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awawa最初进入大众视野的身份标签是“高智商”。她自称智商145,是高智商组织“门萨”在中国的分支“门萨中国”的创办人和前主席,但最终,“门萨”的国际总部“门萨国际”对外证实:Ayawawa口中的“门萨中国”并未获得认可。

但这并没有妨碍Ayawawa继续自己的高智商人设,她的口号是“比我聪明的没我漂亮,比我漂亮的没我聪明”。几乎每次接受相关采访,她都会提及自己的聪明往事,在幼儿园升小学时就有两所小学因为她的聪慧而单独为她设立考试,最终一所让她直升二年级,一所让她直升三年级。但在现实中,她的学霸路径并没有很好的延续,在她此后的学历背景中,并没有名校加持,据网友考据,她最终毕业于西南某三本民办高校。

除了鼓吹自己的智商,她还会一并鼓吹丈夫王鹏的智商。在她口中,王鹏智商超过180,聪明胜过霍金。只可惜如此聪明的头脑,却没有用来研究“时间简史”,而是用来帮Ayawawa开淘宝店和经营微商品牌,该微商品牌售卖所谓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维C固体饮料”。这个产品只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官网上宣传的却都是改善肤质、防止乳房下垂等保健功效,而口服胶原蛋白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早已是被科普过无数遍的营养学常识。

以上这些,在Ayawawa看来,并不足以推翻她的高智商人设,如果有人质疑她的智商,她还会祭出一项终极杀手锏——阅读量,“我看书每分钟4000字以上,看帖子网页更快,酷爱上网,每天最起码十小时的信息输入时长。每天就是250万字的输入。一年就是八亿,然后,我上网已经十五年了。”

当然,最终推翻这一切的仍然是她自己,如果她真如自己所说拥有如此聪明的头脑和广博的阅读积累,她一定不会说出此后一系列反常识的言论。两年前,一名高知女性为了生子多次流产,最终因为“先兆子痫”去世,Ayawawa借此发表了“内射和吞精能有效预防孕期先兆子痫”的一系列言论,这也是她的荒谬伪科学言论第一次引发众怒。

在医学界,“先兆子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Ayawawa却早已完成了这一研究。她先是把一篇标题就注明是假说的论文当做权威科学成果引用,然后把医学和感情扯上关系,最终得出结论:该病的成因是女性人体有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和丈夫感情不好或者性接触少,你的身体会认为你怀孕的孩子出生后无法得到足够的照料,而自动得病促成流产。并因此得出结论:为了预防“先兆子痫”,女性需要增加性生活的频率、不要使用避孕套,多口交乃至吞精,以保证身体多接触男方的精子,降低自身对它的排斥。

不知道Ayawawa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读者里有多少未成年少女,而向她们传播“不使用避孕套对身体有利”的观点会导致什么后果。除了攻克“先兆子痫”,Ayawawa还能通过比较无名指和食指的长短鉴别同性恋,还能指导女人如何生出异性恋的儿子,“只要第一胎生男孩第二胎生女孩,就能最大程度避免拥有一个同性恋儿子。”

她还声称自己认识一个科学前沿实验室,只要交10万就能治愈目前医学界根本没有攻克的二型糖尿病。很多病友听说后都找她要联系方式,此时,她又说因为这是个还没商业化的小众研究,所以她不便公布联系方式。一个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看到后忍不住在微博吐槽:“让她赶紧去申请诺贝尔奖”。

在鼓吹智商、散播伪科学言论之余,Ayawawa最终找到的能为自己获益无数的身份是——情感专家。而在她的理论体系中,漂亮是解决女性遇到的情感问题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在她看来,婚姻市场上,女人的学历、挣钱能力都不如外貌来得有价值,所以她多次对粉丝说:“长得漂亮的姑娘没必要考研”。她认为长相平平的女博士和本科大美女相比,一定是后者在婚恋市场上的优势大,所以女性考研读博对嫁人并无助益。“一个月入5000的本科大美女,永远在婚姻市场上完胜月入20000的博士貌平女。客观规律如同风车一样,学堂吉诃德没什么必要。”

