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用于工作还是个人生活,全世界每天都有数亿人发送电子邮件。这种交流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现代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事实上,在人类漫长的交流历史中,电子邮件的使用只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
中国向世界发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通信革命。从1983年到1987年,一次中德国际合作共同准备了一封连接中德的电子邮件。此次合作由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图恩和中国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高级顾问王云峰教授牵头。由于这种合作,中国还参与了国际电子邮件网络——CSNET。
故事开始于1983年,当时中国从德国进口了19台西门子BS2000大型计算机,其中一台被运往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同年9月,王云峰和左宗棠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门子计算机用户大会。会上Thun提到了德国互联网上的一些研究项目,于是有人问Thun在互联网上是否有可能为中国做更多。这个问题为中德计算机网络合作埋下了伏笔。后来,双方基于安装在中国的西门子BS2000电脑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立了电子邮件链接。
为了建立这样的联系,中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研究和调试。他们需要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西门子BS2000计算机上成功运行CSNET协议。1987年夏末,当Tson在北京参加第三届CASCO会议时,他们已经完成了CSNET协议在德国计算机上的实现。到9月初,中国还在BS2000计算机上实施了所有必要的协议。此时,中德双方都安装了必要的通讯设备,克服了建立CSNET邮件连接过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
1987年9月14日是人们期待着见证这一历史联系的日子。在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一栋小楼里,来自中国和德国的科学家们被西门子的大型计算机包围着。他们是英语和德语双语,主题是“第一封从中国到德国的电子邮件”,他们在电脑上打出了一封划时代的电子邮件:
“穿越长城,走向世界。”
这封电子邮件由王云峰、曹恩和其他11名同事签名。当索恩按下回车键发送时,大家期待的喜悦并没有发生。他们失望地发现这条消息无法发送。经过几次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个问题——数据交换协议中有一个小漏洞,他们又花了一周时间修改这个漏洞。
9月20日,再次按下发送按钮,邮件终于穿越数千公里,出现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电脑屏幕上。这是中国通过国际科技网络发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离开西班牙,航行到广阔的海洋,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环球航行。468年后的同一天,中国向世界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这个有趣的巧合似乎告诉了第一封邮件中表达的期望——穿越长城,走向世界。
○中国向世界发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这封邮件使北京的CSNET节点完全融入到CSNET中,并通过CSNET与其他邮件世界进行交流,使中国迈出了与世界在线交流的第一步。虽然这不是全球互联网连接,但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中国科学家只能通过电话、传真或信件与国外同行交流实验进展。这一步使中国能够与世界上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联系,科学家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同行深入交流意见。虽然当时的网速和现在很不一样,但还是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第一封邮件的发送意义重大,但这种创新远远不是第一封,也不会是最后一封。事实上,自从人类存在以来,他们一直在创造新的方式来更有效、更安全地分享想法和交换信息。现在我们用来飞翔的表情包和文字,和人类祖先最早在山洞里画出来的画并不相似。回顾人类交往的漫长历史,不难发现,这种创造技能似乎深深植根于人类固有的社会本性之中。
早在10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在南非的布隆伯斯洞留下了赭色的刻痕。在西班牙北部的一个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有40800多年历史的红色圆盘。这个形状可能是最早到达伊比利亚半岛的现代人绘制的,但也可能是20多万年前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尼安德特人绘制的。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约35000年前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法国沙维扬洞穴创作的洞穴绘画。这些早期的洞穴艺术加深了我们对人类表达起源的理解。
○西班牙北部洞穴壁画。|图片来源:Gabinete de Prensa
当我们快速推回时间的时候,就会发现,为了方便地记录信息,人类逐渐开始从图片记录向成人象形符号转变,进而发明了书写和书写系统,大大加快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在中国,古人早在公元前6600年就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字,称为甲骨文。
公元前3500年至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通过在粘土上印刷楔形标记而形成的书写系统。埃及象形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它包含不同类型的字符,可以表达单词和声音。在希腊语中,象形文字的意思是“神圣的文字”,埃及人把这些符号称为“medunetjer”,意思是“上帝的话”。
公元前2700年,当被遗忘的国王统治古城班古鲁克时,苏美尔人为他写了《吉尔伽美什史诗》,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文学作品。这部英雄史诗最完整的版本是用阿卡德语写的,记录在12块泥板上。正是因为这些故事能够被很好地记录下来,我们才能够在一百一千年后仍然了解曾经辉煌的文明。
公元前1900年至1700年间,说闪米特语的人将埃及象形文字改编成原始的西奈字母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母表。1000多年后,拉丁字母出现了。
到公元6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这是一种早期的印刷技术,需要将木头雕刻成印章的形状。公元1044年,毕升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印刷技术——活字印刷,用可移动的木刻文字、金属或泥块代替传统的临摹或不可重复使用的雕版印刷。15世纪中叶,约翰尼斯·约翰内斯·古腾堡用机械活字印刷和印刷机加速了这一进程,实现了大规模印刷,为现代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古代,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那就是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代皇帝和将领一旦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就会出现“驰速八百里”的画面来发公文,但他们得知消息的时间完全取决于马跑得有多快。虽然古人也想出了加快信息传递的方法,比如驿道、驿站、烽火台、信号塔等,但仍然受到时间和空的控制。
19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一个转折点: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这是最早使用电进行交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流通性。莫尔斯电码之后,随着有线电视、电话、收音机、收音机、电视、收音机和人造卫星的出现,人们可以越来越及时地得到咨询和交流。
○莫尔斯电报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其新颖的内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并从此奠定了所有数字通信的基础。1969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查尔斯·克莱恩通过APPANET向斯坦福大学的一台计算机发送了一个不完整的单词“lo”,引发了另一场通信革命。然后出现了更多的数字通信:第一部手机、万维网的发明、第一条短信等等。
三
这些变化和进步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每一次创新都是传播中的亮点。每一种新的传播方式都促进人们更好更快地共享信息,并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人类传播史上无数次与信息密切相关的技术革命。
其实,无论是古代的烽火台,还是后来的莫尔斯电报机,还是今天的互联网,人类发明的这些奇妙的通讯方式,都是为了更快更高效地传递信息。可以说,信息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
在探索世界和宇宙的道路上,我们永远不会停止前进。当人类用智慧探索世界和宇宙时,信息是关键。它不仅是一门新的科学语言,而且与涉及宇宙及其规律的最基本问题密切相关。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曾说“一切都来自比特”,意思是宇宙中的每一个物体都可以用字符串来描述;每个对象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程序。我们很清楚,作为一个整体,我们越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对我们的价值,我们就越能与世界和宇宙建立更深的联系。
1.《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9.20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9.20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2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