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新的犊牛蛔虫病

新生犊牛蛔虫病是一种寄生在犊牛小肠上的线虫病。主要引起肠炎、腹泻、腹胀等症状,是造成犊牛死亡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1.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为新蛔虫成虫,寄生于5月龄以下犊牛小肠。在成年牛中,幼虫寄生在内脏器官和组织中,但很少有成虫寄生。奶牛通过食用被感染牛新蛔虫卵污染的饲料、草或饮用水而被感染。幼虫在牛体内迁移,有的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有的通过乳汁传给犊牛。幼虫在犊牛体内发育成成虫,引起犊牛疾病。

2.症状和病变

病犊出生后20 ~ 30天可出现抑郁、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腹泻,开头黄白色干粪,后排黄白色稀粪带粘液;腹部胀大,嘴里有股臭臭的味道。

大量蠕虫聚集堵塞肠道,造成肠梗阻甚至肠管破裂。严重生病的小牛经常因身体虚弱而死亡。幼虫在犊牛体内迁移,引起肝、肺点状出血和肺炎。

3.诊断

根据犊牛体质虚弱,腹泻,开始时粪便干黄白,后排有粘液和稀薄的粪便;腹胀等特征可初步诊断。粪便中应检出虫卵或蠕虫进行诊断。

4.预防和控制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犊牛驱虫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很多犊牛感染没有症状,但其卵会污染环境,引起奶牛感染。

对怀孕的奶牛进行了预防性驱虫。分娩前两个月用左旋咪唑杀死体内潜伏的幼虫,防止胎牛入侵。

左旋咪唑可口服或肌肉注射,剂量为7.5mg/kg体重。或阿苯达唑,10 ~ 20 mg/kg体重,口服一次;或者伊维菌素,按0.2mg/kg体重,皮下注射一次。

四、牛羊肝片吸虫

牛羊肝片吸虫是寄生在牛羊胆管上的一种吸虫,引起急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

1.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是肝片吸虫。这种疾病的发生需要一个中间宿主蜗牛和水的环境。牛羊主要通过食用饮用水或被肝片吸虫幼虫污染的水生植物感染。囊性囊肿在十二指肠内解封,部分患儿穿过肠壁,到达腹腔,从肝囊钻入肝脏,迁移至胆管。蠕虫的另一部分穿透肠粘膜,通过肠系膜静脉进入肝脏。

2.症状和病变

急性肝片吸虫主要发生在夏末秋初,多见于绵羊,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食入带草的囊蚴所致。患病动物食欲大减或消失,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偶有腹泻发生,通常在症状出现后3 ~ 5天内死亡;慢性肝片吸虫常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肝片吸虫以牛羊的血液、胆汁和细胞为食,分泌毒素,导致逐渐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皮毛粗糙、眼睑和颌下水肿,有时出现胸腹水肿。后期躺在地上,最后死去。

牛羊肝片吸虫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肝脏,表现为肝脏增大,实质硬化,胆管增厚,常从肝表面突出,胆管内沉积磷酸盐盐,用刀沙沙作响。

3.诊断

根据牛羊逐渐消瘦、贫血、食欲不振、在池塘或其他有水生植物的地方放牧等临床特点,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后从粪便中检出虫卵。

4.预防和控制

预防

预防性定期驱虫:对于急性病例,夏季和秋季可选用对儿童效果好的药物。对于慢性病例,北方每年可进行两次驱虫,第一次在冬末春初,然后由舍饲改为放牧;第二次是在深秋和初冬,放牧到舍饲前。

消灭中间宿主蜗牛:利用养殖和利润,改造低洼地,使蜗牛没有合适的生存环境;大量养殖水禽,消灭钉螺;也可采用化学灭螺法,用1: 50000硫酸铜或氨水、生石灰等。

保证饮水和饲草的卫生:最好喝井水或质量好的自来水,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割草,晾干,喂牛羊。