她和粉丝最常做的互动是一个叫“照片打分”的游戏,粉丝发自拍照,她和别的网友根据颜值给出1-10不等的分数。分数高低是衡量一个人在婚恋市场价值的指标。她会要求粉丝在发照片的同时附带自己的主观评分,通过和他人视角打分的对比,能得出你是高估还是低估了自己。要想获得稳定的婚姻关系,就要降低期待,找和自己价值相近的伴侣,否则就是“高攀”。

为了让这些早已被列为“封建糟粕”的理论能够更好地蛊惑人心,Ayawawa想到的方法是用英文对此进行一些看上去更高大上的包装——比如,“MV”,即Mate Value(婚姻市场价值),她还给“MV”设定了八个标准,分别是:年龄、长相、身高、罩杯、体重、学历、性格、家庭环境,看完后你会不禁恍然大悟,看上去故弄玄虚的概念贩卖的依然是物化女性的标准——外貌条件和家庭条件。

在这种对外貌的无限夸大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她居然会以那位因“先兆子痫”去世的产妇为例,认为这个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没有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在婚姻关系中高攀了丈夫:“如果这位产妇漂亮又温柔的话,(丈夫)就不会逼她生了。”

她对于外貌的追捧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会有所改变——“剩女里面,长得越漂亮的,问题越严重,也越不要去碰。”她会提醒男性择偶时提防长得漂亮的剩女,“因为她们已经经过市场验证过了,属于失败的商品,里面有很多毛病。对于剩女里面的美女,尤其不要去碰。”

作为“情感专家”,Ayawawa对两性价值的认知是:男女的分工是2:2,即男人主要负责提供养育价值和情绪价值,女人负责提供观赏价值和生育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在婚姻中,男人主要负责花钱、买房和哄女人,女人主要负责好看和生孩子。

她曾经发过一篇微博,很全面地展现了她对于两性关系的追求:“如果七大姑八大姨问你结婚了吗,问你老公有钱吗,问你房子写你名字了吗。你是想回答说:“没结,不过我活得很好;没钱,但我们很快乐;没写,但我也不需要他写。”还是想淡定地回答说:“结了,有,嗯。”如果认为前者好,那就不用关注我,如果喜欢像后者一样,那就关注我。”

以此为基础,她常年不懈地教导女性,如果要想维持婚姻稳定,让男性心甘情愿地在房产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就要想尽办法把自己变漂亮,提高对男人的吸引力,然后发自内心地崇拜你的伴侣,给丈夫安全感。“没有表现出对男生的崇拜和忠诚,就好像碗没有底,表没有时间,手机不能打电话,马桶不能冲水,筷子只有一只,鞋子没有底。不是说这样就不行,但婚姻市场价值最起码对折甚至打三折。”

她再次为这一系列理论找了一个看上去光鲜的名词——降PU。有读者在看过她的相关理论后,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看上去就是教姑娘怎样把自己包装成物美价廉的物件儿,然后卖给合适的男人生孩子(简称新三从四德)。”

除了教导女性矮化自己、攀附男性,Ayawawa还不止一次地为“男尊女卑”寻找所谓的“合理解读”。她认为“重男轻女”是一种本能,“父母偏心优秀的孩子胜过不优秀的孩子,偏心健康的孩子胜过残疾孩子,偏心男娃胜过女娃,这不是发自本能的吗?”她还劝其他女性设身处地去理解,“父母重男轻女不公平?这是站在女儿的角度来看的,站在媳妇的角度可能就不一样了。我们假设你未来婆家有个小姑子,婆家却只买得起一套房子,那么你希望这套房子给你老公还是小姑子呢?”

