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体育专区 > 钓鱼

【金蟾的真实图片】最后几百只癞蛤蟆只能在动物园等待希望

2006年,巴拿马中部热带雨林、大卫伊甸堡和BBC纪录片组拍摄了金黄色泽斯班蟾蜍。那是人类的影像设备最后一次在野外记录这种动物。

泽斑蟾| Yinan Chen/Wikimedia Commons

会手语的蟾蜍

对人来说,热带雨林可能很安静。在风中摇曳的树叶,偶尔嘈杂的栖息地鸟也只是柔和的白噪音。但是,如果你俯身看得足够低,你就会再次在小“热带雨林”里。震耳欲聋的声音把你包裹在其中。泽斯班蟾以雄性为王,在热闹的溪水旁,一块布满地衣的倒下的树或石头,即神圣不可侵犯的王国——吸引雌性繁殖,泽斯班蟾几乎一辈子都在这附近活动。(英国)阿尔伯特艾尔伯特(Bart Orthern Exposure)。

泽斑蟾蜍的栖息地| Brian Gratwicke/Flickr

和大多数青蛙/蟾蜍一样,泽斯波特蟾蜍也可以通过声音相互沟通。耳膜不足并不意味着听力下降。小身体的叫声很容易被环境的噪音掩盖,但他们仍然有辨别同类声音和方位的能力。雄性之间有规律的叫声是互相试探的手段,踏上领土的不速之客都受到领主的口头警告。

泽斯波特蟾蜍的“手语”| BBC Studios/Youtube

另外,他们进化成了独特的“手语”——,轻轻晃动前肢,一眼就能看出敌人是不是朋友。对雌性来说,雄性的手语表示亲切和善意。在雄性中,“手语”是口头警告以外的示威信号,如果没有交流的结果,短兵相接。

战斗后失败的一方选择屈服| BBC Studios/Youtube

金黄色的体色使泽斯波特蟾蜍在热带雨林中格外显眼。在野外遇到这种动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有毒素。JEC BAN蟾蜍的毒素对人是致命的,当地原住民曾用于制作毒箭。有些蛇类可以消化这种毒素,所以泽斯班蟾蜍的御敌手段不是万无一失,幸好这种天敌不多。

炮台中的泽斑蟾蜍| Brian Gratwicke/Wikimedia Commons

致命传染病

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一直庇护着JEC BAN蟾蜍和其他许多两栖动物,直到一种真菌打破了平静。青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席卷了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这是一种水源性致病菌,通过无性繁殖可以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利用鞭毛游泳的孢子在水中自由运动,接触青蛙/蟾蜍的皮肤,可以进入宿主皮下,在表皮下形成包囊,发展成游动的孢子囊。游泳的孢子囊可以在水中产生更多游泳的孢子。这些新的游泳孢子可以重复相同的宿主感染,也可以找到下一个受害者。

41099e27fc348eab02c5225fa53b3b3?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6" width="640" height="474"/>

蛙壶菌的生活史 | Collins / PNAS(2016)(汉化:物种日历)


对蛙类/蟾蜍类来说,皮肤是极其重要的器官,它不仅是抵御各种致病因素的第一道屏障,也承担着呼吸、调节体温和渗透的功能。皮肤受蛙壶菌侵袭的宿主,水盐代谢会失衡,最终心衰而亡。


除南极洲外,壶菌病目前在各大洲都有分布,覆盖至少56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已经检测的1000多个物种里,有42%受其感染。回溯研究还发现,在蛙壶菌被正式命名之前,它就已经在中美洲摧枯拉朽式地传播了——只是人们早期尚未发现。


壶菌病在中美洲的传播,标记了年份以及各阶段平均每年推进的距离(左);在南美洲的传播甚至时间更早、方向更多(右)| Lips et al. / PLOS Biology (2008)


对全球各地共234株分离株的分析表明,朝鲜半岛是蛙壶菌基因多样性的热点所在;东亚地区很可能是它的发源地。


所以,蛙壶菌是如何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呢?


1930年代,科学家发现,被注射孕妇尿液(含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雌性非洲爪蟾会在隔天产卵,因此它们曾被作为验孕工具。同时,非洲爪蟾也是优良的实验动物,针对它们的贸易就此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开来;而潜伏在非洲爪蟾皮肤中的蛙壶菌,借此散播到世界各地。人们一度以为,非洲爪蟾就是无形中传播壶菌病的“元凶”。


背锅的非洲爪蟾 | Tim Vickers / Wikimedia Commons


现在我们知道,壶菌病并非源自非洲,非洲爪蟾也不是“主谋”。但国际贸易依旧难脱干系。事实上,正是日益发达的国际间生物贸易和商业往来,无意中推动了壶菌病的全球性传播。