硝基氯酚的治疗:只对成人有效。粉剂:牛3 ~ 4 mg/kg,羊4 ~ 5 mg/kg,口服一次。注射:牛0.5 ~ 1.0 mg/kg体重,羊0.75 ~ 1.0 mg/kg体重,深层肌肉注射。阿苯达唑:牛10mg/kg体重,羊15mg/kg体重,口服一次,对成人效果好,对儿童效果差。溴酚磷酸盐:牛12mg/kg体重,羊16mg/kg体重,口服一次,对成人和儿童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病例。三氯苯:牛10%混悬剂或丸剂,含900毫克,按10毫克/公斤体重,口服;绵羊口服含250毫克的5%悬浮液或药丸,剂量为12毫克/千克体重。该药物对成人、幼虫和儿童具有高效的杀灭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急性病例。

不及物动词网尾线虫病

牛网虫病是由寄生在牛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网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1.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为肺丝虫病,寄生于牛、羊、猪的支气管。当它成熟时,它会生出卵,这些卵可以被咳出来,然后被吞进消化道。第一期幼虫孵化后,随粪便排出。牛羊肺丝虫病的幼虫爬在草叶上,边吃草边吃而感染。猪肺丝虫病被蚯蚓吃掉,在蚯蚓体内发育成传染性幼虫。猪吞食带有传染性幼虫的蚯蚓或蚯蚓释放的传染性幼虫被感染。

2.症状和病变

牛的主要症状是经常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食欲不振、粘膜可见苍白、腹泻等。特征性症状是病牛头颈部向前伸,张口伸舌,连续咳嗽,好像要吐出异物。

解剖患有肺丝虫病的死畜,可见肺表面轻度隆起,呈界限分明的灰白色局限性隆起肺气肿区和暗红色突变区。触诊时有一种硬邦邦的感觉,剖开肺部,挤出大量泡沫状液体和乳白色线状蠕虫。

3.诊断

根据病牛咳嗽、体温不升高、田间有蚯蚓等特点,通过幼虫检查在粪便和唾液中发现第一期幼虫,即可做出诊断。

4.预防和控制

预防

保持牧场清洁干燥,防止水分和水分堆积;最好在棚内铺水泥地面,操场的松土要压实或返砂,造成不适合蚯蚓繁殖的环境。计划驱虫一般在放牧改为舍饲后进行,这样只能安全过冬,1月到2月初再进行驱虫,避免因缺春而死亡,驱虫时牛集中几天加强粪便管理。

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8 ~ 10毫克。阿苯达唑,每公斤体重10 ~ 15毫克;甲苯咪唑:10-20mg/kg体重,混在饲料中;氟苯达唑:每公斤体重30毫克,连续服用5天;或者口服一次5g;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皮下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克。

七、牛羊脑包虫病

脑包虫病,又称脑多房性疾病,是由牛羊脑多房性寄生虫引起的一种绦虫病。它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危害绵羊和小牛,尤其是两岁以下的绵羊。

1.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是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多房棘球绦虫是脑包虫的成虫,寄生在最终宿主犬、狼的小肠内,其孕节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虫卵污染被牛羊吞食,多房棘球绦虫在胃肠道内逃逸,随血流带入脑脊液,2 ~ 3个月后发展为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牛羊疾病。狗,狼等。吞食含有多蝗虫的大脑,这些蝗虫在肠道内发育成人。

2.症状和病变

早期症状:羔羊急性型最明显。感染初期体温高,受感染动物做回旋、冲前或后退;有时情绪低落,长期躺着,与兽群分离。

晚期症状:典型症状为“圆周运动”,所以脑包虫病晚期症状通常称为“回旋病”。其圆周运动的方向与寄生部位的方向相同,即头部向患病侧倾斜,向患病侧作圆周运动。囊蚴越大,动物圈越小。对侧视乳头经常充血和萎缩,导致视力障碍和失明。当包膜较大时,颅骨和骨骼变薄、变软,甚至穿孔,导致皮肤隆起至表面。