在所有的“女德”理论中,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Ayawawa对于家暴的态度,她经常转发家暴、性侵的案例,却把这些事情全部归因于事件中的女性。她对继父性侵女儿的评论是这样的:“实际上,被兽欲支配冲昏头脑的男性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作为母亲,你真的无法无时无刻地保护自己女儿免遭荼毒。降低PU,让孩子爸爸爱孩子,这是你能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而对于家暴,她也认为这是女人没有很好地服从男人、挑战了男人的结果。她曾经发微博问粉丝:“见过被家暴的女人吗?来概括下她们的特点吧。我见过一些,越来越发现她们有很多雷同点,看看咱们看到的是不是一样。”评论里充斥着诸如“嘴贱”、“胡搅蛮缠”、“得理不饶人”、“圣母”一类的回复。

她还写过一篇标题为《如何把家暴扼杀在摇篮里》的文章,煞有介事地总结出容易被家暴的三个规律:第一,女人滥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去欺压男人。第二, 女人通过语言文字上的优势去打压男人。第三,女人与男人冷战。女人对男人冷战,实际上就相当于对男人实施家暴,因为冷暴力属于家暴的一种。在她看来,家暴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女人被打是自己利用性别优势欺压丈夫的结果。女人要想避免被打,也需要降PU让丈夫获得安全感。

尽管Ayawawa的言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新女德”,但想聆听这样的“训诫”依然是有门槛的。要加入Ayawawa的粉丝会,需要先完成一套仪式,还要手持她写的三本书拍照,并撰写入会申请书。只是,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女性对加入这个组织趋之若鹜。

作为“女德”鼓吹者,Ayawawa对女权始终抱有敌视的态度。她觉得女权主义者的诉求是要“把好好的女孩子变成应激性很强的女战士”,而她认为女孩不应该和自己的性别较劲,要学会承认和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至于女人的性别优势是什么,这就又绕回了女性的价值是好看和生孩子。

女人对学历、事业的追求,在ayawawa的定义里属于“参与雄性竞争”,也就是说,这些都是男人才应该做的事情。“女权主义者的根源在于睾酮素太高,太雄性化,所以总想要参与雄性竞争。”

一个为男友流产五次却被男友要求分手的女生不知道怎么办,被视作救星的Ayawawa给出的建议是:把多次流产的情况通报双方父母,逼男友就范答应结婚。有读者质疑为什么明知这个男友是渣男还要建议粉丝和他结婚?Ayawawa 的回答是:“她不跟他结跟谁结?”

而对于质疑她的人,她会建议对方去看看波伏娃的《第二性》,因为“看了这本书,你至少不用当小三被人唾骂,顶多是个单亲妈妈。”

奥斯卡影后詹妮弗·劳伦斯不满自己和小罗伯特·唐尼在一部电影中戏份相同却拿不同的酬劳,进而在好莱坞争取男女同工同酬,Ayawawa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她的观点是:詹妮弗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年轻女演员很容易红,而男演员要经历很残酷的竞争才能熬出头。总之在她眼中,女性的成功大多得益于漂亮的外表和男性对于年轻女性的谦让宽容,而男性的成功却是他们努力打拼的结果。

Ayawawa把她的粉丝叫作“娃粉”,而所有反对她的观点的人都是“娃黑”。她喜欢强调自己“撕过央视,卫视,知乎,果壳,凤凰网”,显得自己勇于对抗强权,值得女粉们信赖和依靠。对于她口中的“娃黑”,她也会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恶意,并加以诅咒。“长得丑,脾气差,否认自己的缺点,不愿意改变。结局就是给人当老妈子,被骗婚,被骗肚子,最后当单亲妈妈带个孩子。”

作家晏凌羊曾经写了一篇标题为《为什么我觉得 Ayawawa 的理论荼毒人心?》的文章反对她的情感观,Ayawawa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一年多之后,晏凌羊撰文讲述自己的离婚经历,Ayawawa立刻以胜利者的姿态发微博揶揄:“我算是知道她为什么对我的理论咬牙切齿了。”一句话就把观点讨论拉到攻击私生活层面。