巴拿马国土虽小,但却是连接南北美洲的陆上桥梁,境内的巴拿马运河又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水道。这一全球闻名的航运要道已经运作了一百多年,目前仍是世界贸易的重要一环。航运兴盛带来的社会贡献不可磨灭,但可惜的是,人们很久都没能意识到,船只在码头拉响的汽笛,或许也是给泽氏斑蟾敲响的丧钟。


如黑箭头所示,在距泽氏斑蟾栖息地(红色区域)几十公里的地方就是巴拿马运河 | IUCN


目前,不论在哪一块大陆,野生两栖类天然缺乏对抗蛙壶菌的能力。如果放任不管,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或灭绝。


2006年之后,巴拿马雨林中的泽氏斑蟾几乎遭到全灭。保育工作者将仅存的种群捕捉、保护了起来;尽管当时数量稀少,但却是留住这一物种的唯一希望。直到今天,至少有500只泽氏斑蟾在人工条件下被成功培育出来,不过,它们永远无法回归雨林中的故土了——在壶菌病的影响被削弱到最小之前。


人工繁育的泽氏斑蟾 | The lord of allosaurs / Wikimedia Commons

前路难料的未来

从零星出现到大规模爆发,壶菌病可以说是动物界的一种新兴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EID)。最近二十年多年间,许多人类传染病也像壶菌病那样病例剧增,并且在未来还将继续增加。它们共同织成了一张特殊的“世界地图”。


世界新兴传染病地图 (2017年绘制) | Antony Fauci


绘制并更新这张疾病地图的人,是安东尼·福奇。


新兴传染病往往无视地域限制,只需最初少数人之间的有效传播,便可能发展为影响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除了国际贸易之外,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细菌耐药性,以及由于贫穷带来的诸多落后与不公,都能为愈烧愈旺的传染病之火添上一把燃料。


泽氏斑蟾的命运寄托在人类手上 | Brian Gratwicke / Wikimedia Commons


科学研究,跨地合作,在宏大尺度上,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而对普通人来说,不随便携带动植物出入境、拒绝未经检疫的非正规贸易,即是力所能及的努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当然,也包括眼下的这场全球大流行。


马里兰动物园里的泽氏斑蟾展示区 | Brian Gratwicke / Wikimedia Commons


泽氏斑蟾是巴拿马特有的蟾蜍,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巴拿马金蛙”。在当地传说中,死去的泽氏斑蟾会化作金子,能给遇到它的人带去好运。然而截至目前,泽氏斑蟾没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运。


我们能有属于自己的好运吗?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1.《【金蟾的真实图片】最后几百只癞蛤蟆只能在动物园等待希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蟾的真实图片】最后几百只癞蛤蟆只能在动物园等待希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94161.html

上一篇

【罗飞是什么鱼】罗非鱼,讨厌吃烩茶的入侵物种有多可怕?

下一篇

【鱼猎人】鱼猎人:试水“O2O”谋求突破,深耕“网络短语”发展新南海。

【金蟾的真实图片】可爱美丽的蟾蜍。

  • 【金蟾的真实图片】可爱美丽的蟾蜍。
  • 【金蟾的真实图片】可爱美丽的蟾蜍。
  • 【金蟾的真实图片】可爱美丽的蟾蜍。
【金蟾的真实图片】布满疙瘩的玉石,玉雕师雕刻两只金蟾,大大小小的超现实

【金蟾的真实图片】布满疙瘩的玉石,玉雕师雕刻两只金蟾,大大小小的超现实

金蟾的真实图片相关介绍,文章长度:3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

【金蟾的真实图片】扁坑的翡翠雕刻出立体的金蟾,非常真实。

【金蟾的真实图片】扁坑的翡翠雕刻出立体的金蟾,非常真实。

金蟾的真实图片相关介绍,文章长度:3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

【金蟾的真实图片】第一次见到爱美金蟾的时候,鲜红的小嘴太可爱了。

【金蟾的真实图片】第一次见到爱美金蟾的时候,鲜红的小嘴太可爱了。

金蟾的真实图片相关介绍,文章长度:3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

【金蟾的真实图片】招财的蛤蟆怎么放比较好?

  • 【金蟾的真实图片】招财的蛤蟆怎么放比较好?
  • 【金蟾的真实图片】招财的蛤蟆怎么放比较好?
  • 【金蟾的真实图片】招财的蛤蟆怎么放比较好?

【金蟾的真实图片】金蟾不仅卖萌,而且收集财物、躲避恶灵的能力也毫不含糊!

  • 【金蟾的真实图片】金蟾不仅卖萌,而且收集财物、躲避恶灵的能力也毫不含糊!
  • 【金蟾的真实图片】金蟾不仅卖萌,而且收集财物、躲避恶灵的能力也毫不含糊!
  • 【金蟾的真实图片】金蟾不仅卖萌,而且收集财物、躲避恶灵的能力也毫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