3.诊断

在疫区,可以根据其特殊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当寄生在大脑皮层时,头部触诊可以确定昆虫身体的位置。

4.预防和控制

预防

只要不允许狗吃多蝗虫羊等动物的大脑和脊髓,疾病是可以控制的。患病动物的头部和脊柱应该被烧伤;患有绦虫病的狗必须驱虫,最后的宿主如野狗、豺狼、狐狸都要捕杀。

治疗

根据胶囊的位置,用手术打开颅骨,用注射器吸出胶囊内的液体,使胶囊缩小,然后取出。也可以选择阿苯达唑:50-100mg/kg体重,口服一次;吡喹酮:30-50mg/kg体重,口服一次。

X.疥癣

肉瘤。

结节病,又称“疥疮”或“疥疮”,俗称疥疮。是牛表皮下疥螨寄生的皮肤病。特点是痒,咬尾,咬栅栏。

1.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是疥螨。阳光不足,房屋潮湿,秋冬寒冷,早春容易发生此病。尤其是雨天、雨天、冷天,传播迅速。感染疥疮的牛是传染源,最初的传染源多为经产牛,耳朵角化过度,结痂。石棺钻入牛的皮肤并在此产卵。石棺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可以深入到耳朵、头部、肩部、腿部和颈部的皮肤,引起强烈的瘙痒,严重的情况下,感染发生在皮损处。

2.症状和病变

它始于牛的脸、颈、背、尾根等短被毛部位,病情严重时可蔓延全身,尤其是幼牛感染疥疮后,常致死亡。

3.诊断

可根据脱毛、白皮屑或结痂、强烈瘙痒等情况进行诊断。在嘴唇、眼睛、耳朵、肩膀、脖子和腿部的头部。但在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需要取健康人和患病人交界处的结痂皮,检查是否有虫体,才能确诊。

4.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

围栏应宽敞、干燥、透明、通风良好,牛群不宜过于密集。时刻注意牛身上有无瘙痒或脱发,及时挑出可疑的牛,隔离饲养,迅速查明原因。治愈牛应继续隔离观察20天。如果它们没有复发,在它们能够群居之前,应该再次用杀虫剂处理它们。引进牛的时候,要提前知道有没有螨虫;最好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在没有螨虫症状后,喷上杀螨剂,再并入牛体内。

治疗

局部用药或注射:确诊为螨病的牛应及时隔离治疗。浓度为1 ~ 3%的敌百虫可局部喷洒或包衣;或者喷洒0.025%的螨灵药液。也可用药浴法治疗,可用双甲脒0.05%溶液治疗;0.025%粉螨灵溶液;敌百虫0.2% ~ 0.5%溶液;林丹乳油等0.025% ~ 0.03%水乳剂。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6 ~ 38℃左右,最低温度不应低于30℃。大组药浴前应做小组安全性试验。

痒螨病

1.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是发痒的螨虫,寄生在皮肤表面,吸取分泌物作为食物。健康的牛通过接触带有痒螨的牛而被感染。

2.症状和病变

牛痒螨病早期发现于颈部两侧、挂肉处、肩胛骨处,严重时扩散至全身。病牛表现出奇怪的瘙痒,常与墙壁、木柱等物体摩擦,或舌头、被子患处毛发呈波浪状。之后,皮毛逐渐脱落,淋巴渗出形成褐色痂,皮肤变厚,失去弹性。感染严重时,病牛无精打采,食欲大减,躺不起地上,最后死去。

水牛痒螨病多发生在角根、背部、腹部和臀部,严重时还发生在头、颈、腹部和内肢。身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起漆”痂。这个痂很薄,像纸一样,干燥,表面平坦。一端略微倾斜,另一端靠近皮肤。如果稍微揭开,可以看到许多黄白色的痒螨在皮肤相连端的痂下爬行。

