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罗晓薇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宝兴殡仪馆举行。图片由同济大学提供

中新网海海6月12日电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主席、NLD第六届、第七届中央委员、NLD第九届、第十届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NLD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上海市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20年6月12日,罗晓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宝兴殡仪馆举行。

年轻的罗晓薇。图片由同济大学提供

同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常务副校长吴江、冯深红、郑世玲、常庆院士、同济大学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代表、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席丁、上海市建筑学会会长曹家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原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委统战部党组书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大穗、王、唐昱恩,各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及各界嘉宾,罗老师的同事、弟子、老朋友、亲朋好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生欢送先生的光辉一生、崇高风范、卓越成就。

罗晓薇先生,广东番禺人,1925年9月10日出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48年3月至1950年12月在德士古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工程部担任绘图员、助理建造师,1951年至1952年在圣约翰大学理工学院建筑系担任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师生并入同济大学建筑系。1980年起任同济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

2006年,罗晓薇先生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晚年,她一直关心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为同济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提供建议。她也是上海现代建筑与城市研究和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先驱,被誉为上海现代建筑的“保护女神”。

罗先生是当代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使者,长期推动国际学术合作,在国际建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同时,她在国外各种杂志和书籍上撰文,介绍中国丰富多彩的建筑、园林和城市文化,为世界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同济大学建筑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罗先生于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为同盟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是同盟会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教育家,罗先生培养了许多学生,其中许多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标题表达了学生对博学之士的由衷敬意和对知识的敬畏。”郑世玲说道。时至今日,他还保留着罗先生大三时布置的《外国近代建筑史》的课堂作业和他的评语。这个作业讲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和艺术思潮的关系。罗先生鼓励他,说这篇文章可以发表。”这种鼓励让我从此爱上了建筑史和建筑理论这门学科。".1978年,他回到同济大学建筑系攻读硕士学位时,能够在建筑史课上听罗老师讲课。1990年起,师从罗先生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学位。

20世纪90年代博士毕业后,常清来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罗晓薇教授。“她不仅擅长专业教学和研究,而且给人深刻的启示。谈笑风生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切都很清楚,很有学问’的道理。”常庆院士说。

"这些年来,影响我学术成长的最重要的人物是罗先生."吴江说,罗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时代性、开拓性和深刻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

她建立了四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研究团队。退休多年后,她的教学和学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继续产生广泛影响。2006年,中国建筑学会授予罗晓薇教授“建筑教育特别奖”。

NLD同济大学委员会副主席卢永义教授认为,“罗晓薇先生对学生的影响不仅限于学术和教学”。她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强调,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修养是成为该领域教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而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多重素质的前辈。她从小就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她学过芭蕾,当过羽毛球队员,考上了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

罗晓薇和李德华教授相爱一生,携手战斗,彼此深爱着对方。2017年3月,由校友捐赠并经李德华和罗晓薇同意的“李德华·罗晓薇设计讲座”启动。这种椅子的设立在中国尚属首次。此后,学院每年都会邀请一位来自国内外建筑、规划、风景园林等领域的著名设计师,给本科生或研究生讲授一个学期的设计课程。

同济大学表示,罗晓薇先生的去世是同济大学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建筑和教育的巨大损失。罗先生的建筑思想、教育思想和众多作品将永远为我们所敬仰和研究。罗先生的精神将激励后人奋进。

1.《各界人士 上海各界人士送别著名建筑学家罗小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各界人士 上海各界人士送别著名建筑学家罗小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7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