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域,主要由北海湖和琼花岛组成。它曾是辽、金、元、明、清四朝的皇家“禁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发展始于辽朝,大定十九年在金朝辽朝初期的基础上修建了雄伟的泰宁宫。泰宁宫遵循中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定,将北宋汴京根岳皇家园林中的太湖石移至琼花岛。元朝第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泰宁宫邛崃岛周围建都,邛崃岛及其湖泊划归帝都,取名万寿山和太野池。永乐十八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岳池成为紫禁城西边的皇家园林,称为西苑。明代,水面向南开放,形成三海格局。清朝继承明朝西苑,乾隆时期大规模重修北海,奠定了其后的规模和格局。

北海公园的建设起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据说辽阔的东海有三座神仙山,分别叫蓬莱、瀛洲、方丈;神仙住在山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方士徐福到东海寻找仙丹,但一无所获。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梦想长生不老,但是寻找还是失败了,于是下令在长安北部挖了一个大池子,取名“太岳池”。池中堆起三座假山,分别以蓬莱、周舟、三仙山方丈命名。此后,历代皇帝都喜欢以“一池三山”的形式建造皇家宫殿。这是北海采用的形式——北海象征太爷池,琼花岛是蓬莱,水中原本的团城和西山台象征瀛洲和方丈。园内有许多寻仙遗物,如“吕公洞”、“仙庙”、“青铜载仙露盘”等。

北海的景点很多,一般分为四个区块:北岸景区、东岸景区、琼岛景区、团城景区。燕京八景琼岛春荫,与著名的安吉、白塔、京心斋同在北海。

白塔,西藏喇嘛塔,是一座西藏喇嘛塔,建于清初顺治八年。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若有西域喇嘛,欲以佛印颂帝,请立塔寺,安国护民”,得到皇帝许可,于是建了安吉和白塔。这座塔高35.9米。上面一圈下面全是变化。它是Sumi山类型的。塔顶配有宝盖和宝顶,饰有日月火焰图案,以示“法”像日月一样闪耀,永远照耀大地。塔身正面有一个盾形龛,红色背景上有黄色文字的藏文图案,寓意“吉祥如意”。这个壁龛俗称“远景门”和“时轮金刚门”。这座塔在1679年被地震摧毁,第二年重建。1976年唐山大地震影响北京,塔顶受损。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塔的主芯木中藏有一个2寸见方的金漆盒,盒盖上绘有太极图,盒中藏有两个“遗物”,证明塔是一个遗物塔。塔矗立在琼岛之巅,绿荫环抱,雄伟壮观,引人注目。

永安桥建于13世纪元初,是一座以典雅精致取胜的连拱石桥,在连接和衬托琼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桥的南北两端,有一座彩绘牌坊,名为“济翠”、“兑云”。牌坊前还有一对石狮子,对称呼应,相映成趣。桥面和雕刻的围栏装饰得很完整,在清澈的水、蓝天和高耸的白塔的背景下很壮观。

安吉建于清顺治八年,原名白塔寺,乾隆八年改为安吉。这座建在山上的寺庙分为三个大厅和三个大厅。前殿称为“法轮殿”,殿前四周有钟鼓阁,内设悉达多乔达摩。中堂“正觉堂”和上堂“普安堂”曾是喇嘛们念经的地方。皇帝经常在花园里玩耍时来这里烧香拜佛。寺庙的大厅和佛像都装饰得令人着迷。

井陉寨,原名井陉寨,占地约8700平方米。它是北海最精致的花园。景新宅原是明代的普通官邸。清乾隆二十四年,在扩建“西天”,又称“甘龙小花园”期间,修建了景心斋。园内主要建筑有景清斋、宝苏书店、云青斋、碧仙阁、焙茗楼、奇花轩、秦权画廊、珍鸾阁、石桥等。景心斋东临枕山,西倚寺庙,南有沧浪,园内亭台楼阁、回廊石桥、水池、叠石、假山、梯田。寺庙楼阁的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的壮美气魄,又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品味,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瑰宝。

铁影壁,元代遗物,褐色,由中性火山砾岩雕刻而成。因其铁色质感而被称为铁影壁。墙高1.89米,长3.56米,两侧刻有浅浅的云纹动物,雕刻简单而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外一座古庙前的照壁。明朝初年,为了保护德胜门的国家,这座墙被移到了德胜寺的前面,1947年,它被移到了北海公园。1986年,北海公园从铁映壁胡同收回基地,从而修复了这个文物。

整个北海公园充满了奇幻和意境。以琼岛为中心,白塔立于山顶,南殿依山势排列,一桥跨之,与团城城光寺气势连贯,从山顶呼应至北山脚下,亭台楼阁隐于静谧的山石之中,可谓“仙山琼阁”。

1.《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7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