3.诊断

可根据牲畜的严重瘙痒、皮毛脱落、患部皮肤潮湿、浅黄色或棕色痂以及表现为“油漆开始”的水牛痒螨痂进行诊断。

4.预防和控制

治疗药物:

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0.2毫克,肌肉注射一次。

1%-2%敌百虫水溶液: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一次,连用两天。7-8天后用一次。

10%杀虫乳剂:用2.5 ~ 5公斤温水稀释后涂于患处,一般一次,严重者7天后再用。

20%氰基戊酸脂肪酸油:用水稀释5-10公斤,涂于患处,严重者7天后重复使用。

蠕形螨病

蠕形螨病是一种由寄生在家畜和人类毛囊或皮脂腺的各种蠕形螨引起的皮肤病,也称为毛囊病或脂螨病。

1.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是蠕形螨。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健康动物与患蠕形螨的动物接触,或者健康动物与被感染动物污染的物体接触,导致皮肤感染。离开宿主后,蠕虫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存活约21天。蠕形螨钻入毛囊皮脂腺,用针状的口器吸取宿主细胞的内含物,引起组织炎症反应,引起毛干脱落,易感染化脓性细菌,继发于乳腺炎和脓疱。

2.症状和病变

通常从头部、颈部、肩部、背部或臀部开始。形成小到针尖大到核桃的白色囊瘤,常见的大到黄豆。含有粉末或脓样粘稠液体,有不同阶段的蠕形螨。

3.诊断

如果发现患病动物的头、颈、肩、背或臀部有针尖、米粒甚至有核桃那么大的白色胶囊,里面含有粉末或脓样粘稠液体。把皮肤上的白囊切开,取其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找到虫体,进行确诊。4.预防和控制

治疗药物:

14%碘酊:擦患处6 ~ 8次;

5%福尔马林:浸泡5分钟,3天1次,共5 ~ 6次;

伊维菌素:剂量为0.2 ~ 0.3 mg/kg体重,间隔7 ~ 10天重复给药。脓疱严重者,应同时选用高效抗菌药物,对体弱动物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XI。牛虱

该病是由寄生在牛体表以吸血为主的虱子引起的体外寄生虫病。虱子有两种,一种是吸血的叫动物虱子或吸血虱子。另一种不是吸血,叫毛虱。

1.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被称为动物虱和毛虱。虱子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各种器具、床垫和饲养者间接传播。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畜群虱子多。秋冬季节,牛的皮毛生长,绒毛较厚,皮肤表面的湿度增加,为虱子的生存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夏天虱子数量明显减少。

2.症状和病变

病牛常出现摩擦、躁动、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严重感染可引起化脓性皮炎、脱皮、脱毛。小腿经常舔吸患处,导致发瘾。

鸡蛋呈椭圆形、黄色或白色,牢牢粘附在牲畜毛发上,不易脱落。蠕虫可以在皮肤和靠近耳壳后面的发根、腋窝、大腿内侧等处发现。

3.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牛的皮毛上可发现卵圆形、黄色或白色的卵,虫体可见于皮肤及耳壳后、腋窝、大腿内侧毛根附近。

4.预防和控制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要勤刷牛,勤换垫草,保持畜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畜群应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

治疗

敌百虫、香豆磷、辛硫磷、双甲脒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喷洒在身体表面。

伊维菌素或埃比霉素: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0.3毫克;饲料预混料每天0.1毫克/千克,连续7天。每两周用一次。

畜牧秘书沈玲玲,提高产能,节约成本,与市场行情、供求信息、资金周转、培训学习、员工招聘、饲料采购、外地引进、畜牧机械同步。为农民提供网上技术咨询,为种田解决临床种田的技术问题。

动物秘密@沈玲玲,动物真的很健康,食物真的很安全。不抵抗是我的使命!放松是我的方式。注意“无抗生素培养”:wkyzshenll。做一个容易饲养的人

1.《虫病 牛常见寄生虫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虫病 牛常见寄生虫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5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