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新安江支流冬冬(七岛园)下游的观音潭边生活着以捕鱼为生的十几岁少年,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为“鱼毛年”(“母年”:成年人对小少年的昵称)。

鱼毛年家境十分贫苦,一个人独自住在一家破窑洞里。过着“日当灯,风扫地”的苦难日子。

鱼毛年苦是苦,穷是穷,但苦得有精神,穷得有志气,从来不偷不抢,规矩得很。因此,当地的人说不上他半句话。

兰溪繁星/摄

鱼毛年夏天的日子还好过,可以靠抓鱼换些油盐米食,不过也是饱一顿饿一餐。但是到了冬天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在冰冷的水中无法抓鱼,只好到岸上钓。冬天钓鱼也不容易,而且他用的“鱼饵”是生粉做的,一到水里就散开了,空鱼钓怎能钓得上鱼,偶有钓上一两条,也只是“屎里碰着一粒豆,千年打一更的事”,因此,鱼毛年冬天的日子经常是饿着肚子来空着手回去。

edok/摄

尽管这样,但他并不灰心,每天照样,准时地到观音潭上钓鱼,一日三,三日九,时间一久都感动了观音潭上面悬崖里的“观音菩萨”。

日落西山的时候,鱼毛年仍在钓鱼,观音菩萨见他提起的又是空鱼竿,不觉心里一动,随手点了一只虾:来!吩咐它马上到鱼毛年的鱼钩上去当“鱼饵”,这只虾立即纵身跃上鱼毛年放在水中的鱼钩上,忍着剧烈的疼痛游向鳖群去,一只鳖见来了一只虾便一口吞了进去,在岸上的鱼毛年见鱼线一动立即提起鱼竿,见钓上一只大鳖高兴得来了劲,连奔带跳地跑到市上去卖,用卖来的钱吃了个大饱才回家。

回到窑洞里,本能地往睡板上一躺,也不知怎地今晚就是睡不着,他思想着:“今天是运气还是另有原因?”他突然想起刚才在掏鱼钩的时候好像鱼钩上还有东西,一股脑从床板上爬了起来,拿起鱼竿到月光下一看见是一只死了的虾,不免失声痛哭起来:“虾娘啊,虾娘啊!不是你我哪有今晚的那餐饱饭啊……我肚里饱了,你却死了。”……鱼毛年一阵伤心后,从衣服上撕下一片破布,小心翼翼地把死虾包了起来,拿到窑后泥磅里掏了个坑,把虾埋葬起来,拜了三拜,又在虾坟前伤心了一回,然后才回到窑洞里睡了一觉。

fjwyp/摄

第二天一早起来,鱼毛年照样拿了鱼竿去观音潭钓鱼,但不再带什么鱼饵了,而是先到溪滩沿抓几只虾来,然后再到观音潭上垂钓。在今天特地作个试验,这一试也果真灵验,一天下来还钓上三只鳖。第二天第三天照样以虾公钓鳖,天天不空手了,也天天吃饱饭了。鱼毛年一吃饱就想起到窑后虾坟上去感恩,去拜上三拜,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就这样,鱼毛年天天钓上鳖,家境也逐渐地好了起来。路人见了都说这孩子有出息,也有人来问他是怎么钓鳖的,开始他只是笑笑“是运气好,并没什么绝招。”后来有人暗中偷看见他以虾公钓鳖了,他也就竹筒倒豆子地说了出来。就这样,钓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而且,还把“虾公钓鳖”一事成了一句口头禅,其意思是以小本换取大财的一桩美事。

亮光/摄

同时,人们也效仿鱼毛年一样做起虾坟,照样拜虾公以求保佑,结果都有收获。因此,人们对鱼毛年更有了好的看法。而虾公钓鳖一事在当地家喻户晓,到处流传。

自从“鱼毛年”发明“虾公钓鳖”以后,人们都效仿鱼毛年一样感恩虾公,同时,求虾公朝朝暮暮保佑钓鳖人每天都能钓到鳖,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虾公灯”,即用竹篾扎成虾公一样,用纸糊好,在虾腹内点上蜡烛,置于家中堂上供奉。到了大年三十除夕夜,让小孩子提上“虾公灯”挨家挨户到门上去问安,用这种方式以求达到邻里和睦,称作“问年饭”。以“问年饭”方式求个吉祥的预兆,“有虾便有鱼”寓意“年年有余”。这种方式也很深受欢迎,很快形成一种社会风俗习惯,直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还在盛行。

一壶酸酒/摄

到了清代鼎盛时期,人们在过年过节以求达到欢乐,这些村里为了过个愉快的春节,又预祝来年有个好年成,便把原来的“虾公灯”进行改造放大,由原来小孩手提的变成两个大人撑着的,进行一躬一挺的表演。在祠堂门口,或麦田里进行穿越、打圈、交叉等虾公表演,还有锣鼓打击乐进行伴奏,场景十分热闹。

版权归淳安发布所有,转载须告知!

徐文平、方勇搜集整理

1.《为什么钓鱼钓到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钓鱼钓到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6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