红花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看完电影后,你会感到悲伤,因为在方枪枪眼里,幼儿园是监狱,老师是魔鬼。这是为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的幼儿园还在用小红花,有的把以前的小红花升级成更受欢迎的卡通贴纸,但是像方枪枪这样的故事却在不断上演。“调皮”的孩子渐渐不愿意上幼儿园;虽然有些孩子不错,但他们经常通过穿得好、吃得好来与父母“讨价还价”。
01 /
奖励神话
在教育中,对孩子使用“奖励”和“惩罚”是很常见的。当人们越来越明白“惩罚”的坏处并摒弃它的时候,奖励就越来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喜爱,毫无疑问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外部奖励,如小红花、卡通贴纸、积分换货等。,让教育者看到孩子眼前的变化。看来今天用起来自然是“合理”的。
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关于如何使用奖励有很多波折。从行为主义来看,心理学家实际上同意使用奖励。众所周知,人类行为中的刺激和反应是有联系的,尤其是对儿童而言。当孩子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如果立即给予积极的强化,比如小红花、钱、玩具等。,这种行为会进一步巩固。这种刺激和反应的极端表现,就像马戏团驯养动物一样,满意了就会有回报。而“胁迫诱导”才是行为主义的本质。
行为主义的前提之一是不要问差异。不管孩子的性格气质如何,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具体情况,老师和家长都会提前按照要求对孩子进行奖惩。也就是说,用奖惩的人只看行为和结果,不考虑心理和过程。
但自1971年以来,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l·德西通过一系列实验开始质疑奖励的有效性,引起轩然大波。然后,以迷彩瑞恩为代表的一群心理学家站出来反对德西。
在这场是否支持使用奖励的拉锯战中,德西对过去30年进行的128项研究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结束了争论,德西获胜。
德西认为,当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相结合时,外部激励不仅会帮助孩子形成内部动机,而且会明显削弱它!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从事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物质奖励很可能会降低他的真正兴趣。
02 /
德西效应是什么?
有一个关于“德西效应”的非常生动的故事:一个老人在农村疗养,但有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周围追逐嬉戏,嘈杂的声音惹恼了他。经过反复禁止,聪明的老人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出去给每个淘气的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谁弄出的声音越大,就能得到更多的奖励。”
然后,孩子们努力发出更大的声音,老人根据他们不同的表现给他们不同的奖励。当孩子们习惯了获得奖励时,老人开始减少5美分、3美分和1美分的奖励...所以孩子很生气,谁不给钱就给你嚷嚷!之后,孩子们走了,老人的家恢复了平静。
要理解这个故事,首先要明白人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做事情出于自己的利益是内在动力,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但如果是外界的动力在驱动我们,我们就会被外界条件的变化所控制,成为它的奴隶。
老人的计算很简单,就是把孩子的内在动力——“玩得开心”变成外在动力——“玩得一分钱”。他操纵外部因素的同时,也操纵着孩子。
“德西效应”的发现,其实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做的一个实验:他随机选择了一些学生来解决一些有趣的智力问题。当初不是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奖励;然后,他将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因解决一个智力问题而给予1美元的奖励,而另一组学生则不给予奖励。
在两组学生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还在做问题,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解决问题兴趣的指标。结果显示,虽然奖励组的学生在获得奖励时很努力,但很少有学生在空闲时间继续回答问题,这表明他们的兴趣和努力正在减弱;然而,更多的非奖励组学生在休息时间继续热情地解决问题,这表明兴趣和努力的程度在增加。
从德西开始,很多实验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人们开始反思“奖励”本身。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陷入“德西效应”的陷阱。
03 /
贴纸代表奖励的负面影响
外在的奖励确实能让孩子短期内听话懂事。但长期使用后,孩子逐渐变得对奖励不那么热情,或者对奖品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比以前更难管教。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制定了奖励制度:可以进入前十名奖励50元;进入前五名,奖励100元;如果你能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你可以带它出去旅行...一开始真的很管用。孩子一回家,就进房间学习。但是久而久之,孩子往往会对学习感到厌倦。因此,父母不断增加奖励金额来增强刺激。孩子则相反,养成了为了回报而学习的习惯,学习变成了一种交易。
此外,有些孩子为了得到“小红花”,会尽力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良好行为。一旦发现老师不在面前,他们还是各奔东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在学校老师眼里是好娃娃,回家就成了恶霸。
更有甚者,为了得到“小红花”,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小红花成了孩子“致命”的颈痛。例如,在《美丽的外表》中,老师说早上是一个好习惯,所以方枪枪早上不想排便,但他为了得到小红花而拼命拉屎。
以外界评价为参考坐标,儿童情绪容易波动。因为这种外部评价方式他们很难控制。当孩子改变行为时,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偏离内心的期望。一旦得不到小红花,心里就会不满意,或者满腹牢骚,或者很难过。
这种负面情绪让孩子感到痛苦。为了减轻痛苦,他们不得不降低内心的期望。更极端的是,孩子会有仇恨,就像方枪枪终于从幼儿园逃出来一样。
可见,以贴纸为代表的奖励方式,将简化、示范、规范幼师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用物化荣誉来量化评价很多孩子的行为,真的很难与孩子的“灵性”相匹配,更谈不上因材施教的灵活性。
04 /
外部奖励可以用来激发兴趣吗?
