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疱型脚气是脚气的一种,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不合理、不规范的诊疗往往导致脚气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脚气是夏季发病率最高的传染性皮肤病。夏天脚出汗多,脚气真菌活跃,要抓紧防治。

水泡型脚气的病因学

1.红色毛癣菌是脚气的主要病原体,其次是须毛癣菌、毛发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2.脚气的发病与环境、季节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

3.脚气和某些特定的人或职业有关。易感人群有运动员、煤矿工人、军人、糖尿病和艾滋病患者等。,与脚汗、鞋紧或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

4、脚气具有家庭聚集性和传染性,接触患者在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或家中使用的物品可引起传播;

5.患者本身可以在不同的解剖部位之间扩散。比如脚气会引起灰指甲、手癣、体股癣等。脚气复发率高,约84%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

水泡型脚气怎么治?俗话说“十人有九癣”是指脚气,俗称“脚气”。那么水泡型脚气怎么治呢?我们来看看水泡型脚气的根治方法。

水泡型脚气多发生在夏季。其特征是脚趾、足缘和脚底之间出现米粒大小的水泡,散在或成群分布,水泡壁厚,内含物清晰,不易破裂。它们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水泡,撕掉水泡壁,露出蜂窝状基部和鲜红色的腐朽表面,伴有严重瘙痒。

水泡位于表皮角质层下。由于足底部分角质层较厚,水泡壁不易磨损,周围皮肤也不发红。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水疱液几天就可以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周围皮损继续扩大。当皮损不断向周围扩散时,一些小水泡可以融合成大水泡。

如果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水疱周围会有潮红,水疱溃烂,变浑浊。泡壁破裂后局部出现糜烂或肿胀。此时如果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很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淋巴管炎等。

中国传统疗法

(1)将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研磨,洗脚,涂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脚气

(2)苦参、白鲜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煮洗涤1-2次。对水泡型或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3)凤仙花30克,皂荚30克,花椒15克,放入半斤醋中浸泡一天,每晚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效果良好。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汤剂煎煮取汁,加温,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共5-10天。(5)藿香30克、黄精12克、大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药物切碎,密封,在米醋中浸泡一周;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几次)。使用时,每天浸泡药液2-3次,每次20-30分钟,持续5-10天。

(6)丁香15g、苦参30g、大黄30g、明矾30g、地肤子30g、黄柏20g、地榆20g。将药液煎煮成汁,然后用温热温度冲洗药液,每次10-15分钟,每天5-6次,每天1剂,每剂可使用2次。

(7)葛根、明矾、千里光相等。将上述药物干燥粉碎,密封包装,每袋重约40克,每次取一袋粉末,倒入盆中,加入约1000-2000毫升温水,混合均匀,每次泡脚2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8)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30克、防风20克、荆芥10克、枯矾10克、蛇床子50克、地肤子50克、黄精、藿香50克、葱4根。将药物用3000毫升左右的水煮沸,将脚浸泡在温热的溶液中10-15分钟,每天两次,一般使用4-5剂。

(9)将白醋500克浓缩至250克,加入去皮的蒜头和胡椒30克,浸泡2天,用醋浸泡患处,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持续7天。

(10)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直接涂抹一些纯中药药膏,比如可以有效杀灭深部真菌,防止脚气复发。

水泡型脚气的预防措施

1.保持双脚清洁干燥,治疗脚汗。勤换鞋袜,脚趾缝紧的可以夹卫生纸吸水透气。鞋子要通风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湿巾等。,并且不要在澡堂和游泳池附近的下水道里行走。

3、公共澡堂、游泳池要做污水处理,经常用漂白粉或氯胺消毒,形成一个系统,防止相互传染脚气。

4.防止鞋柜感染脚气。鞋柜也要经常通风干燥;如果鞋柜不能移动,应定期用消毒剂擦洗或放入干燥剂去除水分。

5.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对预防足癣的发生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6.鞋里放一些香料、茶叶、竹炭制成的除臭包,消除病菌和异味。

脚气是足部的真菌感染,如果不及时控制,会扩散到其他部位。因此,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1.《水泡型脚气的原因 水泡型脚气很受罪!中医偏方手把手教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水泡型脚气的原因 水泡型脚气很受罪!中医偏方手把手教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8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