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长河石成道是黑脸琵鹭在中国唯一繁殖的地方。照片/胡伊塔
“非洲的大象河马、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中国人都是苏家珍。但是我们周围的本土动物呢?没有多少人知道。”——自然摄影师哈吉农
海南长臂猿,约27只,非常危险
天行长臂猿,约150只,濒临灭绝
野生绿色孔雀,约235-280只,濒临灭绝
野生扬子鳄,约200只,濒临灭绝
勺子喙鹬,200 ~ 280对,非常危险
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
.
中国生活着54359种动物,除了少数明星物种(如熊猫)外,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决定做什么。
所以有这样的相册—— 《生命的力量》。
我们评选了200个中国本土物种,展出了300张野生动物作品,是时间、地区、物种相互交叉的象限,以代表中国各旗舰物种的地区为起点,系统地梳理了过去100年来中国摄影的发现、认识、利用、保护过程、保护观念的巨大变化。
动物大约和食物一样吗?
早期西方探险家记录了在长江边捕获的白铁甲照片和原始笔记。图/法国国家图书馆
对19世纪的西方人来说,遥远的东方帝国充满了神秘感,当这里重新开放的时候,不仅商人和传教士,还进来了很多博物学家。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动物对人类来说是一张“邮票”,人们深入丛林“集邮”,背后的初衷不仅仅是爱。动物不过是人们研究自然的工具。
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个时候在中国人心中,动物和食物可以大致等同,打一只黄色的羊,肉可以吃,毛皮可以卖。没有人理解野生动物对自然平衡的误解。饱腹是内心最原始的欲望,获得丰富的猎物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中国南部云南省大理的一家茶馆展示了20世纪初的野生动物猎人和他们的猎物。绘画/视觉中国
大熊猫:谁说我“性冷淡”?
在繁殖期,亲环野生大熊猫在树上啪啪啪。
20世纪中后期进入新中国的人正在竭尽全力大力发展经济,资源不断消耗,物种不断消失。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重视环境,呼吁保护野生动物。熊猫成了缩小版。
2007年3月初,陕西长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政干一行来到白洋平监测春季大熊猫。大家按照惯例执行公务,但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几只亲和熊猫乱成一团,嬉戏打架,两只在树上做了可耻的事!
按照道理,动物交配是天性。一般人都会看到的。没什么奇怪的,但郑建和朋友们看到这一幕激动不已的是国宝。(莎士比亚)(美国电视剧《Northern Exposure》)。
和熊猫在一起多年的方向性确实难以抑制兴奋的心情。与普通动物不同,大熊猫的生殖系统退化,繁殖率极低,种群难以保持健康发展,野生大熊猫在树上交配之前没有人拍。
对研究人员来说,照片美学没有特别之处的这张照片是希望。
保永清:不是《生死对决》万。
兔子和张浩,两个大网体型和猎物非常相似。照片/保英厅
“看到这些,总让我想到,汶川地震时,那么多母亲拼死保护孩子……动物和人都是一样的”,鲍永清在拍摄一系列野生动物之后如此感慨。
在他的镜头下,野生动物永远自然而生动。他说,这些才是动物本来的状态。
为了拍摄雪豹,鲍永清曾经买了24台红外相机,用它们拍摄了一个月来分析雪豹。在摸索完雪豹的活动规律之后,他找了一个山洞,在里面趴了7天7夜蹲守。此外,他曾经花了三年时间,连续跟拍一家赤狐,成了赤狐的老朋友,只要他车子经过,轻拍一下喇叭,赤狐宝宝就会“腾”地从洞里探出头来打招呼。
两只鼠兔。摄影/鲍永清
川西鼠兔。摄影/鲍永清
雪豹。摄影/鲍永清
鲍永清是千万野生动物摄影师的一个代表。拍摄时,他们是记录者、旁观者,然后他们成为一座桥梁,让生活在荒野的动物与生活在混凝土丛林的人类对话。
天行长臂猿能否“自强不息”?
天行长臂猿是勤快的歌者,一般在清晨歌唱,雄猿发起,雌猿配合,形成独特的“二重唱”。摄影/董磊 西南山地
中国现存的天行长臂猿只有150只左右,仅分布于云南保山、腾冲和盈江的17个森林斑块中。
这个物种面临太多严峻的挑战: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食物短缺、种群交流受阻。
为了保护天行长臂猿,民间公益性组织云山保护建立了“云守护基地”,对现有种群进行监测,掌握了大量长臂猿的栖息地和行为信息。
对于天行长臂猿的未来,云山保护的创始人范朋飞教授早在给天行长臂猿命名时就表明了他的期待,期望天行长臂猿能像星球大战的卢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一样被更多的人知道,更期望这个物种像道家的这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样,在自然界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家里有荒野,只等普氏野马回归!