“德西效应”的前提是“当人们从事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奖励会降低这项活动的内在吸引力。也就是说,当儿童还没有形成自发的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部给予激励来促进学生的行为,这可能是必要和有效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外部激励可能对人们不感兴趣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但相当普遍的是,一开始还是有些效果的,后来效果越来越弱,甚至到了某个时候,开始产生反效果。在科学实验下,这种外部刺激产生的“正”和“负”效应在统计上几乎是中性的。
也就是说,利用外界刺激其实是在冒险。即使要求孩子去做自己可能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情,也不应该使用外部的奖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否会在外部奖励的刺激下逐渐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还不知道。
再说,不管是穿衣吃饭看书弹琴,怎么确定孩子不会喜欢?
所以,这也是我们要发起取消贴纸运动的原因!在使用物质奖励的整个过程中,许多老师几乎没有精力去仔细区分和研究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即使他们对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使用奖励,他们也在从孩子的长期发展中冒险。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很难克服这些看似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但是,当我们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认识到这些教育方式的弊端,我相信,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去改变和行动,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有更多更好的可能!
取消贴纸运动,从你的幼儿园开始!
(书面)提案
如果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那么学校的奖惩机制显然与之相反!
过去,我们的教育中有太多的小红花,使孩子失去了自我驱动、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的能力,甚至变得贪婪。这些年来,小红花并没有消失,甚至成为更受欢迎的贴纸,从幼儿园蔓延到家庭。
外在的奖励,作为一种无形的错误,无形中逐渐消耗了孩子内心的兴趣,而我们还没有清醒,还在孩子面前偷偷的享受着短期的变化。
所以,日坛社幼儿园学院在这里主张:为了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为了让孩子真正为自己做,成长为自我驱动的个体;为了让教育更尊重孩子…取消贴纸!让幼儿园再也看不到贴纸的痕迹!
参加“取消贴纸运动”。欢迎把下面的海报转发给朋友圈。转发时请写下:
我是_ _ _ _ _ _ _ _,为了孩子的真正成长,我支持取消贴!
我们相信你的言行一定会影响到你身边的老师,每个老师都会影响到很多家长,孩子因为你的存在而不同。
参考文献:
1.潘启荣,陶志琼,“构建更加合理的幼儿奖励机制——以幼儿园“小红花”奖励制度为例”,陕西幼儿师范大学学报,2016.10
2.云·马宝:“奖励孩子时要小心德西效应设置的陷阱。”
3.爱德华·l·德西,理查德·科斯特纳,理查德·m·瑞安。教育中的外在奖励和内在动机:再思考。
4.米蕾尤·朱赛梅,理查德·科斯特纳,《向儿童介绍无趣任务:奖励和自主支持效果的比较》。
-
1.《sticker 取消sticker运动 | 请不要再给小朋友们奖励贴纸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sticker 取消sticker运动 | 请不要再给小朋友们奖励贴纸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2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