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1岁副食店
昨日下午,东城区永定门外东侧桃杨路副食店,经营多年的老板娘和熟识多年的片警、居委会工作人员拍照留念。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时间:4月19日
地点:东城区永定门外东侧桃杨路副食店
事件:望坛棚改,开张61年的副食店迎来“最后的时光”
从1956年开张至今,桃杨路副食店走过61个年头。
副食店内老物件已经不多,但这个秤一直保留着。
这家位于东城区永定门外东侧的店铺,近乎完整地保留了当年模样。
泛黄的门帘、脱落的墙皮,早被“淘汰”的台秤和算盘,盛满香气的酱菜缸……“走进这里,仿佛登上了时光机,穿越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顾客说道。
二十多天后,它将永远地“休息”了。
这里最早叫“西圣庙副食店”,属于国营副食店,如今的名字,是1976年改的。
老板娘张女士二十多岁就在店里工作。她回忆,1996年,听说要关店,自己担心“下岗”,便跟丈夫商量,将这里承包下来。
如今,店里只她一人守着。此前,店里忙的时候,同时雇过三个伙计。
两位街坊在店门前下棋。多年来,这是街坊们的业余活动聚集地。
原来店铺西侧是马路,直通永定门。因为地段关系,往来顾客很多,许多老街坊来此,都会带上自家的瓶瓶罐罐,用来装黄酱等。也有很多“新”顾客,闻到黄酱味,直呼是小时候的味道。
那时,店里一袋黄酱赚2角,现在赚4角。张女士笑言,过了这么多年,利润翻了一番。“黄酱以前售价1元左右,现在是1元5角。你要是卖贵了,没人买。”
后来,因为修高铁等,附近很多建筑逐渐搬迁。顾客少了,店面也缩小了一半。
这也落得清静。张女士说:“我们是挣钱吃饭,不是挣钱发财。只要能供孩子完成学业,维持一家生活,就够了。”
副食店西侧已关闭。老板娘说,前几日有个小伙前来讨要窗板,“估计是喜欢老物件吧”。
开店这么多年,骗子不是没光顾过。假票、假币算正常的,还有拿着假支票来换物品的,“惊”得她直喊对方“神经病”。
店门口是街坊们的业余活动聚集地,以前人多时,张女士常跟大伙唠嗑:“你就算拿卡车把超市都搬回来,还得到我这儿来买(东西)。”
她解释,家里做饭用百样,不知道今天得用哪样;尤其副食调料,比如胡椒粉,不同地方买的味儿不同……“里面学问很大,我们一直做这个,也是活到老,学到老。店里二锅头的品种,也远比其他超市多,这片儿的老街坊就好这口,这也是本店的特色。”
胡同墙壁上张贴着望坛棚改征收项目告示,二十多天后,副食店将永远地“休息”了。
最近,常有人来讨要老物件,也有特意来拍照留念、寻找老北京回忆的。“大伙就想来看看这么个地方,这,也就是最后这一个了。”张女士说,如今手机、网络发达,这一行就被社会淘汰了。
趁着这次望坛棚改,58岁的张女士自称“提前退休”,能安安心心回家带孙子了。
1.《副食店 北京61岁副食店充满了老北京人的回忆 店主感叹被网络淘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副食店 北京61岁副食店充满了老北京人的回忆 店主感叹被网络淘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39175.html