在她看来,只要她不闹离婚,不公开表现负面情绪,就可以一直立于嘴仗的不败之地。“好想申请个号挨个关注娃黑,相信三年后哀鸿遍野全是她们分手离婚单亲妈妈的消息刷屏。可惜我太忙了…不然一定很有趣。”

她还有意识地不断给粉丝们强化反对她的人都离婚、当单亲妈妈,过得很差:“世界真奇妙。同一天,看到粉丝会传来的娃黑得了抑郁症服用药物寻死觅活骂父母骂老板恨自己孤单恨自己穷到现在连五位数都存不下来。还有娃粉好几个组团去verawang接受VIP的婚纱服务。我呢,微笑着说:你们各自选择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祝福你们,继续努力保持哟!”

只是,这些所谓娃黑凄惨、娃粉幸福的案例,都是被她精心选择过的结果,那些反对她却活得精彩的人和听她的话反而失去自我的人,在Ayawawa的世界里永远不会存在。

除了擅长发表各种关于情感的荒谬理论,Ayawawa更擅长的另一件事是——辩论。一旦自己的言行被大范围质疑,或者出现如PUA事件这样的风险,她便会想尽办法为自己开脱。

例如,她那些神奇的医学发现,一旦有专业医生写科普文章反驳,她就会说某些前沿疗法因为“政治不正确”或者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导致医生不会告诉你全部的真相。又或者国内的医生都忙着在医院里值班、对付医闹,没空和网友详细讨论。

她曾发微博赞叹PUA之神奇,还写了自己观摩PUA训练、以及在学员搭讪女性时当托的经历,但在此次PUA事件爆发后,她第一时间将这些微博一删而空,并以反PUA斗士的身份借势自我宣传了一把,号召她的读者受了PUA的欺骗可以找她咨询求助。如果声讨、反对自己的人数众多,Ayawawa还会摆出“我上头有人”的姿态写文章,声称要“用一切法律武器和政治人脉”将黑她的人“绳之以法”。

当然,面对所有质疑的声音,Ayawawa有一句万能话术:现实就是这样,认清现实吧,我说的都是合理的。而这也恰恰是她的所有言行背后最可怕之处:在明知现有规则、现实有问题的状况下,不去尝试改变的可能,不去期待一切变得更好,而是不断强化规则,教人屈从于规则,在规则下偷生,做既得利益者。

令人欣慰的是,有人在觉醒。为了教自己的粉丝怎么评判伴侣,Ayawawa发明了一套“女人婚前必问的五个问题”,包括“房产证愿不愿意写我的名字”和“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救谁”。一个认清Ayawawa面目并脱粉的90后女生特意写文吐槽:“她说这些问题是考验男友情商的,呵呵,我更觉得是考验女朋友智商的,能问出这种问题的女生,直接分手吧。”

但令人无奈的是,在Ayawawa口中声称的所谓“现实”中,她并不缺为她买单的受众。或许,这正是她最期待的,让更多人放弃改变、学会自我奴化、学会屈服,这样,一切都失去了变好的可能,只会越来越糟,如此一来,她也便有了更适合自己生存和贩售荒谬的土壤。对于成长中的女性和这个世界而言,没有比这更坏的事了。Ayawawa一些列的言行早已被相关媒体记录下来。近日,央视《新闻周刊》报道了昔日“情感教主”Ayawawa被封背后的故事。

央视斥责Ayawawa宣扬的“女性要温柔乖巧、讨男性喜欢”“女性要降低亲子不确定性才能换来男人的信任和投资”等观点都是教女人为“奴”,是让女性自我矮化、把婚姻和性别物质化。还指出Ayawawa是在利用身份焦虑和性别焦虑为自己谋利。

主持人白岩松一针见血地对此评论道:“你以为她做的是情感讲座?其实她做的可能是讲座生意;你以为她是耐心的在热爱人民?其实可能是在热爱人民币。”

1.《央视痛批“情感教主”Ayawawa杨冰阳,深度揭秘其丑恶嘴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央视痛批“情感教主”Ayawawa杨冰阳,深度揭秘其丑恶嘴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