在北疆卡拉麦里的雪野上,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自由的繁衍。摄影/陈建伟
普氏野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马种。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野外找不到任何一只普氏野马的踪迹,宣称普氏野马灭绝。
为了作最后的挽救,1985年起,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陆续从欧美国家引回24匹普氏野马,从适应性饲养、栏养繁育、野外半散放到完全散放,普氏野马一步步迎来重生。
2001年8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首次实施了普氏野马的放归实验,自那以后,已经有16批次野马放归野外。到2020年,国内已经成功繁育了6代756匹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的IUCN濒危等级由野外绝灭回升到濒危。在准噶尔盆地的万古荒原上,普氏野马的马蹄声终于再次响起。
可以去你家蹭饭吗?自带勺子的那种
位于江苏盐城的世界遗产名录地东台条子泥是勺嘴鹬的“中转站”之一。摄影/李东明
“太远了,得吃点儿!”
“去哪儿吃?” “中国!”
“带啥?” “带上嘴吧!”
“让吃吗?”“必须滴!”
勺嘴鹬,鸟如其名,嘴上长着一只勺,娇小可爱,可是全球仅不到228个繁殖对。其IUCN濒危等级是“极危(CR)”,已经高于大熊猫的濒危等级。可是就在50年前,勺嘴鹬还有2000多个繁殖对。
勺嘴鹬每年会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繁殖,然后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越冬。我国的黄海、渤海沿岸的滩涂,是它们迁徙路上获取补给最重要的地方。
然而由于对滩涂的生态意义认识不足,长期以来这些湿地都被认为是荒地而鼓励开发。近 50 年来,中国沿海地区有超过6成的滩涂湿地被围垦而消失,这直接导致了勺嘴鹬等迁徙水鸟丧失了重要的补给地。
为了保护勺嘴鹬,中国的观鸟爱好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大方地将观察记录分享出来,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关于鸟类迁徙情况的重要数据。为了“精细化”记录,勺嘴鹬的腿上被装上了彩色的旗标。
此外,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更是成为中国最新的世界自然遗产,勺嘴鹬的一个重要的“休息站”被保留了下来。
牧民摄影师:我也就是随便拍拍
牧民摄影师能近距离拍摄到雪豹。摄影/次丁 野性中国
2016年8月,奚志农一行来到三江源的昂赛乡拍摄动物,牧民次丁是他们在当地的向导。看着奚老师每天架起长枪短跑拍动物,次丁也忍不住拿出了自己的卡片机,炫耀起了自己拍摄的雪豹的图片和视频。没有想到的是,这台小相机记录下他们梦寐以求的雪豹。
奚志农翻看了几张就明白,自己“挖到宝”了!当地牧民对于野生动物的特性十分熟悉,而且野生动物不惧怕他们,所以他们能够比外来摄影师更加贴近野生动物。于是,一个新的计划——“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应运而生。
奚志农老师和他的团队开始带领、指导牧民摄影师团队进行系统地拍摄,帮助他们更换了专业级的装备。“用影像保护自然”这把火炬开始传递到离野生动物最近的本地牧民手中。红外相机:不会说话的“摄影师”
两只荒漠猫蹲在自家门口,供图/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除了摄影师亲自去到野外拍摄动物之外,红外相机正在成为动物拍摄中的一股新鲜力量。
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有些动物的野外状态很难知晓,红外相机技术帮助科研工作者解决了很多难题,这些照片不仅具有极为宝贵的科考研究价值,还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些原生态、无后期处理的照片总是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小熊猫。供图/李晟 北京大学
金钱豹。供图/李晟 北京大学
大熊猫。供图/李晟 北京大学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2014年9月11日,白云区石井镇某小区,广州警察拍摄摆放的457只穿山甲死体时,感到不寒而栗。全部穿山甲死体大小不一,鳞片已被剥去,有的有血渗出,全身蜷缩成一整块,被用保鲜膜包裹后再用塑料袋捆绑。保鲜膜外面贴了重量标签,最大的重达20多斤。
457只穿山甲冻体。供图/视觉中国
穿山甲长着一身坚硬的鳞片,遇到危险,它们会把自己团成一个球。在自然界里,这种防御机制几乎是无懈可击。但是,遇到人类,这些鳞片毫无用处,因为人会用棒击、火烧和水烫,它们无处可逃。
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每天都在上演弱肉强食的戏码。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是它本身能自我调节,维持稳态。可是一旦人类介入,本来势均力敌的场面可能就变成单向屠边。
文丨SevenJ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生命的力量》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1.《【动物种类名称大全】中国54359种动物,你知道多少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动物种类名称大全】中国54359种动物,你知道多少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8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